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呆31387
-
2 # 歷史有知社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為劉備謀劃了跨有荊、益的建國方略,而使劉備茅塞頓開。建國方略雖謀劃得很妥善,但也需要契機。劉備在荊州能有一席之地,乃是荊州牧劉表病逝,而曹操南征。其後,劉備聯合孫權於赤壁一役大敗曹軍,而使天下初步形成三分之勢。
而劉備襲取益州的契機,乃是益州牧劉璋邀請劉備入川。劉璋之所以邀請劉備入川,乃是受了張松的蠱惑,妄以劉備之兵而討漢中張魯。再按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言,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民殷而國富。漢中卻不過彈丸之地,為何劉璋卻連張魯都擺平不了,非要請劉備幫忙呢?
其一,劉璋乃外來勢力,並未得到益州當地百姓的擁護。據王粲的《英雄記》記載:先是,南陽、三輔人流入益州數萬家,收以為兵,名曰東州兵。(劉)璋性寬柔,無威略,東州人侵暴舊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闕,益州頗怨。即是說以劉璋為首的外來勢力,反客為主,欺壓益州土著百姓。而劉璋性格仁弱,不能約束部眾,以致益州土著百姓對劉璋政權怨聲載道。故而,劉璋的勢力得不到壯大。
其三,益州的長期騷亂,削弱了劉璋的實力。據《英雄記》記載,趙韙素得人心,璋委任之。韙因民怨謀叛,乃厚賂荊州請和,陰結州中大姓,與俱起兵,還擊璋。蜀郡、廣漢、犍為皆應韙。
雖然趙韙的叛亂,最終被鎮壓,但也削弱了劉璋的實力。而益州土著與外來流民(東州)的矛盾,仍沒有得到緩解。故而,劉璋既要對抗外部勢力的威脅,還有預防益州土著勢力的反叛。也即張松所言,“敵攻其外,民攻其內,必敗之道也”。
參考史籍:《三國志》等等;
-
3 # 蘇沉船
擁有財富並不強大,懂得如何運用財富才是真正的強大,普通人擁有一個億,會慢慢坐吃山空,懂得創造財富的人,給他一個億,將來就不止一個億。
劉璋對益州的控制力不足東漢的益州擁有蜀郡、犍為、朱提、越巂、牂柯、建寧、永昌、漢中、廣漢、梓潼、巴郡、巴西、巴東、益州郡,劉璋勢力實際掌控的只有蜀郡、巴郡、巴西、巴東、益州郡四郡。在劉璋掌控的四郡當中,劉璋坐鎮成都,讓王商代理蜀郡太守,以龐羲為巴西太守,趙筰為巴郡太守,趙韙坐鎮於巴東。
問題在於劉璋統治益州的合法性,他是被龐羲、趙韙扶持成為了益州之主,他上邊還有一個哥哥劉瑁。當年其父劉焉聽聞吳家妹子有讓夫君成為皇帝的命格,讓劉瑁娶了吳家妹子,可見劉焉更看重劉瑁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龐羲、趙韙作為益州的權臣,扶持劉璋上臺就是貪圖劉璋性格溫和,易於控制。在劉璋統治期間,趙韙平定了甘寧的叛亂,威望大盛。他的軍隊駐紮在益州和荊州的邊境,明著是防備劉表,實則不斷收買人心,意圖取代劉璋的地位。龐羲也沒閒著,在巴郡招兵買馬,明著是與張魯為敵,實則也逐漸脫離劉璋的控制。
在益州這樣不穩定的情況下,劉璋手中只是擁有劉焉留下的東州兵,才勉強維持了益州政權運營。隨著趙韙發動叛變,對劉璋的威望造成很大打擊,儘管劉璋還是將趙韙擊敗,卻暴露出其不得人心的弱點。
益州不同於中原,那時的益州地方自治性很強,由地方土豪控制著人口。劉焉透過屠殺土豪,才統治了益州,卻也因此跟益州人結下深仇大恨,所以劉璋統治益州多年,也沒能穩定益州的人心。他麾下的東州兵是由中原的流民所組成,經常肆意掠奪當地百姓,也使用劉璋政權與當地百姓關係很緊張。所以劉璋對益州的控制力是非常薄弱的,他麾下眾臣更多是承認有這麼一位主公,但各自又具有獨立性。
用孫權比較劉璋就能看得出來,孫權是被張昭、周瑜扶持上臺,透過數年時間後,孫權完全駕馭了江東群臣,併成功拉攏當地豪族陸遜、顧雍一干人等,鞏固了統治地位,從孫權的統治能力就能看出劉璋是多麼的差勁。
建立蜀科劉備入蜀後,命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伊籍創立蜀科,這是一種地方性質的律法制度,成為了蜀漢立國之根本。諸葛亮等人就是參照劉璋統治益州時的種種弊病,法紀鬆弛,德政不舉,由此對症下藥,做出了改善。
嚴厲的蜀科打擊了地方豪強勢力,對劉備政權相當牴觸。法正跟諸葛亮商議,是不是應該緩刑弛禁,好收得益州的人心。諸葛亮當下正是因為劉璋的政令即不嚴厲又不寬宏,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所以地方豪強才難以控制,諸葛亮認為公平的執法能夠穩定蜀中形勢。
事實也的確如此,往後三十年裡,諸葛亮治理蜀中恩威並施,執法公平,就算曆年戰爭也不讓百姓有所怨言,相當合理的運用了蜀中資源。而正因為蜀中擁有穩定的局勢,諸葛亮治蜀時的經濟水平也確實好過劉璋時期。
要知道劉璋統治益州二十年,也不是一個短暫的時間,他就連妥善的控制麾下臣子都做不好,也沒能得到益州本地人的完全支援,故而就算經濟發展得再好,這些錢也到不了政府手中,沒法有效運用蜀中資源。
-
4 # 小凌說史
有些人拿著一手好牌卻偏偏打輸了牌局,用這句話來形容三國時期的劉璋是再合適不過了。佔有富饒益州的劉璋如果有其父親一半的才幹,至少也不會在和張魯的爭鬥中逐漸處於下風,也不會被劉備佔去了益州,這一切或許都是因為劉璋懦弱多疑的性格造成的吧!
公元188年,劉璋的父親劉焉向漢靈帝建立設立州牧一職來總管各地的軍政大權,劉焉則藉機出任益州牧,可以說劉焉也是一方諸侯了。劉焉逝世之後,益州官吏趙韙等人就建議漢朝封劉璋為益州刺史,不過最終封了劉璋為益州牧,而趙韙等人的目的也很簡單,利用劉璋的性格特點逐漸佔有益州。
劉璋被封為益州牧後,將領沈彌、婁發、甘寧就起兵反對他,可以看出劉璋其實在益州將領心中的地位了。這還不算,不久之後趙韙就發動了叛亂,蜀中多地更是紛紛響應的,最後劉璋還是靠著他父親留下的東州兵才取勝的,斬殺趙韙於江州。由於劉璋懦弱的性格特點,缺乏威望等原因,原本依附的張魯也不怎麼聽從號令了,最後反目成仇!透過以上的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劉璋不強大的原因了,性格懦弱多疑不具備治理益州的才幹!
-
5 # 風雲軒7
俗話說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志向決定人生走向。劉璋並非不強大,手下能人武將甚多。有的堪稱國士(如法正,黃權等),更不乏忠勇之士(如李嚴,張任等),只是其想的只是如何保一方平安,抵禦外敵入侵,所以決定其無法走得更遠。最後卻落得國破人流浪。
-
6 # 蕭武
所謂的益州富饒,其實是個誤會。益州因為交通不便,和中原地區聯絡比較少,一直到秦國消滅蜀國,派官治理,才開始逐步進行開發。當時的益州從地圖上看,包括今天的四川、重慶、廣西、雲南,但實際上連四川的開發都沒有完成,大量的山區都是少數民族聚居著,在朝廷的有效管理之外。
經歷了兩漢四百年,益州的開發其實並不充分,開發程度比較高的,主要就是成都平原,其它更多地方都是處在荒蠻狀態,被少數民族佔據著。而這些地方的少數民族是不向國家繳納賦稅,承擔義務的,只要不發生叛亂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事實上,西南地區的叛亂是一直在進行的,漢朝並不能進校有效管理,叛亂是經常發生的,而朝廷和地方駐軍也是透過平定這些叛亂,不斷消滅實力比較強大的少數民族部落,納入國家統一管理體系之中。
即便如此,這個過程到漢末也還是沒有完成。朝廷派出的益州刺史轄區範圍內,真正比較有效控制起來的,主要就是蜀郡和漢中,其他地區的主要居民都是少數民族,是在國家的有效管理之外的。而國家能夠控制的漢族居民的人口數量並不多。
益州真正的大規模開發,第一波實際上就是漢末三國時期。因為漢末中原和關中地區發生了大規模的戰亂,一些中原地區的居民就開始舉族遷徙,進入益州境內,益州的人口才增加得比較多了。經過從劉璋到蜀漢的長期開發和發展,到蜀漢滅亡的時候,人口才一百萬,劉備進入益州的時候,人口數量最多大概就只有這個數量的六七成。
而且,經歷了東漢中後期的大規模土地兼併,人口依附於地方豪強,實際上就等於脫離了國家的控制。國家必須透過豪強地主,才能將他們佔有的土地上依附著的人口變成可為國家所用的人口。而這就意味著,國家必須得到豪強地主的配合和支援,才能維護統治。這也是漢末和三國時期形成的部曲兵的制度基礎。
劉璋的父親劉焉在到達益州的時候,益州剛經歷了黃巾之亂的衝擊,在地方官僚的主導下平定,才恢復了政治秩序。但劉焉為了樹立自己在益州的威信,建立起個人統治,誅殺了一批勢力比較大的當地豪強地主,而他所賴以對抗這些地頭蛇的,主要就是東州兵,也就是從南陽和關中遷徙而來的中原人士。
劉焉死後,劉璋是在劉焉的老臣、地方大吏趙韙等人的支援下才繼位的,他們之所以擁立劉璋,而沒有選擇擁立比劉璋年長的劉瑁,主要原因就是劉璋性格比較懦弱,也就是三國志所謂的“溫仁”,便於他們控制,充當傀儡。
但劉璋卻偏偏不甘心完全充當一個傀儡。繼位不久,就和張魯決裂,全部殺死了張魯留在益州的家屬,和張魯結下了死仇。為了抵禦張魯,劉璋派劉焉的老臣龐羲出任巴西太守,負責防禦張魯,結果龐羲到任後反而和張魯眉來眼去。
龐羲畢竟還沒有和劉璋撕破臉,趙韙就直接撕破臉叛亂了。因為甘寧等人在益州東部地區叛亂,得到了劉表的支援,劉璋派趙韙率兵前去平叛。趙韙到前線後,先平定了叛亂,將甘寧趕到了劉表的轄區。
趙韙又私自和劉表媾和停戰,在益州地方豪強的支援下,回師成都,差一點就推翻劉璋。只是東州兵知道這次如果劉璋失敗了,他們都得死,所以都拼死力戰,才擊敗了趙韙的軍隊,劉璋在益州的統治才得以保全。
所以,劉璋其實是有軍隊的,數量比剛入川時的劉備多。劉備入川時大概只有一萬人左右的軍隊,而劉璋代領去與劉備見面的軍隊,就有三萬人。當然,劉璋肯定還有一些軍隊分散駐守在轄區各地,以及留守成都,總數量不止三萬。那麼,劉璋既然軍隊數量比劉備多,為什麼還要請劉備來幫他抵禦張魯呢?
很顯然,這些軍隊是劉璋用來自保的,也是用來彈壓地方豪強的,必須有這些軍隊控制在自己手裡,他在益州的統治才能維持,否則他就要被地方豪強推翻了。所以,這些軍隊必須始終保持在他身邊,用來自衛,而不能用於外戰。
這就是說,劉璋在益州的統治實際上是不穩定的,他本身是依賴於東州兵的彈壓,才能維持在益州的統治。益州的地方豪強並不支援劉璋,甚至可以說是反對劉璋的,要麼自己積蓄力量起兵反對,要麼是有外來勢力反對劉璋,他們支援。
而劉備恰恰就扮演了這個角色,劉備進入四川一年,並沒有和張魯作戰,而是在到處收買人心,主要就是結交地方豪強,瞭解益州的實際政治、經濟和軍事情況。之後,劉備和劉璋翻臉,劉璋用以與劉備對抗的,實際上也主要就是東州兵以及一部分少數民族軍隊,當這些軍隊都被劉備消滅之後,他也就只能投降了。
從這個角度說,雖然說益州富饒本身就是一個誤會,但從另一個角度說,所謂的富裕其實主要是豪強地主。而豪強地主的富裕恰恰又能反過來證明,作為當地政權的劉璋實際上是無法有效的從這些豪強地主身上汲取財富和力量的,不能把益州當地的財富和實力轉化成為他自己統治的實力,所以,出現了益州至少表面上看確實是富饒的,但劉璋卻並不強大的情況。
回覆列表
什麼程度可以稱為富饒?什麼程度可以稱其為強大?
一,劉焉入蜀的時候還是靈帝時,而獻帝入長安得時候,劉璋還在獻帝身邊做奉車都尉,他沒有孫策、曹丕那樣隨父出征的經驗,也沒有袁譚那種守禦一方的經驗,很難有時間在入蜀之前積累足夠的個人威望,等到興平年之前,劉焉託病召璋,才被放回到劉焉身邊,那時候劉焉已經快死了。
二,劉焉入蜀前,益州就不是什麼清靜之地,刺史劉雋、郗儉皆貪殘放濫,取受狼藉,以至於元元無聊,呼嗟充野。還有涼州逆賊馬相破壞三郡,自稱天子,逼的劉焉不敢入成都,要徙治綿竹。劉焉入蜀之後,是恩威並施治蜀,手腕頗狠辣,殺州中豪強十餘人,導致士民皆怨。在劉焉死後,甘寧、沈彌等人的叛亂就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三,宗教力量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大問題,巴蜀地區民間文化和宗教對個人思想的滲入極為嚴重,羅二虎先生對漢代畫像磚石中特定形象影象學的考察,發現東漢中晚期巴蜀高階官吏墓葬和五斗米教息息相關。巴蜀的宗教力量是很難忽視的,且多有逆意不馴,比如順帝時巴郡的女服賊,衝帝時巴郡服直自稱天王,桓帝時蜀郡李伯稱帝。而劉焉死後,劉璋殺死張魯母帝后,遣龐羲等攻張魯,和五斗米教的關係徹底斷裂了,其於虔信五斗米教的漢中、三巴民眾以及羌胡的控制力必然受到影響,事實上三巴的一些大姓確實有過反叛。
四,巴蜀一地相對閉塞,民人思治,有強烈的避禍意識和鄉土觀念,對於“陰圖異計”的外來政權牴觸性很大,雖然有部分巴蜀人士出於利祿問題擇割據之主而仕,但是有更多的人還在恪守矜持,不予合作,如華陽國志中所說犍為郡士多仁孝,公孫述伐而取之,賢士閉戶,不為所用,光武帝嘆其為士大夫之郡,當然這也未必就是真的忠心漢室。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劉璋本人就並非什麼命世之才,性寬,朝令夕改,是他的死忌,條亮五事中所說的文法羈縻,互相承奉,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以陵替;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已經非常清楚,不需煩述了。
然後,第二個題主所謂的“既然劉璋弱小,為和以前沒人圖謀?”的問題,直接舉三個例子吧?
一,焉死,子璋代為刺史。會長安拜潁川扈瑁為刺史,入漢中。[荊州別駕劉闔],璋將沈彌、婁發、甘寧反,擊璋。
二,建安五年,趙韙起兵數萬,將以攻璋,璋逆擊之。
三,周瑜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
亂世諸侯割據不是玩遊戲,地方資源多,我就一定能成事,即使玩魔獸也要講究個方略,不能只看礦多少,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