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孜瓊心理與生活

    做什麼都想得第一和自己的內心自卑是有關的。

    一個自信的人是不需要事事都透過外在來證明自己,自信的人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劣勢是什麼,在什麼樣的環境做什麼樣的事。

  • 2 # 直覺思維

    首先,這類人自視甚高,極度自負,爭強好勝,卻一直得不到別人的認可。

    他想用得第一來獲得認可,其實,真正的強大和自信來自內心,是不需要刻意去透過這種方式來體現。如果一個人很在意這些,說明他內心極度不自信。心理學上認為,一個嘴巴耍狠的人,內心往往是懦弱的。

    當然,這要和專業的比賽去分開來。

  • 3 # 青依yy

    做什麼都想爭第一名的人在社會上大有人在!

    他們是標準的完美主義者,表現欲極強,性格上喜歡爭強好勝,野心勃勃。什麼都想超過別人,不想被別人所取代!

    這樣的人有他優秀的一面,他會督促自己不斷學習,且成長進步很快,若這樣的人能有哲思和智慧將是一個非常優秀完美的人!

    這種人對自己要求高,是那種對自己非常狠的人,自己將會活得很累,對自己太不公平了,人生短短几十年,為什麼樣樣都要爭第一!這樣會降低自己的快樂感和幸福感!太不划算,太不值得了!

  • 4 # 邪能地獄火

    好勝心強的人通常需要更多的關注和稱讚。渴望得到讚譽與肯定。需要證明自己。

    通常會對現實情況不滿,有更高的理想追求。

    在精神和物質層面上都能體現出極強的攻擊性。

    看程度,沒有發展到強迫症就不算心理疾病。

    看行為,只要方法得當也不會觸犯法律。

    你問這個問題幹嘛呢?

  • 5 # 潮控範

    這種型別的人,個人感覺可能是缺乏愛,所以迫切的需要肯定。如同下文所描述的一樣:

    在幼年時,父母會給孩子的儲愛槽儲存愛,愛越多,孩子的幸福感越強烈,愛自己、愛別人也更多。如果父母給予“儲愛槽”的愛越少,那麼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對愛的索求也越多,對別人的期待越多,並且只是追求得到而忽略對等的付出,從而產生不健康的心理。

    想做第一,為什麼想呢?父母的嚴苛以及帶有條件的愛(比如,你考了100分我就帶你出去玩)等原因,會讓孩子產生這種心理。覺得自己如果不做好事情,不拿第一,就會沒有人愛自己和尊重自己。就算他們離開了父母,自己獨自生活,也會潛意識裡強迫自己繼續如此。他們極有可能成為工作狂,並對於他人也嚴格要求,讓人無法忍受。

    更可怕的是,這種情況極大可能一代一代傳下去。因為他們在自己有了孩子後也會選擇如此,覺得如果不這樣是沒辦法讓孩子成器的。

  • 6 # 清筱淺說

    什麼都要做第一,表明這個人急於證明自己能力,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肯定。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曾經說過:在舉止之處要凌駕他人之上的人,我們不得不懷疑:在他的背後是否有需要他做出特殊努力才能消除的自卑感存在。

    這種自卑感的根源可能與他成長的家庭環境有關。

    很可能這個人在家裡是最小的,在他上面有一個哥哥或姐姐,體力跟學習等各方面表現比較優秀,贏得了父母的大量關注,因此,他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會一直竭盡全力爭奪第一,向他的哥哥或姐姐靠攏,不停追趕他們,以證明自己的能力,長大之後便形成了爭搶好勝,處處爭做第一的性格。

    努力做到優秀無可厚非,但沒有必要事事要爭第一,也沒有必要刻意做給某個人來看,或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這樣自己會活的很累。得不到第一時,也會格外沮喪和痛苦。人不能把得失心看的很重,這樣的人會很功利,生活的很壓抑。

    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村樹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長跑,他並沒有想獲得名次或爭當第一,純粹是因為喜歡,他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曾經寫道:

    “我固然不是了不起的跑步者,而是處於極為平凡的水準。然而這個問題根本不重要。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麼一丁點兒,才更為重要。在長跑中,如果說有什麼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人不需要跟別人比,只需要跟過去的自己比,只有不斷的超越自己,才是對自己最好的證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冒險沙盒遊戲《西部狂徒》來勢洶洶,《荒野大鏢客2》是否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