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①
皖城終歲靜如山,府掾應從到日閒。
一水碧羅裁繚繞,萬峰蒼玉刻孱顏②。
舊遊筆墨苔今老,浪走塵沙鬢已斑。
攬轡羨君橋北路,春風枝上鳥關關。
(注)①從皇祐三年(1051)初秋到至和元年春,王安石任舒州通判三年,後被調回京。詩人在京任參知政事時,他的同鄉好友曾鞏的弟弟曾宰(子翊)被派到舒州作掾吏。曾宰行前向王安石詢問舒州的情況,王安石作了此詩。②孱顏:參差不齊貌。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對句寫舒州府掾從上任開始就過著清閒的生活,暗示了舒州官員懶散的工作作風。
B.頷聯中,“碧羅”“蒼玉”兩詞運用比喻修辭,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舒州山清水秀的美景。
C.頸聯中,“舊遊筆墨”寫出詩人在舒州時的生活情形,“浪走塵沙”表明時間的流逝。
D.尾聯出句直抒胸臆,對句以景結情,烘托出曾子翊去舒州上任的愉快心情,韻味無窮。
16.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結合詩歌簡要概括。(6分)
答案:
15.A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能力。
A.“暗示了舒州官員懶散的工作作風”錯誤。詩歌的首聯“皖城終歲靜如山,府掾應從到日閒”寫舒州從上任開始就過著清閒的生活,暗示了舒州民風淳樸的特點。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情感的能力。
本詩是作者對曾宰詢問舒州的情況的回答之作。詩的首聯“皖城終歲靜如山,府掾應從到日閒”是對曾宰將來到任情景的想象,作者曾在舒州任通判三年,所以熟悉當地的民風,這一句是說舒州民風淳樸,所以作為府掾,曾宰到任之後也無事可幹,可以盡享悠閒,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舒州民風淳樸的讚美之情;
詩的頷聯“一水碧羅裁繚繞,萬峰蒼玉刻孱顏”則是對舒州優美風景的讚頌;
頸聯“舊遊筆墨苔今老,浪走塵沙鬢已斑”懷念自己在舒州時的時光,曾經留在當地的題字等都已長滿青苔,暗示時光流逝之快,如今時間流逝,年歲已老,讓作者產生人生不易的感傷,同時也是對曾經的舒州生活的懷念;
尾聯則作者從感傷中跳出,筆鋒一轉,“攬轡羨君橋北路,春風枝上鳥關關”表達了作者對曾子翊能去舒州任職的羨慕之情。
王安石
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①
王安石
皖城終歲靜如山,府掾應從到日閒。
一水碧羅裁繚繞,萬峰蒼玉刻孱顏②。
舊遊筆墨苔今老,浪走塵沙鬢已斑。
攬轡羨君橋北路,春風枝上鳥關關。
(注)①從皇祐三年(1051)初秋到至和元年春,王安石任舒州通判三年,後被調回京。詩人在京任參知政事時,他的同鄉好友曾鞏的弟弟曾宰(子翊)被派到舒州作掾吏。曾宰行前向王安石詢問舒州的情況,王安石作了此詩。②孱顏:參差不齊貌。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對句寫舒州府掾從上任開始就過著清閒的生活,暗示了舒州官員懶散的工作作風。
B.頷聯中,“碧羅”“蒼玉”兩詞運用比喻修辭,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舒州山清水秀的美景。
C.頸聯中,“舊遊筆墨”寫出詩人在舒州時的生活情形,“浪走塵沙”表明時間的流逝。
D.尾聯出句直抒胸臆,對句以景結情,烘托出曾子翊去舒州上任的愉快心情,韻味無窮。
16.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結合詩歌簡要概括。(6分)
答案:
15.A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能力。
A.“暗示了舒州官員懶散的工作作風”錯誤。詩歌的首聯“皖城終歲靜如山,府掾應從到日閒”寫舒州從上任開始就過著清閒的生活,暗示了舒州民風淳樸的特點。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情感的能力。
本詩是作者對曾宰詢問舒州的情況的回答之作。詩的首聯“皖城終歲靜如山,府掾應從到日閒”是對曾宰將來到任情景的想象,作者曾在舒州任通判三年,所以熟悉當地的民風,這一句是說舒州民風淳樸,所以作為府掾,曾宰到任之後也無事可幹,可以盡享悠閒,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舒州民風淳樸的讚美之情;
詩的頷聯“一水碧羅裁繚繞,萬峰蒼玉刻孱顏”則是對舒州優美風景的讚頌;
頸聯“舊遊筆墨苔今老,浪走塵沙鬢已斑”懷念自己在舒州時的時光,曾經留在當地的題字等都已長滿青苔,暗示時光流逝之快,如今時間流逝,年歲已老,讓作者產生人生不易的感傷,同時也是對曾經的舒州生活的懷念;
尾聯則作者從感傷中跳出,筆鋒一轉,“攬轡羨君橋北路,春風枝上鳥關關”表達了作者對曾子翊能去舒州任職的羨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