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外科醫生Kris
-
2 # 芸芸聊養生
EB病毒又叫人類皰疹病毒,主要在人體的淋巴,鼻,咽喉部位,可透過唾液傳染,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咽炎及感冒,此病毒與淋巴癌,兒童淋巴瘤的發生也有一定關係。
兒童易感EB病毒,但多數無明顯症狀或有輕微咽喉炎和感冒症狀,少數症狀重,臨床表現有發熱,頭痛,咽痛,皮疹,乏力,扁桃充血,肝脾淋巴結腫大。
此病毒西藥無特效藥,可多飲水,適當選用抗病毒藥和退熱藥。中藥主要是清熱解毒藥如銀翹解毒顆粒配抗病毒口服液。症狀較重的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醫,不可大意哦。
-
3 # 兒科醫生雪松
EB病毒感染也是一種相對比較常見的病毒,感染後可以無症狀也可以出現很厲害的症狀。
無症狀的表現就是隱性感染。無任何症狀,孩子也沒有其他不適,自己會把病毒清除了。
也可以出現一般病毒感染的特點。比如發燒,流鼻涕,流眼淚等表現,一般也無需特別處理,3-5天會自行好轉。
EB病毒可以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出現反覆發熱,咽峽炎,淋巴結腫大以及肝脾腫大等表現,有些需要住院治療才行。
EB病毒最厲害的可以引起嗜血綜合症,這種疾病類似於白血病的表現,可以出現反覆高熱,血細胞降低以及肝脾腫大,肝功能損害,惡性程度甚至比白血病還厲害,死亡率達到50%,需要經過化療才有希望治療。
EB病毒感染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表現不同,治療方案也不相同。
EB病毒的全稱是Epstein-Barr virus,它最早於1964年在非洲淋巴瘤病兒的身上發現,再由Epstein及Barr等人以電子顯微鏡檢出,故而得名。
(電鏡下的EB病毒)
它屬於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一種,也就是說,它具有在體內外專一性地感染包括人類在內的靈長類動物B淋巴細胞的特性。
(圖中單核細胞內可見EB病毒顆粒)
EB病毒的遺傳物質為DNA,主要透過唾液傳播,臨床可以透過檢測EB病毒抗體來診斷既往EB病毒感染。
EB病毒的感染主要發生在兒童期,大部分的患兒感染EB病毒後是沒有任何臨床症狀的,統計發現3~5歲幼兒90%以上曾感染EB病毒,90%以上的成人都有病毒抗體。
而部分患兒可能出現臨床症狀,這具體包括:
1.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多見於免疫力低下的兒童和青春期少年,又名“親吻病”,患者出現發熱、乏力、咽痛、皮疹、食慾下降、肝脾腫大等非特異性病毒感染症狀,血液中單核細胞增多和EB病毒抗體陽性是其特徵,通常透過支援保守治療可以自愈,當遷延不愈時應積極排查合併症;
2.EB病毒腦炎:又名“愛麗絲夢遊仙境症”,患兒會出現行為怪異、胡言亂語、幻覺譫妄等表現,為病毒侵襲腦實質所致;
3.EB病毒相關性腫瘤:目前臨床上普遍認為EB病毒感染與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的發病存在相關性,屬於致癌風險因素。但不能說感染了EB病毒就會患癌(如同吸菸是肺癌的風險因素,但不能說吸菸就會得肺癌一樣)。
目前對於EB病毒感染缺乏有效的預防與治療措施
EB病毒疫苗及抗病毒藥物取得一定進展,但療效有限。
日常生活中,我們做到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去人多空氣不流通場所,勤洗手,戴口罩,可以降低感染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