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喝茶的小嘍嘍

    朱允炆真正的悲劇在於,無論是活著的朱棣還是死去的朱元璋,他都不是對手。

    明初的驕兵悍將還是尾大不掉的藩王都是皇權的直接威脅,朱元璋滅除前者但是對家庭親情的渴望,可以說撤藩這麻煩事就落到朱標身上,可惜朱標早死,朱允炆懦弱的性格根本就沒辦法承擔起這份重任,換句話說,即使朱允炆為四大案平反撈夠政治資本,他居然要求前線將士不準傷害朱棣的做法,這種蠢豬般的仁慈,註定他戰場上的失敗。

    其次,朱棣會不會反,答案是肯定的,史書上說是被建文逼反,其實朱棣早就有不臣之心,造反也就是時間問題,看準備的充不充分罷了,面對已經被朱重八斬盡殺絕的那些勳貴舊臣,就算給他們平反,朱允炆又有多少政治資本可撈。

    最後,朱允炆如果為四大案平反,最直接的後果是什麼,就是打自己爺爺朱元璋的臉,那朱棣起兵就更有理由了,一句不遵祖訓朱允炆更是百口莫辯。這是在否定自己皇位的正統性,那麼蠢的事,朱允炆也不會去做。

    綜上所述,在朱棣肯定會造反的情況下,就算為明初四大案平反,朱允炆也鬥不過叔叔朱棣,被趕下臺也是遲早的事情。

  • 2 # 英短銀漸層層疊

    先說結論:他不可能給朱元璋一手製造的案件翻案的。

    首先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他為了給子孫統治國家掃清障礙,在他活著的時候就大肆屠殺功臣,以防止這些 功高蓋主的大臣有造反的可能。建文帝不過是朱元璋的孫子而已,輩分太小,根本壓不住。

    而朱元璋的一個疏漏就是

    他忘了,大水衝了龍王廟,自家人打自家人的事情 在歷史中經常發生。

    近一點的有西晉的八王之亂,稍微遠一點,有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最出名的莫過於春秋戰國時期了,除了齊國楚國少數異姓諸侯國,你可別忘了春秋時期天下800諸侯絕大多數都是姬昌的後代,他們有同一個姓氏,同一個祖先,還不是照樣打得熱火朝天,打得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打得思想大解放,儒墨法家輪番登場,以至於人們都忘了,在洛陽還有一個天下共主,他的名字叫做東周皇帝。

    朱元璋忘了他的兒子們,也是建文帝的叔叔們,割據一方,都有可能不服而造反。從面子上看,

    你一個孫子剛剛登基,就要推翻爺爺欽定的事情?這不是鼓勵大家對你群起而攻之麼,建文帝在老朱家輩分那麼低,不可能給他的叔叔們這個口實的。

    況且朱元璋製造的案件,清除了開國功臣,對建文帝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他怎麼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站在建文帝的角度來看,雖然開國功臣被自己的爺爺都清掃的差不多了,可是他還有一堆叔叔阿,朱元璋還採取了十分古老的分封制,就像西漢初年那樣,中央能夠掌握的地方是有限的,諸侯成為國家的一個重要勢力。

    朱元璋實力坑孫。。。。。。。。。。。。

    建文帝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他不削藩的話,他的兒子輩分更小,削藩難度會越來越高,所以削藩的最好時機只有兩個,一個是以前,一個是現在。

    可以說 沒有了朱元璋,建文帝的叔叔們可以說是沒有了唯一的掣肘:

    建文帝不是選錯了對手,而是隻能趕鴨子上架,結果他果真就翻車了。

    不知道建文帝有沒有在朱元璋的陵墓前哭訴自己做不到哇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相比較建文帝的“做不到”,我想朱棣可能會是:“還有誰!”

    相比較朱棣期間的削藩,除了手法問題(朱棣更加柔和緩慢),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朱棣輩分高,而且有軍功傍身,無人敢不服。

    建文帝聽了這些建議都想直接@神經科腦科

    你們就不要出這些餿主意了,還給朱元璋欽定的案件翻案,你們難道忘了兩個凡是了麼?

    不要站在歷史背後瞎出主意,建文帝已經失敗一次了,我認為他可不想在你們的號召下,詐屍然後再失敗一次。

    建文帝已經夠苦的了,放過這個可憐的皇帝吧,就別折騰了,安息吧,我希望他是真的去了海外,而不是在皇宮的大火裡,被絕望的燒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招和統招進同一個學校畢業以後,簡歷到底有沒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