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去公館
-
2 # 高益波自媒體
其實這個問題背後在於我們自己是否是一個合格的媒體人,或者是自媒體人,傳統媒體產業的從業者也並非完全符合目前網路新媒體的評論者,因為內容產出的形式不同、釋出推廣的渠道不同、受眾群體不同、所處的平臺不同, 這就導致了權威失衡現象產生,我們首先需要讓自己成為這個領域的KOL,擁有更多內容創作的經營和粉絲群體,只有自己做到,並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理念和實操經驗,才可以有資格去評論別人的作品或方法是否有價值,並給予相應的意見和建議,我們更多的是需要讓自己長期處於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之中,因為如今無論是哪一個領域的資訊量、方法論都在不斷的升級和變革,想要成為一名資深媒體評論人,自己首先人保持相對領先的位置,才可以讓別人信服。
-
3 # 綏格格
答:人怕出名豬怕壯!
3、是金子處處可以發光,保重身體第一☝️因為在健康面前,一切都是蒼白無力的!
5、聰慧友您懂的,在前面兩句中的四個關鍵詞語詮釋著該提問的核心!
古往今來,文無定法。魯迅先生也歷來對“文章作法”之類不以為然。
然而就文章形態而言,畢竟有若干文體之分,基本特徵也各不相同,比如散文有別於雜文,雜文與新聞評論又有所不同等等。因此說,各種文體的寫法還是有一定的規範與要求。否則,隨意而為,那就可能會成“四不像”了。結合自己學習體會,就新聞評論寫作有幾點體會,寫出來請教各位文友。
一、新:新聞報道貴新,新聞評論也貴新。讀者看評論主要看所論的觀點是不是有新意。“意在筆先”,著力捕捉新意是每個寫手必下的功夫。如果是別人已談過,或者即便同一題目換了個角度再說,仍了無新意,讀者還是不願意看的。言別人之未言,此乃評論寫作第一要義也。
二、快:新聞評論要快,這是講它的時效性。緣新聞事實而配發的評論如果不快,就會失去它的應有效用。在報社常聽說鄧拓同志當晚配寫評論的故事:他一邊寫一邊發排(到車間排字),等小樣送來後修改一下第二天就見報了。他的“倚馬可待”功夫了得,也可見評論寫作的時效要求。
四、短:新聞評論作為報刊文體,不可能篇幅很長,一般都是“千字文”,當然極個別的除外。短,是新聞評論的一個重要特徵,它不同於理論文章。只要把事講清,把理說透,足矣!改革開放初期,于光遠先生曾在上海文匯報上寫過幾百字的“超短”評論,可以找來看看。
五、深:評論的力量在於以理服人,因此一定要將道理講透、講深。一般說說“這是不對的”、“應該如何如何”,那是沒有人要讀的。要仔細地分析“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人民日報海外版前總編輯詹國樞語),給人一點啟迪。做到這一點,需要在動筆之前就要把所論的道理想透。如若自己尚未想好,就暫時不要寫;繼續想,等想好了再動筆。
六、雅:雅,是指文采。讀者看評論,固然要看其中的觀點、道理,但議論風生、文采斐然的評論,更為人們所喜歡。毛澤東的《別了,司徒雷登》、魯迅的《論雷峰塔的的倒掉》等文,至今仍為人們所厚愛,其原因不僅在於觀點鮮明,且文采橫溢也是重要一條。撰文時引用一些詩句、典故是必要的,但需用到恰處,為文所必須。千萬不可胡亂堆砌,“掉書袋”。
十、題:看報看題,已是時下的一個趨勢。標題不吸引人,文章就沒人看,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因此寫評論要花很大心思琢磨一下標題。評論標題不像訊息、通訊題那樣繁雜,基本是一行題;簡潔、鮮明、準確、有文采、吸引人,是其基本要求,如“在‘活’字上大做文章”、“舊聞新感”、“大思路還需硬措施”等等。
以上的“十字訣”,不過是“蜻蜓點水”式地簡單概括了一下。實際上,每一個“字”都可以系統進行研究。這十個“字”、十個方面,都是評論寫作的基本要求、基本要素。掌握這些,才能將評論文章寫合格、寫精粹、寫得令人叫好。當然,就一篇具體評論而言,以上十個方面的要求不可能都做到。但作為評論寫作的要求來說,撰寫者是必須要考慮到的,而且要以此來規範、來要求,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