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名帥良將猶如閃爍在時光深處的燭火,照亮暗夜中前行的腳步。他們統兵作戰、開疆拓土、平定天下,或戰功卓著定乾坤,或命運跌宕留悲慼。
然而,“狡兔死,走狗烹”。翻開歷史,有不少曾經戰功赫赫的名人,因為功高震主而被貶謫、打壓、甚至處死。當人們回望他們的時候,心裡會禁不住慨嘆。
今天我們來看看兩個被皇帝賜死的功臣吧。
我們看看秦朝時手握重兵、忠心耿耿,卻最終蒙冤而死的名將蒙恬。蒙恬出身將門,世代為將。在攻打齊國的戰役中,他立下不朽戰功,逐漸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秦國統一六國後,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成為了最大的威脅。於是,始皇帝“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
蒙恬帶領秦軍精銳北上抗擊匈奴,收復了黃河以西河套平原的大片地區,賈誼在《過秦論》中講述道:“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病重,去世於沙丘行宮。他死後,宦官趙高和宰相李斯勾結,篡改了始皇帝的遺詔。
因為蒙恬和趙高素來有怨,而公子扶蘇則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深得民心。趙高心中藏奸,假託始皇之命,“以罪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接到詔書,扶蘇於悲痛中自盡,蒙恬則對此表示懷疑,要求申訴。然而,秦二世胡亥派出的使者只說:“君之過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內史。”
《史記》記載道:“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巉萬餘裡,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藥自殺。”
提到被皇帝賜死卻沒有做任何抵抗的將領,我們自然會想到抗金名將岳飛。
岳飛作為南宋時期最為傑出的將領,他的地位和作為自然是不必多言了。岳飛從小天資聰穎、熱愛學習。他天生就是一個神勇能武的料子,“生而有神力,未冠,能引弓三百斤,腰弩八石……能左右射,隨發輒中。”再加上“天資敏悟強記,書傳無所不讀,尤好《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岳飛的出場帶有明顯的光環。
就是這樣一位文武雙全的將領,在兩宋之交的動盪關頭為了匡扶國家挺身而出。建炎三年(1129年),金國由北方一路南下,在掀翻北宋後又揮師過江,希望迅速佔領臨安,滅亡宋朝。高宗趙構倉皇逃竄,甚至一度在海上漂泊避難。
第二年年初,金國將領完顏宗弼在建康、臨安等地大肆劫掠後,終於率軍踏上歸程。
來時容易走時難。岳飛早已在建康安營紮寨,隨時準備痛擊歸程的金軍。
1130年的五月,建康大地,戰事開啟。岳飛氣勢如虹,把金軍打得落花流水。建康大捷,岳飛的名字響徹在南宋的上空,成為南宋抗金的第一人。岳飛乘勢追擊,宋軍一度收復故都洛陽,始終對金軍形成逼壓態勢。
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在前線接連取得大捷的時候,但朝中主和派代表秦檜卻與金國將領完顏宗弼勾結,以停止岳飛進擊為籌碼,來換取停戰。秦檜聯合自己的黨羽一同上書道:“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嶽某若深入,豈不危也。願陛下降詔,且令班師。”岳飛認為機不可失,盛勢來之不易,請求宋高宗再作考慮。但是,“詔書一十二道,令班師,赴闕奏事。”
作為臣子,岳飛收到詔書自然是不得違抗,他“嗟惋至泣,東向再拜曰:‘臣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非臣不稱職,權臣秦檜實誤陛下也’”,但最終還是踏上歸途。第二年,完顏宗弼寫信給秦檜,專門寫道:“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也。”而一心求和的秦檜竟是欣然答應。
打仗靠兵,強兵必然離不開能將。韓世忠、岳飛等將領在對外征戰中不但培養出了強軍,還贏得了百姓愛戴。這一切,宋高宗自然有所忌憚。於是,力主抗金的大將多數被調到沒有實權的崗位上。在秦檜等人的合謀下,岳飛被誣陷下獄。最終,高宗授意,岳飛死於大理寺中。
岳家軍素有威名,深受百姓喜愛。岳飛如果願意起兵反宋,南宋實在猶如一簇蒿草,連扎手的可能都沒有。然而,岳飛“盡忠報國”,其心日月可鑑,給歷史留下了一道閃光。
岳飛和蒙恬雖然手握重兵,但忠心不二。如果他們有了二心,新政權的建立完全可能。但是,他們卻接受了朝廷處置,蒙冤而死,令人唏噓。
歷史上的名帥良將猶如閃爍在時光深處的燭火,照亮暗夜中前行的腳步。他們統兵作戰、開疆拓土、平定天下,或戰功卓著定乾坤,或命運跌宕留悲慼。
然而,“狡兔死,走狗烹”。翻開歷史,有不少曾經戰功赫赫的名人,因為功高震主而被貶謫、打壓、甚至處死。當人們回望他們的時候,心裡會禁不住慨嘆。
今天我們來看看兩個被皇帝賜死的功臣吧。
我們看看秦朝時手握重兵、忠心耿耿,卻最終蒙冤而死的名將蒙恬。蒙恬出身將門,世代為將。在攻打齊國的戰役中,他立下不朽戰功,逐漸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秦國統一六國後,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成為了最大的威脅。於是,始皇帝“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
蒙恬帶領秦軍精銳北上抗擊匈奴,收復了黃河以西河套平原的大片地區,賈誼在《過秦論》中講述道:“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病重,去世於沙丘行宮。他死後,宦官趙高和宰相李斯勾結,篡改了始皇帝的遺詔。
因為蒙恬和趙高素來有怨,而公子扶蘇則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深得民心。趙高心中藏奸,假託始皇之命,“以罪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接到詔書,扶蘇於悲痛中自盡,蒙恬則對此表示懷疑,要求申訴。然而,秦二世胡亥派出的使者只說:“君之過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內史。”
《史記》記載道:“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巉萬餘裡,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藥自殺。”
提到被皇帝賜死卻沒有做任何抵抗的將領,我們自然會想到抗金名將岳飛。
岳飛作為南宋時期最為傑出的將領,他的地位和作為自然是不必多言了。岳飛從小天資聰穎、熱愛學習。他天生就是一個神勇能武的料子,“生而有神力,未冠,能引弓三百斤,腰弩八石……能左右射,隨發輒中。”再加上“天資敏悟強記,書傳無所不讀,尤好《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岳飛的出場帶有明顯的光環。
就是這樣一位文武雙全的將領,在兩宋之交的動盪關頭為了匡扶國家挺身而出。建炎三年(1129年),金國由北方一路南下,在掀翻北宋後又揮師過江,希望迅速佔領臨安,滅亡宋朝。高宗趙構倉皇逃竄,甚至一度在海上漂泊避難。
第二年年初,金國將領完顏宗弼在建康、臨安等地大肆劫掠後,終於率軍踏上歸程。
來時容易走時難。岳飛早已在建康安營紮寨,隨時準備痛擊歸程的金軍。
1130年的五月,建康大地,戰事開啟。岳飛氣勢如虹,把金軍打得落花流水。建康大捷,岳飛的名字響徹在南宋的上空,成為南宋抗金的第一人。岳飛乘勢追擊,宋軍一度收復故都洛陽,始終對金軍形成逼壓態勢。
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在前線接連取得大捷的時候,但朝中主和派代表秦檜卻與金國將領完顏宗弼勾結,以停止岳飛進擊為籌碼,來換取停戰。秦檜聯合自己的黨羽一同上書道:“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嶽某若深入,豈不危也。願陛下降詔,且令班師。”岳飛認為機不可失,盛勢來之不易,請求宋高宗再作考慮。但是,“詔書一十二道,令班師,赴闕奏事。”
作為臣子,岳飛收到詔書自然是不得違抗,他“嗟惋至泣,東向再拜曰:‘臣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非臣不稱職,權臣秦檜實誤陛下也’”,但最終還是踏上歸途。第二年,完顏宗弼寫信給秦檜,專門寫道:“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也。”而一心求和的秦檜竟是欣然答應。
打仗靠兵,強兵必然離不開能將。韓世忠、岳飛等將領在對外征戰中不但培養出了強軍,還贏得了百姓愛戴。這一切,宋高宗自然有所忌憚。於是,力主抗金的大將多數被調到沒有實權的崗位上。在秦檜等人的合謀下,岳飛被誣陷下獄。最終,高宗授意,岳飛死於大理寺中。
岳家軍素有威名,深受百姓喜愛。岳飛如果願意起兵反宋,南宋實在猶如一簇蒿草,連扎手的可能都沒有。然而,岳飛“盡忠報國”,其心日月可鑑,給歷史留下了一道閃光。
岳飛和蒙恬雖然手握重兵,但忠心不二。如果他們有了二心,新政權的建立完全可能。但是,他們卻接受了朝廷處置,蒙冤而死,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