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看宋江,他是梁山好漢的頭把交椅。宋江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宋史》曾記載:
「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這段記載可以說是最可靠的了,文中的「京東」,即現在的山東,它因在東京汴梁的東面而得名。在紀傳體北宋史《東都事略》中曾提到,宋江一行人共有三十六人,橫行於山東,而北宋的大臣們則希望用宋江來扼制方臘。《中興姓氏奸邪錄》和《林泉野記》等書,較為詳細地記載了宋江幫助朝廷討伐方臘成功,最終被招安賜死的故事。不過,這些記載不太可信,宋江討伐方臘一事至今也沒有得到證實。
但方臘是歷史上比宋江更為有名的人物,他是明教首領,領導農民叛亂,佔領安徽、江西和江浙四省52個縣,名震一時。他的事蹟被記錄在《宋史》和《續資治通鑑》等書中,記載比較詳實。除了上述兩位領袖型人物,在記錄宋金關係的編年體史書《三朝北盟會編》中,還記錄過楊志、史進和一丈青扈三娘,但和《水滸傳》中的形象有較大偏差。清代的《臨安縣誌》《杭州府志》《浙江通志》中,曾有較大篇幅談到武松,說他相貌宏偉,因不滿貪官,殺官入獄,死於獄中。考慮到是清代的記錄,很大可能是為了滿足清代百姓而編造的故事。但既然《水滸傳》寫在明初,可以確定武松其人的傳說確實早就存在。至於真相是什麼樣的,已經不可考。相比之下,關勝這個形象的存在是比較確定的,在《宋史》和《金史》當中都有記載。他是濟南守將,因為不願降金,最後被設計陷害。其他如董平、張橫、李逵、孫立、李忠、張順等人,雖然資料有限,卻也都有據可查。
整體而言,梁山好漢裡的精彩人物,很多都是編造而來,像魯智深、林沖、秦明、花榮、燕青這些比較鮮明的形象也都是文學的創造。《水滸傳》的文學性,構成了一個愛恨情仇鮮明的小說。它跌宕起伏地勾勒出了宋代從皇室、官員、將領,到匪徒、妓女、平常人的生活,是明代文人價值觀的集中體現。
對於《水滸傳》及其塑造的梁山好漢,魯迅在《三閒集·流氓的變遷》中曾言:
「『俠』字漸消,強盜起了,但也是俠之流,他們的旗幟是『替天行道』。他們所反對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們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將相。李逵劫法場時,掄起板斧來排頭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在一個人治社會,小說家對帝王和平民的想象,終究是逃脫不了時代的限制。
我們先來看看宋江,他是梁山好漢的頭把交椅。宋江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宋史》曾記載:
「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這段記載可以說是最可靠的了,文中的「京東」,即現在的山東,它因在東京汴梁的東面而得名。在紀傳體北宋史《東都事略》中曾提到,宋江一行人共有三十六人,橫行於山東,而北宋的大臣們則希望用宋江來扼制方臘。《中興姓氏奸邪錄》和《林泉野記》等書,較為詳細地記載了宋江幫助朝廷討伐方臘成功,最終被招安賜死的故事。不過,這些記載不太可信,宋江討伐方臘一事至今也沒有得到證實。
但方臘是歷史上比宋江更為有名的人物,他是明教首領,領導農民叛亂,佔領安徽、江西和江浙四省52個縣,名震一時。他的事蹟被記錄在《宋史》和《續資治通鑑》等書中,記載比較詳實。除了上述兩位領袖型人物,在記錄宋金關係的編年體史書《三朝北盟會編》中,還記錄過楊志、史進和一丈青扈三娘,但和《水滸傳》中的形象有較大偏差。清代的《臨安縣誌》《杭州府志》《浙江通志》中,曾有較大篇幅談到武松,說他相貌宏偉,因不滿貪官,殺官入獄,死於獄中。考慮到是清代的記錄,很大可能是為了滿足清代百姓而編造的故事。但既然《水滸傳》寫在明初,可以確定武松其人的傳說確實早就存在。至於真相是什麼樣的,已經不可考。相比之下,關勝這個形象的存在是比較確定的,在《宋史》和《金史》當中都有記載。他是濟南守將,因為不願降金,最後被設計陷害。其他如董平、張橫、李逵、孫立、李忠、張順等人,雖然資料有限,卻也都有據可查。
整體而言,梁山好漢裡的精彩人物,很多都是編造而來,像魯智深、林沖、秦明、花榮、燕青這些比較鮮明的形象也都是文學的創造。《水滸傳》的文學性,構成了一個愛恨情仇鮮明的小說。它跌宕起伏地勾勒出了宋代從皇室、官員、將領,到匪徒、妓女、平常人的生活,是明代文人價值觀的集中體現。
對於《水滸傳》及其塑造的梁山好漢,魯迅在《三閒集·流氓的變遷》中曾言:
「『俠』字漸消,強盜起了,但也是俠之流,他們的旗幟是『替天行道』。他們所反對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們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將相。李逵劫法場時,掄起板斧來排頭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在一個人治社會,小說家對帝王和平民的想象,終究是逃脫不了時代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