回覆列表
  • 1 # 偏愛藍色

    這個問題問得莫名其妙,袁承志出身的確比張無忌好,張無忌父親是江湖中人,袁承志父親是大明朝薊遼督師。但還從來沒有聽誰說過袁承志是提不起的阿斗”。

    細細想來,這麼說袁承志的無非是說袁承志如果要起家造反推翻朱明王朝自己當皇帝要比張無忌推翻元朝當皇帝容易的多,因為袁承志有父親的老班底做本錢,但他卻偏偏沒有,簡直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我們首先撇開袁承志個人怎麼想法不說,就單單拿袁承志所謂的“起家本錢”來說,看看袁承志是否能夠成功。

    如果大家沒記錯的話,在聖嶂峰薊遼督師袁崇煥遇害三週年忌日,李自成派劉芳亮和崔秋山去和山宗談兩家合兵一處共同推翻朱明王朝時,袁崇煥舊部的態度很鮮明,一部分投了闖軍,一部分回家耕田既不支援也不反對,還有一部分答應一起舉事,但是有條件的:我們雖然痛恨崇禎皇帝,但我們不反大明王朝,事成之後,還要從朱姓皇室子弟中另立明君。當時劉芳亮崔秋山就表態:放心,闖王也是這麼計劃的。這樣看來,投闖王的和答應跟闖軍一起舉事的就是一股了。

    這樣一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山宗所有人包括袁承志在內,也只是恨崇禎而已,只是想殺了這個昏君為報仇,他們並不想推翻明朝。退一步說,即使袁承志有這個心思,他的支持者也遠沒有我們想象的多,何況他根本不敢,他怕玷汙了父親的一世清明。後來雖然暗中幫助李自成,也是寄希望於李自成能救萬民於水火之中而已。

  • 2 # 小黃視聽

    袁承志作為薊遼總督袁崇煥之子,他的名字就決定他的一生:承父之志。他藝成下山,剛開始就想著替父親報仇除去崇禎,而恰逢闖王起義,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援,於是袁承志就輔佐闖王,替闖王籌集軍餉,一心要將大明王朝推翻。在李闖佔領北京逼迫崇禎上吊自殺以後,卻只貪圖享樂,驕奢淫逸

    袁承志和張無忌在天下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普通人,不過兩人又有所不同,袁承志屬於高開低走。袁承志老爹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煥,是明末重臣,可惜被崇禎皇帝殺了。袁承志雖然幼年喪父,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家中老臣還有一點,好歹也有人照應,後來跟隨天下第一高手華山穆人清學習武功,不僅得到穆人清的真傳,還得到他好朋友木桑道長的喜歡。

    從性格上講,袁承志和張無忌都屬於溫順善良型別。他們都揹負血海深仇,從理論上講,長大成人習得絕世武功後,應該是快意恩仇,縱橫江湖的。可現實是,他們長大後似乎對自己的仇恨不太在意,名義上都是為了大局著想。

  • 3 # 元二使安西

    與題主觀點相反,我反而認為,袁承志比張無忌強百倍,不僅有絕世武功,也有一定的馭下能力。

    一、袁承志除了專注江湖,也一直不忘軍旅

    袁承志是薊遼督師袁崇煥之子,父親被冤殺後,他被部將所救,並送上華山習武。

    袁承志的出身,在金庸武俠小說中,都是比較特殊的,其他小說的男主角,即使與歷史事件相關,但也大多隻是被捲進歷史事件的小人物,比如郭靖、楊康的父輩,屬於南宋臨安附近的愛中國人士,有心雪靖康之恥,這才為兒子取名靖、康。

    不過,他們有心雪恥,卻無力殺賊,終其一生,也不過是喊喊口號,基本沒有上陣殺敵的機會,反而被敵將迫害,家破人亡。

    袁承志卻是一位響噹噹、留名青史的名將之子,他名為承志,自然應當承襲父志,也即護國護民;同時還要報復父仇,即誅殺昏君。

    在這個過程中,袁承志都是掌握主動權的,他在華山習武,同時與山下聯絡,袁崇煥的部將散落各地,卻願意擁戴共同的少主,甚至舉行過誓師儀式,結成山宗組織。

    張無忌則正好相反,他是被硬推上明教教主的寶座,看似能號令眾人,實際他的號令不過是二使、三法王、五散人等人共同商議的後果,張無忌起的作用,無非是居間調和,儘量不讓各方打起來。

    張無忌對明教的實力一直沒能真正掌控,所以最後才會被一箇中層首領朱元璋給掀下臺。

    所以,對比二者凝聚力,袁承志更勝一籌。

    而袁承志,卻沒能奪得天下吧?

    這其實怪不到袁承志頭上,而是小說選擇的歷史背景如此,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明教奪天下是必然之事,而山宗卻不可能比李闖王聲勢更大,更不可能改變歷史、驅逐後金奪取天下。

    他們甚至連誅殺崇禎都做不到,因為歷史早已註定,崇禎是亡於李闖之手、自掛於煤山歪脖子樹。

    因為歷史侷限,袁承志也只能憋屈地另僻蹊徑,選擇帶著老婆和部將,出海另創事業。

    其實,這樣的選擇,並不算失敗,而幾乎已經成了歷史小說非帝王主角的標準結局。

    比如《大唐雙龍傳》裡寇仲、徐子陵最後出海了,就連《風塵三俠》裡虯髯客也只能出海。

    原因無他,因為在不改變歷史的情況下,這些主角又太牛,牛到正史絕不可能不記載這樣的牛人,但他們又是虛構的啊,咋辦?出海唄,焚書坑儒唄!

    所以,袁承志出海,不是他不夠強,而是因為他已經強到破壞歷史背景,不得不特殊處理。

  • 4 # 小馬談古今

    金庸小說中最暗淡無光的主教,為何被稱“扶不起的阿斗”?

    他出生比張無忌好,師傅也很厲害,為何卻被稱“扶不起的阿斗”?

    袁承志是所有金庸主角中,最暗淡無光的一個人。

    就才幹來說,袁承志唯一厲害的就是武功,其他基本沒有任何才幹。

    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武林盟主之內,穆人清收他做徒弟,很多人服從他,其實都是看著他老子袁崇煥的面子。

    後來他在江湖闖蕩,別人知道他是華山派以後也很給面子。

    畢竟,當時華山派有穆人清、歸辛樹、黃真、歸二孃4個高手,還有木桑道人這種朋友,徒子徒孫也很多,在武林實力強大。

    但袁承志自己則沒什麼了不起。

    袁承志還有一些人格缺陷。其一就是,他不能能夠分得清善惡。

    比如在溫家的時候,袁承志為了女友溫青青,就站在金蛇郎君一邊。

    其實,當年溫家老六殺了金蛇郎君一家3口,自然死有餘辜,但金蛇要殺光他一家100多口就屬於太過分了,更別說還將幾個女人賣去做妓女。

    可以說,溫家五老不是好人,但金蛇郎君比他們更壞(比如欺騙坑害何紅藥一生)。

    再說袁承志對於歸辛樹的態度。歸辛樹也不是什麼好人,為了一己之私濫用暴力,縱容弟子傷人甚至殺人。如果不是木桑道人及時出現,連溫青青都被孫仲君殺了。

    然而,袁承志對於師兄的錯誤不敢指出,反而唯唯諾諾,低三下四的巴結,甚至出手相助。

    還有就是對於長平公主的愛情。可以看出,袁承志對長平公主是有愛情的,相反對溫青青多是一種責任感和習慣性。

    在性格偏激的溫青青逼迫下,袁承志實際上是被迫放棄同其他女性可能的愛情。在他明明喜歡長平公主的時候,卻因為所謂的面子(不能揹負負心薄倖的名聲),拒絕了長平公主,導致後者出家,一生未嫁。

    這也是一個感情上的懦夫,只會自己一生痛苦。

  • 5 # 長安視界

    我們都知道袁承志的父親是,明朝末年的一代名將袁崇煥,袁承志相當於是名門之後,如此出身可以說是完全不在張無忌的出身之下。

    袁承志後來拜在了當時華山派掌門穆人清的門下,穆人清外號神劍仙猿,其人武功深不可測,他曾連續二十年縱橫天下,且未曾一敗,無論是劍法還是拳腳上的功夫,穆人清那可都是一等一的水平。

    可以說,穆人清在當時武林中的地位,就相當於張三丰在倚天屠龍記中的武林地位,穆人清和張三丰兩人都是各自那個時代的武林之中的泰山北斗。袁承志有穆人清這樣的大神級人物做他的師父,如此榮耀也是非常人所能及。

    論出身,袁承志的出身絲毫不在張無忌之下,論武功,張無忌的武功可以橫掃倚天的整個江湖,而袁承志的武功在碧血劍中同樣是天下第一一般的存在,袁承志不僅學了穆人清的全部武功,他還學了武功不下於穆人清的木桑道長的絕大部分武功,另外他還學了金蛇郎君的全部武功,袁承志的武功可以是無比的全能。

    碧血劍中,袁承志少有敗績,在碧血劍最後的時候,反派頂級高手玉真子去華山派挑釁袁承志的師父穆人清,結果袁承志直接代師出戰,把玉真子給一頓狂揍,那一戰,袁承志名動天下。

    在情感方面,袁承志也是不輸張無忌的,張無忌有趙敏、周芷若、小昭、蛛兒四大美女追求他,袁承志也有溫青青、阿九、安小慧、焦宛兒、何鐵手這些大美女繞著他轉。

    無論從什麼方面來講,袁承志的情況都是不在張無忌之下的,可是袁承志在人們心目中的存在感,卻非常的低,人們一提到金庸筆下的男主角,很少有人會想到袁承志,這袁承志的存在感實在是太低了。

    就算是提到碧血劍這部小說,人們第一想到的人更多的是金蛇郎君,而不是袁承志。對於袁承志,金庸也是有意提拔他,金庸在兩次修訂他的作品的過程中,對袁承志也是進行了諸多的改動,可是無論金庸怎麼照顧袁承志,最終還是把他扶不起,因為這個袁承志這個人沒啥突出的個性,人生也很順,不像張無忌那樣經歷了很多的磨難,這些都使得袁承志這個角色沒啥閃光之處。

    最終,袁承志的存在感也就怎麼都起不來了,即便他有著比張無忌還好的出身,有著比肩於張三丰一般的師父,金庸也非常照顧他,每次修訂都特意為他加戲,但是最終,金庸也很無奈,扶不起,就是扶不起啊。

  • 6 # 海鈞聊車

    首先從字面上理解“扶不起的阿斗”一般是用來形容一個令人失望的人,也表示沒有發展前途的事情或者人。當我們對一個人感到失望,或者是覺得他不求上進的時候,我們可以開玩笑的說,這個人是扶不起的阿斗。扶不起的阿斗並沒有罵人的意思,更多的是表達自己的一種失望感等。但是把袁承志說成扶不起的阿斗,我覺得有點片面之詞,就我而言有點冤枉他了。

    我覺得我有必要為袁承志平反一下了。

    1.袁承志是個熱血肝膽,有情有義之人。由於他刻苦練功,甚至順利當上了七省盟主,但是對山宗的舊部,對安大娘,對崔秋山等人還是會很動情等細節都能看出來,他是重情義的。小時候為了救安小慧,差點被老三砍死,但是也寧死不退,長大後為了實現抱負和報仇,甚至有獨自潛入皇宮去行刺的勇氣,也可以說是一身是膽,光這份膽量和孤勇就已經讓我感到佩服了。

    2.袁承志是個明辨是非,尊長有禮之人。他作為華山派的關門弟子,袁承志一直都試圖低調的行走江湖,但是因為自己的能力太強,不得已得罪了二師兄歸辛樹。不過只要是知道了是非所在,他也不怕得罪師兄而出頭阻止閔焦兩邊的爭執。後來不得已跟二師兄放對的時候,又謹守門戶,並不下狠手。而且即使有了這樣的爭執,後來在救治歸鐘的事情上,他還是出了大力氣,也成功化解了師兄夫婦對他的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師父,朋友,部下,他都愛護有加。要不然,阿九也不會對他如此心折。

    3.袁承志急流勇退,開創新天地。國內打完仗後亂成一鍋粥,好朋友好兄弟李巖和紅娘子遭受不幸,李闖王許下的諾言終究只是空頭支票,到頭來萬事成空,這樣的悲憤之下,作為主角袁承志,能做的選擇,其實並不多。他選擇去渤泥島開創新天地,對於當時的他來說,這種選擇是明智的。袁承志還是一個稱職的領導,他並沒有那種可以幫他打點所有教內事物的楊逍這樣的人才,可是七省豪傑還是對他服服帖帖,領軍打仗他也沒有什麼過多的失誤,這靠的就是他的人品和擔當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

  • 7 # 沒長書

    袁承志和張無忌是金老筆下比較富有話題的兩位主角,經常會被覺得不如郭靖喬峰等,不過個人也是這樣認為的。

    一、

    口碑能力,伯仲之間

    同位武學奇才,幾乎都達到了天下無敵的狀態,只是從練武的角度,張無忌似乎要略勝一籌。但是在感情方面,張無忌則處理得一塌糊塗,一方面袁承志就處理得更好。在領導力方面,雖然都得到了眾人的擁護,但是並沒有帶著大家打出一片天下。因而,不管怎麼看,都看不出張無忌比袁承志強。

    二、

    俠義不足,情懷偏低

    如果非得說袁承志很弱,張無忌何嘗不是如此,不過好在兩人沒有被私仇矇蔽而亂殺無辜。二人都有拯救蒼生的能力和影響力,但是都沒有真正去做,張無忌本可帶著明教眾人大幹一場,卻也沒有那麼做,為了兒女私情放棄了天下。

    袁承志當上七省武林盟主後,不是幫這個就是幫那個,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以至於最後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如果能學郭靖那樣,把自己作為一個組織者,帶領大家戰鬥,或許會是不一樣的結局。

    說到底,就是兩人俠義不足,胸懷不都寬廣,都只顧過好自己的小家。

    三、

    袁承志出生並不比張無忌好

    表面講,袁承志是提督之子,但是不要忘了,當時他們已是反賊身份。反賊走到哪裡都是被針對的物件,雖然還有一群舊部,可基本上都是一群老弱病殘。

    另一方面,所謂牆倒眾人推,那些他父親生前很多較好的朋友早已棄他而去,與皇上為敵不是人人都敢幹的。相比之下,袁承志的情況則比張無忌更加險峻,走到哪裡都有可能被殺。

    所以呀!千萬別覺得張無忌比袁承志優秀多少,兩人其實是一路人,都屬於柔和型!

    ——END,謝閱!

  • 8 # 萌大叔來了

    碧血劍和射鵰英雄傳,是我看的最早的金庸武俠!感覺作者只是刻畫了一個虛擬人物,袁承志,而他的目的是為了通過這個人物,來描寫明末崇禎年間的民族矛盾(滿漢之爭),階級矛盾(農民起義)!所以,袁崇煥這個人物沒有個性,是必然,絕非偶然!出身忠良之後,華山派名門弟子!武功得到師傅穆人青真傳!又得到鐵劍門木桑道人,輕功暗器的指點,少年就得到了金蛇郎君夏雪宜的武功祕籍和金蛇劍!初出江湖後就遇到崇禎的女兒阿九,之後,從解決江湖恩怨開始,就打怪升級!到牽扯到民族大義上!刺殺皇太極,雖然失敗了!但是也得了一個安慰獎!恰逢多爾袞與孝莊偷情!看到皇太極是如何被氣死的!幫助李自成,結果最後看到起義軍和滿洲達子一樣,殘暴不仁!最終,失望下遠渡海外!

    再說一說,張無忌!在我印象中,應該是小時候看“咆哮帝”馬景濤的張無忌的印象最深!他的人生就是一個傳奇!好像阿甘正傳!出生在靠近北極圈的冰火島!父母早亡,經歷重重江湖劫難!學會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當明教教主,和對抗元朝結識了一個既愛又恨的趙敏!和兒時的周芷若反目!江湖恩怨,民族大義,全都混在了一起!以至於張無忌的性格太模糊了?完全不如射鵰三部曲的前兩部主角,郭靖,楊過性格特出!

    因此,顯得很假!金庸小說對於人物性格刻畫太少了!他只善於寫歷史故事,然後把人物放到裡面,來表現一下所謂的愛國精神,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所以,武俠玄幻小說這類的文學作品,確實地位不高!與其管它叫小說,不如叫故事!武俠故事?講給小孩子聽的!

    回到開頭,本人不認為袁承志是扶不起的阿斗!而覺得,張無忌才是一個沒有性格,忘記父母之仇,空有機會,白白浪費的富家子弟!少爺稿子性格太明顯了!身邊女人太多,活該他受騙!他對於感情的不專一,實在不配作為三部曲的主角!(根本不如郭靖,楊過!)

    事業上他才是扶不起的阿斗

  • 9 # 情説一籮筐

    首先,感覺說袁承志是“扶不起的阿斗”這個說法有些過了。袁承志作為《碧血劍》中的主角,出身名門之後,是薊遼督師袁從煥之子,武功高強,深得華山派穆掌門絕學,還學會了混元神功,又得金蛇郎君的金蛇劍法。貴為七省盟主,有情有義,分的清名族大義和個人恩怨,在曹化淳安排溫家五老殺崇禎皇帝時,為名族大義,救崇禎。說他是扶不起的阿斗,意思是他沒有利用這些優勢條件成就霸業,但是一般金庸老爺子筆下的主角都是淡泊名利,並不是熱衷爭王圖霸業當皇帝。武林中人自有武林中人的活法。再者,張無忌最後不是也沒有當皇帝嗎,讓朱元璋當了。袁承志和張無忌還不一樣,張無忌是明教教主,明教領導義軍,他可以說是統領,而袁承志沒有軍隊,李自成的軍隊最高指揮權在李自成手裡,他和他師傅是輔佐闖王的,說是七省盟主,其實也不同心,之前還以為袁承志想獨吞寶藏而到處追殺他,說翻臉就翻臉。所以也受一些條件的制約。

  • 10 # 風子162044687

    第一,當時的社會環境導致他難以成就一番事業

    第二,性格缺陷加上智慧不夠,導致做什麼都沒有方向。幫李自成推翻明朝,李自成明顯不是一個明君,後面也證實了!

    第三,名師雖多,武功也高,出身也好。但是一直活在他們的陰影之下!穆人清,夏雪宜,袁崇煥。加上自己本身也沒有做出一番事業,自然而然也就……

  • 11 # 遊戲人超超

    這是因為袁承志沒有什麼才幹,還有人格缺陷。

    就才幹來說,袁承志唯一厲害的就是武功,其他基本沒有任何才幹。

    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武林盟主之內,穆人清收他做徒弟,很多人服從他,其實都是看著他老子袁崇煥的面子。

    畢竟,當時華山派有穆人清、歸辛樹、黃真、歸二孃4個高手,還有木桑道人這種朋友,徒子徒孫也很多,在武林實力強大。

    但袁承志自己則沒什麼了不起。

    他缺乏基本的識別能力,竟然去支援李自成。其實,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李自成是土匪集團,之前連明軍都打不慣。完全依靠明軍主力被滿清消耗殆盡,李自成才能翻盤。

    這種人掌握天下以後,能夠守住漢人江山嗎?

    最終袁承志目的李自成在全軍潰敗的時候,仍然卑劣內訌,逼殺忠心耿耿的李巖,這才幡然醒悟。

    此時袁承志助紂為虐,其實已經無臉見人,只能逃去菲律賓,終身沒有回來。

    袁承志還有一些人格缺陷。其一就是,他不能能夠分得清善惡。

    其實,當年溫家老六殺了金蛇郎君一家3口,自然死有餘辜,但金蛇要殺光他一家100多口就屬於太過分了,更別說還將幾個女人賣去做妓女。

    可以說,溫家五老不是好人,但金蛇郎君比他們更壞(比如欺騙坑害何紅藥一生)。

    再說袁承志對於歸辛樹的態度。歸辛樹也不是什麼好人,為了一己之私濫用暴力,縱容弟子傷人甚至殺人。如果不是木桑道人及時出現,連溫青青都被孫仲君殺了。

    然而,袁承志對於師兄的錯誤不敢指出,反而唯唯諾諾,低三下四的巴結,甚至出手相助。

    還有就是對於長平公主的愛情。可以看出,袁承志對長平公主是有愛情的,相反對溫青青多是一種責任感和習慣性。

    在性格偏激的溫青青逼迫下,袁承志實際上是被迫放棄同其他女性可能的愛情。在他明明喜歡長平公主的時候,卻因為所謂的面子(不能揹負負心薄倖的名聲),拒絕了長平公主,導致後者出家,一生未嫁。

    這也是一個感情上的懦夫,只會自己一生痛苦

  • 12 # KingKing歷史漫談

    這跟袁承志出身有關,說白了他的“富二代”身份比金庸先生其他幾部小說《射鵰》的郭靖、《天龍八部》的蕭峰他們,人們更喜歡看屌絲逆襲的故事,還有一點就是袁的性格特點不突出,沒有性格觀眾記不住,沒印象,這就是為什麼他師傅金蛇郎君比他更受歡迎的原因。

  • 13 # 樑天澤

    瞎扯淡,兩人本身都是沒什麼權力慾望的,本身就不想爭霸天下,張無忌形勢所逼當了明教教主,袁承志本身的理想也只是行俠仗義,扶不起一詞從何說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去過哪裡的旅遊景區讓你感覺最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