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可愛的嚶嚶醬
-
2 # 尤佩奇與神奇魔方
我覺得不用解釋,識字不一定非要用《說文解字》來解釋這些字,有時候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語言,比用字典要好。
況且小孩識字是老師,家長在教,碰見有些少兒不宜的字只理解語境就可以了,幹嘛非要解釋字的淵源,小孩子不能做出選擇,家長還能做不出選擇,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家長是有責任進行過濾的。比如“割”。
剝也。蒙剝之弟二義互訓。割謂殘破之。釋言曰。葢割裂也。尚書多假借割為害。古二字音同也。釋言舍人本葢作害。明害與割同也。鄭注緇衣曰。割之言葢也。明葢與割同也。從刀。害聲。古切。十五部。按古字亦從匄聲。故宋次道,王仲至家所傳古文尚書曰?申勸寧王之德
白話文解釋是:活體剝皮。
你說這玩意真用不著給孩子解釋,還不如給孩子拿個土豆用小刀割一下,讓孩子記憶更深刻。
小孩子識文習字的方式從語境中培養比較好,不去過多糾結單字的解釋,等他成年了,如果感興趣,可以自己去研究。字組詞,片語句,準確傳遞資訊的還是句子,歸根結底,識字是為了語言服務的,是為了準確傳遞資訊的。
對於抽象的文字,小孩子學習起來本身是非常枯燥的,人類對於圖形的記憶能力要遠大於對抽象字元的記憶能力,而簡體字到今天,與篆體已經相差甚遠了,用《說文解字》來解釋,大人理解淵源都是挺困難的一件事,何況是小孩子。
而且《說文解字》解釋字的淵源可以,但是解釋當今語境就不一定能勝任了。
比如“囧”字!
-
3 # 深圳寶媽育兒經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起一句話: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現在太過度教育,不僅剝奪了兒童與大自然連線的感知能力,而且也低估了孩子有足夠成長資源的能力。
用說文解字方式教孩子認字,本身有些過度教育。我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認字是為閱讀做基礎的,要在一定的語境情境中去實現。結合著語境他們會用生活化的語言去加工的。
5歲時我給孩子讀到一本書,裡面有個詞:寒風凜冽。當時我沒有去解釋。後來我問孩子是什麼意思?她居然說:很冷的意思。所以孩子有自己思維加工模式。
用說文解字方式教孩子認字,遇到兒童不適宜的字怎麼辦?
父母需要與孩子多閱讀即可,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繪本或書籍。當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如果孩子問了稍加解釋。不問就不用。讀的多了孩子根據語境自己會明白的。另外過多去說文解字解讀,破壞了語境變成說書說詞的過程。
相信孩子成長有足夠的資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能力,學習如此認字也是一樣。我們在孩子需要時提供支援和幫助。
回覆列表
怎麼說呢,在孩子還不認字的階段,你去教他認字,一般不會選擇這麼晦澀難懂的書的。試想一下,假如拿出一個大人們不認識的字,枯燥無味的教你來唸上上百遍,然後就不用啦,你會記得嗎?
孩子在開始認字記的是字的形狀,而並不是字的意思。先從孩子開始學說話,認識眼睛、鼻子、嘴、桌子等這些字來開始,對應上具體的物體,孩子是特別喜歡這樣開始認字的。
然後看圖識字,是為了讓孩子明白認識的字是什麼意思?如何來用。比如:公雞和攻擊,讓孩子明白公雞是一種小動物,攻擊是一種動作。再比如:大和小
讓孩子認識字,就是為了讓孩子會用,用到什麼地方,而並不是單單知道那個字念什麼名字。
如果覺得看圖識字不好用,我們可以利用現代科技啊,在手機或者平板上下載識字軟體,不僅有圖片,還有聲音,更加具體形象。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免費使用,而且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總之功能是比較全的。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