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垚陶社

    守有餘(因清軍入關攻北京為無後方作戰,加之北京城高溝深不利馬戰,再加上紅衣大炮的加成,幾萬步卒幾千關寧鐵騎守上二月不成問題。如此清兵必定退兵。袁幾千士卒加大炮曾守住了寧遠。)戰不足(清兵入關打北京,兵力大致在十二,三萬。如此不管誰統兵以幾萬步卒幾千關寧鐵騎戰勝十多萬清兵不大可能)。

  • 2 # 於左

    崇禎十一年九月,清軍兵分兩路,多爾袞、豪格率領左翼,嶽託、杜度率領右翼,從青山關、牆子嶺等處越過長城防線,明軍薊遼總督吳阿衡戰死,北京戒嚴,形勢嚴峻。

    這已經是八旗軍第四次突破長城防線,進入內地襲擾,明軍始終沒有強力的應對辦法。也因此,大學士、兵部尚書楊嗣昌和監軍太監高起潛都主張與皇太極議和,開通互市。

    崇禎皇帝猶豫之際,盧象升率軍入衛。

    盧象升是宜興人,天啟年間的進士,早有大志,雖然是個書生,但他射術精良,熟知兵法,很會帶兵。盧象升做過大名知府等職,表現出眾,崇禎八年升為右副都御史,總理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兼任湖廣巡撫。

    在鎮壓農民軍方面,盧象升比其他的官員做得稍好,多次與高迎祥、李自成交手,一度把李自成的精銳部隊幾乎全殲。

    崇禎九年,盧象升升任兵部左侍郎,總督宣、大、山西軍務。崇禎十一年進為兵部尚書,賜尚方劍,總管各地的入援軍隊。

    此後,楊嗣昌親自給盧象升送行,告誡盧象升不要浪戰。督軍太監高起潛也與盧象升見面,二人在議和的問題上爭執不下。

    但崇禎皇帝幾次派人送來銀兩、財物和戰馬,盧象升認為皇帝有決戰之心,大受鼓舞。但他的許多策略都受到楊嗣昌、高起潛的阻撓。

    無奈,盧象升請求分兵,結果關寧明軍由高起潛統帥,剩下的宣府、大同、山西三位總兵官的人馬歸盧象升統帥,實際上直接受他支配的軍隊不到兩萬人。後來楊嗣昌又命令大同總兵官王樸率領人馬回師救援大同,並告誡各地明軍將領,不許擅自出戰。

    清軍分路南下,盧象升趕往保定迎戰,又被奪去兵部尚書,改為兵部侍郎。

    十二月十一日,盧象升率領宣府總兵官楊國柱、山西總兵官虎大威和五千人馬,在鉅鹿的蒿水橋與清兵相遇,陷入重圍。奮戰一天後,盧象升身中四箭三刀而死,時年三十九歲。楊國柱、虎大威率領殘卒殺出重圍。

    戰前,高起潛率領的關寧軍距離盧象升只有五十里,完全沒有策應盧象升。

    顯然,盧象升敗亡,崇禎皇帝的責任不大,他最初還是積極支援盧象升的。真正掣肘的是楊嗣昌和高起潛。

    但是,此時的明軍的鬥志和戰鬥力已經非常爛,對付農民軍已經非常吃力,基本就是跟著農民軍瞎跑。盧象升的能力和洪承疇差不多,帶著這樣的軍隊迎戰清軍,即使沒有楊嗣昌、高起潛的干擾,也毫無勝算。

  • 3 # 蕭欽鈞

    肯定連吳阿衡餘下的薊遼數鎮一齊全滅了。要是明軍野戰打得贏,最多一年就平遼了,哪裡需要等到盧象升來發豪言壯語?

  • 4 # 號角催人紅旗飄

    崇禎在平臺(紫光閣)召見帶兵勤王的兵部尚書銜山西宣大總督盧象升說:保護陵寢不可浪戰!京城防守由楊嗣昌高起潛(司禮監太監)負責,盧象升帶領四個鎮總兵兩三萬士兵野戰驅敵,早期的清兵入關就是為了搶糧搶人,騎兵遊擊自持不過一個月。但盧象升的部下兩個總兵家鄉山西被清兵分兵進攻他們帶兵迴歸山西了!盧象升又被朝廷欽差監軍分了一部分兵力,最後盧象升帶領幾千人在京畿大名府被圍戰死!他很勇猛很知兵但他沒法掌控全域性勢必一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物蛋白粉與植物蛋白粉的區別,哪個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