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城市會livingshow
-
2 # 始寧郡主
提高時間顆粒度,就是儘量把時間分得小一點短一點,提高時間的使用效率。我們在安排一天工作的時候,可以細化到毎刻鐘,這樣生活充實,工作緊湊。
我個人主張一年一月一日都可以列出時間表來,目標是什麼,即要完成什麼任務,路線線圖是什麼,即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的次序,時間按順序排列,這樣往往事半功倍。
時間顆粒度管理有利於促進我們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時間浪費,提升守時信用。
時間就是金錢,這話不假,對成功人士而言,每分每秒都很珍視;一寸光陰一寸金 ,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真的按顆粒一樣細分使用管理。
我拿青春賭明天,對有些人而言,時間有的是,盡情揮霍,最後才知不可從頭再來。當我們發現比我們成功的人比我們努力100倍時,才知人家時間管理的高水平,才知為什麼他們時間不夠用,時間都去哪兒了?!
朋友,珍惜時光吧,首先從提高時間顆粒度開始。
-
3 # 一夫82
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也是一個關於時間的新穎而時髦的概念。根據提示,應該是將虛擬的時間物質化,時間的顆粒度越細小,掌握時間的準確度越高,時間的利用效率也越高,如王健林、比爾蓋茨等商界名流,以此為人類社會創造了億萬財富,實屬可嘉可贊!
那麼,究竟怎樣提升時間的顆粒度?無非將每一天的24小時,每一月的30天,每一年的365天,根據個人的工作性質和個人的氣質、能力等特徵,做精確的切割細分。
然而,這種透過切割細分時間,提升時間顆粒度的做法,並非適應所有的人群。坦率地說,它只適合創業者、老闆、學生和軍人,而對政治家、思想家、藝術家、文化人、社會活動家、經濟學家、教師和醫生等人群不合適。以政治家來說,時間不等於時機,時機不到,時間再細分也不起作用。對思想家、藝術家和文化人來說,他們所需要的是積澱和靈感,李白不到酒後,如何作得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對社會活動家和經濟學家來說,他們需要的是社會考察和調研,以此提出解決社會問題的良方。對教師和醫生來說,他們就根本無法切割時間,不能說晚自習了,我要去幹別的事,病人來了,我定的時間還沒到吧?
任何一個概念或定律,都有前置條件,離開了前置條件,概念和定律皆為虛有。比如曾經很流行的"細節決定成敗"論,如果不沒定前置條件,就很有侷限性,而且顯得霸道!
回到話題。時間摸不著看不見,但她是實實在在地存在著的客觀實在。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以光速為參照,論證空間可彎曲,時間可收縮,於是今人有了許多的穿越故事。時間的顆粒論,也算奇葩之一吧!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簡單不用複雜的長篇大論,三個關鍵點:目標、計劃、輕重緩急;明確好這些足矣,在時間擷取上可以到年月日小時,重要的事說三遍,堅持堅持堅持,你已經超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