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丶青騅

    劉禪的無奈就是“少主配能臣”。

    劉禪是歷史上少有的被黑化如此嚴重的君主。以往說道君主,多半是奸臣誤國,最多說是昏君。但是劉禪等於直接被說成了一個弱智。為什麼?因為諸葛獨攬大權,劉禪又動他不得。諸葛亮軍政一手抓,壟斷蜀國權利,劉禪的操作空間太少了。奈何諸葛亮形象樹立的又好,開國元勳,德高望重,如果說劉禪表現出了愚蠢,也只是為了自保。

    諸葛亮的獨裁,更勝董卓、曹操。劉禪的無奈,更勝劉協。

    劉禪要是不演的蠢一點,未必能活的過諸葛亮啊。

  • 2 # 紅龍高階PC

    劉禪背後的心酸無力不應該推給諸葛亮 首先 劉禪自己也應該知道,他在位後五虎上將相繼死亡,如果沒有諸葛亮,試問蜀中無大將的局面怎麼辦,不出三個月劉禪就完了。

    這裡不用說劉禪有什麼才智,他就是劉邦在世也不會有所建樹,最多就是維持這個局面,也就是後來我們看到的,能維持就不錯了。而且他所謂的維持,多是諸葛亮打下的家底。

    為什麼不拿諸葛亮和其它權丞比,首先,諸葛亮的權大,而且強硬,主要是為了鎮住後方,因為蜀漢勢力可不只是諸葛亮一隻,如果他鎮不住,那麼就是被召回,召回後諸葛亮北伐只能雪上加霜。

    其次,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以看到他的出事表,其野心不過是恢復漢統,平定中原,他的兒子也是戰死在沙場,如果說諸葛亮有野心,第一就是培養接班人,但是顯然諸葛亮是沒有這麼做的

  • 3 # 夜風461

    劉禪的無奈我覺得有三個:一個是有一個動不動就摔他收買人心的爹。第二個就是在好不容易爹死了,又有一個事事親力而為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丞相。第三個就是好不容易爹死了、能幹的丞相死了,以為終於可以一展身手時又發現國家無可用之才,國力又因北伐而虛耗一空,而身邊又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打過來,只能做階下囚。個人玩笑之言,不喜勿噴!當然有建設性意見可以相互學習!

  • 4 # 某且說句公道話

    劉禪的心酸和無力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1、劉備留下的是個爛攤子,剛經過夷陵打敗,蜀國元氣大傷。

    首先,國力最弱。如果天下實力總共有10分,那魏蜀吳三國的實力比大概是6比1.5比2.5,蜀漢的實力只有15%,可能還不到。

    其次,人才凋零。此時蜀漢武有趙雲,馬超,魏延;文只有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龐統,法正全都死了。跟魏吳兩國不好比,差太多。

    可以說劉禪的開局很難,稍有不慎就會亡國。

    2、劉備託孤諸葛亮,給劉禪戴了“金箍”,傳了諸葛亮“緊箍咒”。《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給了諸葛亮很大的權力,劉禪做起事來有很多顧慮。主要體現在如下三點:

    一、劉禪的沒有人生自由。整天只能待在宮裡,到了諸葛亮死後才出宮去了趟都江堰。想多娶個老婆諸葛亮也不同意,說劉禪後宮妃嬪滿編了,劉禪只好作罷。

    二、平時沒少挨訓,動輒就拿先帝遺言來教訓劉禪。《出師表》所寫的就可見一斑,全是長輩教育小輩的話,沒看出一點臣子對君王說話的樣子。

    三、作為皇帝無法親政。劉禪繼位的時候已經17歲了,在古代而言早就成年了,年滿14歲就應該娶老婆親政了,可是他確等到諸葛亮死了以後才有機會親政。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劉禪毫無實權,就是個掛名皇帝,只負責祭祀天地和祖先。諸葛亮給出的理由是劉禪對政務軍務不熟悉,不瞭解,沒有經驗。諸葛亮不放權劉禪永遠也不會有經驗。

    總之,諸葛亮太強勢,大權獨攬,啥事他都要管,劉禪過的很不自在。

    3、內部矛盾重重,得不到益州本地人支援。

    蜀漢內部等級森嚴,劉備帶來那夥人是一等公民,之前劉璋帶來那些人是二等公民,益州本地人是最底層,本地人基數又是最大的。

    蜀國的民生很差。首先,據投降魏國時人口統計顯示,總人口94萬,士兵10萬,官員4萬。百姓負擔太大。其次,吳國使者來訪,一路上看到的百姓都是“面有菜色”

    因此,大多數蜀漢人民是不支援當下政府的,劉禪也無力改變,自己國力弱,敵人又太強,劉禪沒有辦法。以今人的理念,面對這種大劣局面,唯一的辦法是發展科技,提高糧食產量,開發先進武器裝備,這樣才能翻盤,可在當時而言不大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提升時間顆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