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yctzs
-
2 # 解蒼鎖
這是經濟學教課書上的一道例題,在日常生活中也被廣泛應用。撇開晦澀的理論不論,僅說你為什麼要吃水果?簡單的說,吃水果是為了滿足一個人營養素的需要。非特殊需要,食品越新鮮營養素越豐富,對人的身體越有益。一筐子水果先撿爛的吃,好的繼續儲存起來。結果導致吃了一筐子爛水果。爛水果有營養素嗎?吃了對人的身體健康有益嗎?花錢買水果又為了什麼呢?!饅頭比水果便宜多了!結論是:吃水果絕不能先吃壞的!更不能等壞了再吃!
-
3 # 廣東果果妞
你好!
大家知道,我是賣水果的,由於職業問題,一般是選擇吃壞了一點的水果。沒壞,好看,有賣相的,基本是不捨得吃的!
因為有的水果只是壞了一點,壓傷碰傷了,或者刮花了點皮,這樣的水果吃是沒有問題的,把壞了的部分用刀削去,多削點去,只要不是壞的很嚴重,都是可以吃的,沒什麼大問題。有一點壞的水果顧客需要,會送一點,或者便宜點賣,或者自己吃!賣又不值錢,丟了又可惜!所以一般都是自己吃的多!
-
4 # 聽鸝小屋
記得某雜文報刊登過一篇文章,題目好像是《姑姑的桔子》。說一位姑姑,收到大侄子送的一筐桔子,捨不得吃,又怕放壞,每天挑出要壞的桔子吃,結果,一筐桔子吃完,沒吃過一個好桔子。
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不管是生活用具,還是工作用品,都先把好的貴的收藏起來,極其珍重地放到櫃子裡,先使用那些一般的。即使一般的不怎麼應手,也捨不得動用一下那些好的貴的。結果,如果不是自己咬咬牙破除了這個魔咒,估計很可能永遠也用不上那些好的貴的。
不過,等哪一天我們想起了,或者無意中發現了那些珍藏的,發現不是生鏽,就是壞了。或者時過境遷,再也用不到那些東西了。當時的珍品瞬間變成了雞肋。
有人說這種行為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一種長期以來的節約本質特性。總想著把好的留著最後,先把差的用壞了再說。這是節簡!但是如果節儉太過分了,那就是另一種意思了,可以說是對自己的吝嗇!
有時“節儉”過度就會走向它的反面。有的人在車庫裡攢了一年的東西,車都放不進去了。那些破東西只賣了十五元,可是你把車庫租出去至少也能賺六七千,這哪裡是“節儉”,是更加的“奢侈”。
但國際學者們卻有另外的判斷:不僅是你我,世界上人類都有這種“共性”,是作了“慣性”的奴隸。人們的日常行為常常是下意識的,不在意去先分清對錯,一次次的行為,逐漸成了習慣,“習慣”支配了人的行為。
有句古詩說的倒是貼切:“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我們不作摧花辣手,但也得尊重一下自己的好東西。該用則用,用了才有它的使用價值和價值。這與“節儉”與“奢侈”無關,是你的生活品質所在。
回覆列表
這取決於個人的價值觀和習慣。
對於年紀大的人,大多數會毫無疑問的選擇先吃壞水果。我婆婆就是這樣的,每次我買了一箱蘋果,放的時間長了,有爛的,就先挑壞的吃,把好的留給小的吃。
像我兒子,就會先挑好的吃。他說如果先吃壞的,原本好的也會變爛的。那為什麼先不吃好的呢。
那麼你會先挑哪個吃,好的還是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