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程哥
-
2 # 秋南與公子
盒馬生鮮,選址選擇輻射居民生活的區域性商場入駐,店鋪面積大概在6000平,SKU大約在5000,售賣商品以生鮮為主,第二大品類是快消類食品,還有洗護為主的生活用品,另外配以餐吧、水吧等設施。
盒馬生鮮在自有品牌,形成一定的市場IP很重要的幾點:
1.【多種業態的混合,留住消費者同時有更高毛利】
這個應該是區別於傳統超市,最明顯的不同。是的,你在盒馬鮮生可以購買海鮮之後現場加工,然後拿到店裡的餐桌上享用,以及現場製作的壽司、牛排店、簡餐店、果汁作坊、麵包店。
這種堂食的方式提高了消費者停留時間,也增加了盈利方式,極大的提高了商場的利潤。
2.【足夠好的消費體驗,是線下立足的根本】
盒馬生鮮的消費體驗還是非常不錯的(或許北京西邊的店沒那麼擁擠)。
剛進店的時候看到人頭攢動,還是比較擔心的,但是在人比較多的海鮮區,從選購到完成結賬也只用了十幾分鍾,堂食餐桌的翻檯率也比較高。
商場裡的結帳區不同於傳統超市,而是分佈在各個區域,你甚至可以邊買邊結帳,避免了堆積在幾個通道排隊的煩憂。
3.【倉店一體化,為線上生鮮創造新模式】
如果說盒馬鮮生,或者生鮮新零售的核心競爭力,很可能在這裡。雖然盒馬線下的形態非常重要,但是比起要負擔高租金成本的線下店,關鍵的高利潤區還是在線上。
“倉店一體化”,其實就是把“前置倉”變成了線下店,線下的銷售渠道在這裡,周邊地區線上平臺下單後,出貨的倉庫也在這裡。這是成本結構最好的模式,線下的零售可以覆蓋倉儲的成本,線上的毛利幾乎直接變成了利潤。這也是最精準的模式,有足夠供應鏈把控能力和使用者運營能力的大平臺才玩的起來。
【新零售的底層技術,全都指向運營效率】
之前總結了盒馬的四個特點:
嚴格控制SKU
多種業態混合
消費體驗提升
倉店一體化
這些特點的核心都是---提升運營效率,這也是新零售安身立命的根本。
-
3 # 凌春鳴感官評論
盒馬鮮生作為馬雲倡導的新零售的榜樣,有阿里巴巴強大的技術及資金支援,自由品牌當然都是錢燒出來的,在2017年之前肯定虧本,後來馬雲要求盈利,但是以現在的租金成本,我認為非常困難。
民生產品的價格是非常敏感的,豬肉貴個幾塊錢,人家就不買,畢竟年輕人自己做飯的還是不多,買菜買肉買米的還是以大媽主婦為主,因此現在在經營上越來越像普通的超市,而離新零售的初心反而漸行漸遠了。
如果在一兩年內沒有辦法找到切實的盈利模式,僅僅是靠資本燒出來的自由品牌,今後只是一家普普通通的超市而已。
-
4 # 默姐姐
盒馬鮮生能走在同行的前面,其實離不開它的創新,創新的同時又能帶給消費者更多的福利,線上下單派送快,3公里內30分鐘送貨上門,售後服務這塊也能幫顧客完美的解決問題,大大提高了回購率。
我是在同事那知道盒馬,因為當時是新開張,她們說那裡東西很好,生意也很火爆。我帶著好奇的心,第一次走進盒馬,在門口向裡面看時,已經被裡面一桌又一桌的人吸引到,在別的大超市裡面,是沒有這種圓形桌子擺放,而且還不止一桌,每一桌都坐滿了。而這些桌子正是提供給顧客吃東西的。
走進裡面,給人感覺是很新鮮,很高檔次,就像是超市的升級版。最吸引我的是它上方的運送帶,吱吱嘎嘎的在不停運作,一個接一個的小吊籃在你頭頂上飄過,很新奇。原來這是在盒馬APP上下單的顧客,盒馬工作人員就會幫這些顧客選購商品,然後放在吊籃上,運到派送區。曾經看到一個6、7歲的小男孩看到這些吊籃時,又高興又驚喜的樣子。
因為在盒馬APP上下單,會有很多優惠,只要簽到就能領優惠券,摘荷花還能送商品,所以現在我都是在那下單了,都變盒粉了,每週都會下單。在盒馬還有一個吸引我的,就是那煮熟好大盆大盆擺放的海鮮,難怪這裡的桌子都坐滿了。海鮮選擇多,值得一去。
回覆列表
盒馬依託與淘寶以及支付寶帶來的流量,擁有巨大的精準客戶,這是成功的關鍵所在。如果沒有這個背景,應該也是挺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