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施主你有難
-
2 # 王不二侃侃侃
弱者何以為弱者?因為強者的存在,由於面對強勢力量的一種無力或者對比之下的一種直觀印象使然,才有了這個詞——“弱者”。所謂的強、弱,所謂的大、小,所謂的冷、暖,所謂的親、疏,都是對比產生的詞彙。如果沒有對比,就沒有了意義可言,也就沒有了所謂的兩性。 對比本身的意義姑且不談,先從對比之下的強弱出發來討論——為什麼要同情弱者?什麼人在同情弱者?當他人指出你的弱點的時候你的反映是什麼樣的呢?你是反感還是高興。當別人無意中把你當作為弱者來同情時,你是高興還是反感。除此之外你還有其他的很多感受吧,比如是厭惡還是感激,是自卑還是自信,是內疚還是引以為豪,等等。 “同情”這個詞也可以表述為“共情”,你站在弱者的立場上表達對弱者的關心、提供幫助的一種感情流露。當一個弱者得到他人的同情之後,他能得到些什麼呢?第一認知:我是弱者!第二認知:我無能為力,力不從心!第三認知:為什麼要把我當作弱者?我需要幫助,但不需要同情!當發生災難的時候,我們捐款捐物是處於什麼心理?是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而不是處於同情。 當一個心理有問題的人站在心理諮詢師面前,他需要得到的是幫助,也不是同情!當我們的親人故去,傷心欲絕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寬慰、是發洩、是排解,也不是同情!當我們面臨無法克服的困難的時候,我們需要一種力量、一種信念,同樣地不需要同情!同情是一種共情,我們人類的其他的關心人、愛護人、激勵人、警醒人難道就不是一種共情了嗎?社會發展到現在,我們感知過的愛、情很多,惟獨同情之情最讓人恐懼,因為同情可以不提供幫助,可以不激勵你克服困難,可以不警醒你正走向錯誤,只要和你坐在一起掉掉眼淚,只要心存憐憫之心,只要說上一句,我真的好同情他,就可以說的上“同情”二字了!為什麼要用這麼多感嘆的語言?是呀,為什麼?為了警醒大家,為了讓大家把同情之心收起來!我們需要的不是同情,是幫助,是理解,是激勵,是在危難之中的捨身相救;是在困惑之時的解惑良藥;是自我迷失時的
科學的引導及直達自我的重塑!世界上有強,就有弱,有強勢,就有弱勢。 但當你自己把自己當做弱者的時候,你可能一生也無法成為強者,實現關於弱者的超越!當你把他人看作是弱者的時候,你已經貶低了他人,因為你的這一舉動本身就傷害了他!而貶低他人的過程,同情他人的過程,說明你自身就有著關於“弱者”的人生體會,它是否可以揭示出,你的不自信,你的缺乏奮鬥精神,你的關於同情的誤解呢?同情這個詞由於在文學藝術領域裡的濫用,讓我們從眾地把對別人提供幫助等情感都表示為同情了,把有關構建和諧社會、降低貧富差距所採取的措施及政策性傾斜表述為對弱勢群體的一種扶持了!第一個用這個“弱勢群體”這個詞的人是誰,我就不提了。 但用這樣一個詞表述農民工是不是一種變相的歧視呀?!當然用這個詞的本意肯定不是這樣,但用這個詞在農民工心裡、在全華人民心裡是怎樣的一種印象呢?“我是農民工,我是弱勢群體!”嗨,不說也罷!中華民族之復興,需要的是一種強者的品質,需要的是一種強者的氣概,需要的是一種凝聚智慧的團隊的奮鬥精神,在這樣的一個時期,我想我們還是把關於“弱者”、“弱勢”的認知從我們的字典裡刪除吧!少一點同情,多一些激勵和警醒,畢竟中國再也經受不起鴉片戰爭、抗日戰爭那樣的時代了!。
-
3 # 重溫經典beyond
每當遇到別人向我求助我都會在自己能承受的前提下多多少少的給予他們幫助,或多或少都會幫助,我現在都記不清跟多少人錢了,只要遇到我就會給他們,雖然也有很多是假的,但是就怕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得不到幫助,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個大姐給我借15塊錢坐汽車,當時剛參加工作也是去出差,身上只有100塊錢,她說想回家沒錢,別人都不給她,我只有100塊錢,然後我去換開的錢給了她,不求真假只求能幫到真正有需要的人,其實當時我身上就100塊錢了,當時我也很慘的。
濟寧運河城一個聾啞女見人就拿出捐款本希望別人捐款,如果你給他錢,他會以手勢的形式鼓勵自己以後努力鼓勵你真棒!然而你沒有給錢的,他會撅嘴搖頭不滿的對你做出迴應…有一次給我要錢,我沒給,他給弟弟要錢,弟弟準備給他,我對弟弟說他有腳有手給他幹什麼,他對我拍桌子指了指我走了,我當時就批評他,他就走了,以後我就很注意他…
回覆列表
因人而異,不排除存在這樣的現象。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一片人,同情弱者是人之常情,但這是人道主義並不是應盡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