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勸黛玉別看雜書的一席話,其實是曹雪芹想借寶釵之口,說出自己的心聲。
1、寶釵告訴我們當時教育的“真面目”
寶釵因黛玉在行酒令上說了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而感到驚訝,想問一下黛玉到底是怎麼回事,“你還裝憨兒。昨兒行酒令你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是哪裡來的。”寶釵見黛玉不好意思,心中便已有了答案。於是,勸了黛玉一回。
寶釵的話中把所謂的“正統”教育的真實樣子,赤裸裸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也圈定了男女各自需要做什麼,才符合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
男人們讀書是為了明理,治國齊家平天下。只有經過長時間的寒窗苦讀,考取功名,走上仕途才是男人們應該追求的生活,這是他們應該要做的事,是他們應該走的路,也是讀書人的唯一目標、唯一出路。
讀書,如果不是為了博取功名,只為消遣,那是不被社會認可的,也是被恥笑的物件。讀書的男人除了走上當官這條路外,其它都是徒勞。讀,還不如不讀!
女人們的職責是做些針線紡織的事才是正道。讀書、識字是奢望,更是不可取的。即使家境不錯的女孩讀了書,識得幾個字,那也是用來相夫教子、治家理事的,至於把讀書當作理想那是虛妄的事。女孩讀書,只有待在閨房讀些“正經”的書,才是“正經”女孩。讀書的女孩除了識得幾個字、懂得點事理外,其它都是免談的。讀書,不如做女紅!
2、寶釵告訴我們當時的讀書風氣
寶釵告訴黛玉自己家裡是個書香之家,各種藏書都有。其中,也包括《西廂記》、《牡丹亭》之類的“雜書”。大人們規定要讀的是《中庸》、《大學》之類的書。因為這些書於男孩來說是拿來光宗耀祖、出人頭地的必讀科目,是獲利的手段。
偏這樣的書有很多人是不願意讀的。而《西廂記》、《牡丹亭》之類的書又是禁書。 哪怕它再有吸引力,也是嚴重違反封建禮教的思想。所以,讀書者只能是偷偷把看。一旦被發現,那是大禍臨頭。
儘管如此,總有像寶玉和黛玉那樣敢於反抗世俗的讀書人。他們讀書不帶功利心,按照自己的興趣去讀。他們覺得人生不光只有功名,還有生活情趣。當然,他們的讀書行為是被視作大逆不道的,甚至會招來流言蜚語。
因為,人們崇尚的讀書風氣是讀書為升官發財。至於女孩,讀不讀書不重要。女孩不該有讀書的權利,只要懂得“三從四德”的道德規範就可以了。
3、寶釵告訴我們當時的讀書人就得遵循傳統
寶釵來規勸黛玉,其實她就是以一個說教者的形象出現在黛玉面前。她象徵了那些一張口就是滿口道德,實則過得很壓抑的人。他們做什麼都要合乎封建禮教思想,符合世人眼中的樣子。他們沒有自我,不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一切以傳統為準則。
寶釵為什麼要勸黛玉?她真正的意圖是想讓黛玉與她談點書中的內容,但又不好意思說出來,只能是假借勸說的名義達到目的。無奈,黛玉沒有與她聊聊書裡的精彩世界。寶釵做出一副正經樣,其實我們清楚地知道:越是缺什麼的人,越是要把自己說得很美好。她內心是極度渴望像黛玉那樣隨性而活的。
寶釵勸黛玉別看雜書的一席話,其實是曹雪芹想借寶釵之口,說出自己的心聲。
1、寶釵告訴我們當時教育的“真面目”
寶釵因黛玉在行酒令上說了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而感到驚訝,想問一下黛玉到底是怎麼回事,“你還裝憨兒。昨兒行酒令你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是哪裡來的。”寶釵見黛玉不好意思,心中便已有了答案。於是,勸了黛玉一回。
寶釵的話中把所謂的“正統”教育的真實樣子,赤裸裸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也圈定了男女各自需要做什麼,才符合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
男人們讀書是為了明理,治國齊家平天下。只有經過長時間的寒窗苦讀,考取功名,走上仕途才是男人們應該追求的生活,這是他們應該要做的事,是他們應該走的路,也是讀書人的唯一目標、唯一出路。
讀書,如果不是為了博取功名,只為消遣,那是不被社會認可的,也是被恥笑的物件。讀書的男人除了走上當官這條路外,其它都是徒勞。讀,還不如不讀!
女人們的職責是做些針線紡織的事才是正道。讀書、識字是奢望,更是不可取的。即使家境不錯的女孩讀了書,識得幾個字,那也是用來相夫教子、治家理事的,至於把讀書當作理想那是虛妄的事。女孩讀書,只有待在閨房讀些“正經”的書,才是“正經”女孩。讀書的女孩除了識得幾個字、懂得點事理外,其它都是免談的。讀書,不如做女紅!
2、寶釵告訴我們當時的讀書風氣
寶釵告訴黛玉自己家裡是個書香之家,各種藏書都有。其中,也包括《西廂記》、《牡丹亭》之類的“雜書”。大人們規定要讀的是《中庸》、《大學》之類的書。因為這些書於男孩來說是拿來光宗耀祖、出人頭地的必讀科目,是獲利的手段。
偏這樣的書有很多人是不願意讀的。而《西廂記》、《牡丹亭》之類的書又是禁書。 哪怕它再有吸引力,也是嚴重違反封建禮教的思想。所以,讀書者只能是偷偷把看。一旦被發現,那是大禍臨頭。
儘管如此,總有像寶玉和黛玉那樣敢於反抗世俗的讀書人。他們讀書不帶功利心,按照自己的興趣去讀。他們覺得人生不光只有功名,還有生活情趣。當然,他們的讀書行為是被視作大逆不道的,甚至會招來流言蜚語。
因為,人們崇尚的讀書風氣是讀書為升官發財。至於女孩,讀不讀書不重要。女孩不該有讀書的權利,只要懂得“三從四德”的道德規範就可以了。
3、寶釵告訴我們當時的讀書人就得遵循傳統
寶釵來規勸黛玉,其實她就是以一個說教者的形象出現在黛玉面前。她象徵了那些一張口就是滿口道德,實則過得很壓抑的人。他們做什麼都要合乎封建禮教思想,符合世人眼中的樣子。他們沒有自我,不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一切以傳統為準則。
寶釵為什麼要勸黛玉?她真正的意圖是想讓黛玉與她談點書中的內容,但又不好意思說出來,只能是假借勸說的名義達到目的。無奈,黛玉沒有與她聊聊書裡的精彩世界。寶釵做出一副正經樣,其實我們清楚地知道:越是缺什麼的人,越是要把自己說得很美好。她內心是極度渴望像黛玉那樣隨性而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