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江暖
-
2 # 男神之家情感
一整個社會都這樣認為他不一定正確,有思想的人都哪裡都不合群,你要開闊自己思維還是要讓自己學會獨立思考?
這是兩個問題,請明白這兩個問題的根本。獨立思考是一種習慣,不是一種能力,開拓思維很簡單,資訊爆炸的年代,你看什麼都是過濾板,只是自己能看到多少,想到多少而已。
獨立思考是一個過程,而你可以用你的大腦以抽象成“獨立思考的方式”。
舉個例: 你要哪個幹嘛? “誒好多人都要?”我也要而具備所謂的獨立思考慣性的人是這樣的“誒,那個東西的用處不是隻能用到那兒去嗎?但是這麼多人要是為什麼? 因為這個東西的價格便宜?還是因為這個東西能處理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可是我覺得這個東西只能做三個用處,難道是人的好奇心引得大家圍觀? 然後從眾心理使得大家購買? 到底對不對? 不然應該是什麼嗎?不行, 我的去看一下,然後如果人過了我的範疇,那麼一定是從眾,如果人裡面有託,那麼就是這東西本來的價值就是這樣,用的人性的思維去考量的而已,那就罷了這個“自己思維”的過程中,“感覺”是根據既有的經驗積累作出的判斷,而後面則是思辨過程,即使會受到從眾心裡的影響,但依然能夠批判性地思考。
-
3 #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之前的某集《圓桌派》裡,馬伯庸分享了自己的一個思維訓練:如果你在沙漠裡發現一噸黃金,接下來你要怎麼辦?可能很多人看到這個題目,都會囫圇吞棗地說那我肯定要把它弄出去賣了,這樣我就發大財了。
但馬伯庸指出,如果想要訓練自己的思維,就得從細節入手,一點點全盤考慮。他經過七八年的思考,現在已經有了一整套縝密的計劃,而且每年都隨著國家的法律法規和黃金的市場行情進行微調。萬事俱備,現在就差那一噸黃金了。
這雖然聽起來有點像個搞笑故事,但卻道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訓練思維的原理:透過具體化發現問題,然後針對問題進行學習和訓練,從而拓寬自己的知識體系。
很多人在訓練自己思維的時候,總想從大處著手,盼著一下子掌握一些大的理論體系來覆蓋所有問題,從此後見招拆招萬事不愁。
但實際上,沒有具體事實和細節為基礎的理論是很難迅速為我們的三觀所整合的,沒有整合,理論就是死的,根本談不上靈活運用。
我們必須要從具體的解決問題的步驟出發,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學習。有時候,生活中一時沒有什麼具體的問題可供我們解決,那我們也可以自己製造問題,馬伯庸提出的那個思維訓練就是一個例子。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來設計這樣的問題,比如說,如果你想要鍛鍊自己的情商,那麼就可以提出一個人際困境來自我訓練:如果我現在所處的團隊裡有兩個人面和心不和,而且都想來拉攏我站隊,那麼我該如何自處?
沿著這一條進路,我們可以想象很多具體的交際場景,然後來思考、練習我們言語、行為上的應對。如果有些地方我們不知如何是好,那麼就可以透過閱讀相關的書籍、查閱相關的資料來嘗試彌補自己知識體系、應對能力上的不足。這時我們才能真正得到長足的進步。
怎麼樣,現在就來試試看?
回覆列表
能提出這個問題就是你開闊思維的第一步
做一個有想法的人不難,難的是自己的想法靠譜。多學習、多看書、多思考、多和人交流,特別是優秀的人。當你積累了足夠多的知識和見識,就有了形成自己想法的基礎。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在經歷社會競爭後,有靠譜想法的人,會取得更多的成功。貧富的差距本質上就是在生活中驗證自己想法時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區別。你感覺自己沒想法其實是一件好事,說明你對自己的不足有認識。人不怕沒想法就怕自己的想法不靠譜而不自知。失敗的人生就是建立在不靠譜的想法基礎上的。
知道自己沒想法其實是覺得自己沒靠譜的想法,一個人能有這樣的態度已經成功了一半。在人群中起碼超過60%的人。使自己有靠譜想法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達到的。建立靠譜的想法和開拓思維,首先要做的是,多讀優秀的書籍,認真聽優秀人的講話。看看他們對一個問題有什麼樣的觀點,你不要急著接受他的觀點,而是思考他為什麼對這個問題有這樣的看法。試著去理解他的思考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