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傅擁軍

    這位攝影師參加了1993年的索馬利亞內戰採訪,當時老布什派了兩萬多美國士兵進入索馬利亞,他跟著美軍到了索馬利亞。這家國際通訊社的攝影師每個人在那裡呆一個月,一個月後,另外一位同事哈斯·邁納(Hos Maina)來接替他。一年前這位同事曾在高速上遭遇車禍,大腦受傷,那時候剛休養好,反應明顯遲鈍,講話也慢。他其實已經不想再去索馬利亞,但是公司安排他去。我的這位朋友離開索馬利亞時候看他對著牆睡覺,不想打擾,沒打招呼就走了。一兩個禮拜後,他和其他幾個攝影師在索馬利亞全部遇難……

    那年10月份,美國“黑鷹號”墜落,在索馬利亞的美軍為救受傷計程車兵,打死了近千名索馬利亞平民。第二天有人找到路透、美聯社的記者,說要帶記者去看美國怎麼打死人,我的這位朋友的幾位同事就一起去了。可是那個時候大街上的索馬利亞人看到外華人都已經瘋了,最後他的幾位同事和其他幾個記者被活活打死。

    在哈斯·邁納的葬禮上,我的這位朋友照顧他十歲的兒子,給孩子講他父親的死。那種感覺真的……這是我的這位朋友最後一次去有危險的地方,那時候他太太已經懷孕六七個月了。“我要對孩子負責。現在我看到很多人老講戰地,覺得很浪漫,很英雄,神經病!”

  • 2 # 邱永崢

    “戰地黃花分外香”是給殘酷戰爭一絲浪漫的氣息,但對於戰地記者來說,這份浪漫幾乎不存在的。怎麼看戰地記者這份工作呢?作為曾經的戰地記者,我先後到過阿富汗、巴基斯坦、南韓延平島、緬北、烏克蘭東部、葉門亞丁、敘利亞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控制區、利比亞東西部戰區、埃及以及加沙地帶,跟過反政府武裝,嵌入美軍第101空中突擊師清剿塔利班,也採訪過塔利班如何和美軍打游擊,還採訪過拉登的大保鏢,見證過卡扎菲從強勢到倒臺的全過程,也眼睜睜看著敘利亞從一個“中東最和平國家”淪為“人間地獄”……10年的戰爭採訪經歷讓我頗為感慨:

    一、什麼是真像?進行戰地採訪,通常情況下你只能跟隨一方,那麼很容易為一方的情緒所左右,所以你以生命為代價展開的採訪也只能說看到了現實的一個面,另一個面需要你的團隊或者你的同事來完成,那樣才可能獲得相對完整真實的資訊。戰地採訪可謂是記者以生命來換取“更接近真像”,但不一定是真像,哪怕你親眼看到事情的發生。

    二、戰爭的殘酷。不論是好萊塢大片還是傳世文學,都喜歡在戰爭中新增浪漫的色彩,哪怕是鮮血也要標有“血色浪漫”。然而,事實非常殘酷,戰爭中只有死亡,鮮血與有悲傷,哪能找到浪漫的影子。比如說在班加西前線採訪反政府武裝指揮官。前五分鐘還在熱情交談與卡扎菲軍隊交火的情況,談他的過去與未來的期待,談家人妻子兒女的擔心,但五分鐘後,他被卡扎菲的狙擊手爆了頭!在阿富汗坎大哈前線,同屋相處的一名美軍少尉就在眼前被炸得粉身碎骨!在利比亞蘇爾特前線,我親自計算一分鐘內有至少12名傷員血淋淋地被抬下來,許多在擔架上死去。對於他們來說,屍袋拉鍊拉上的一剎那就意味著與這個世界的永決!

    三、和平承久的國家更需要戰地記者:這個世界有許多預料不到的事情發生,比如說對於利比亞民眾來說,雖然卡扎菲獨裁統治了30多年,但整體國家也和平了30多年,從來沒有料到戰爭會發生;敘利亞也是和平已久,葉門也是如此。那麼戰爭突然降臨的國家民眾,社會形態,以及應對的真實情況如何?戰爭中的人性是怎麼扭曲的?戰爭到底有多殘酷?如何防止戰爭的發生?這些都是和平已久的國民與國家要了解的。因為只有瞭解戰爭,我們才能阻止戰爭;只有瞭解戰爭,才能防止戰爭的發生。

  • 3 # 中國網文化

    11月21日下午4時41分,戰地記者洪爐在北京306醫院因病去世,享年88歲。定於11月27日上午10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告別儀式。1952年,洪爐以志願軍戰地記者身份參加抗美援朝,《英雄兒女》王成的原型便出自其筆下。洪爐曾是《解放軍報》美術編輯,創辦主編《炎黃春秋》雜誌。出版、發表傳記、報告文學、小說、電視劇本多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爐石傳說》暗影崛起版本,戰士新橙卡砰砰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