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康愛線上
-
2 # 藥事健康
哇哦,這個問題,我直接回答。會啊,會啊,神經細胞會長腫瘤。有個老師通俗的跟我說過一句話,人除了毛髮,哪裡都會長腫瘤。神經是可能發生腫瘤的,只是不叫神經癌,而是稱為神經瘤。
筆者去中國知網搜神經細胞瘤,出來好多檢索文獻。以此驗證神經細胞會長腫瘤。
大家首先要一個這個概念,神經細胞、神經組織是實體存在的,影響人體很多功能。就是因為它的實體存在,所以,神經細胞癌變,是有的。
下面是神經細胞的結構。
神經細胞瘤多發生在中樞,又統稱為中樞神經細胞瘤。中樞神經細胞瘤在青少年和中年人中比較常見,發病大多在 20-40歲之間。臨床症狀:患者大多有頭痛和視力改變的現象,
其臨床症狀中頭痛機率93%,視力改變機率37%,嘔吐機率30%,少數患者有感覺異常,嗜睡,平衡障礙,耳鳴,這些症狀多是因為神經細胞腫瘤引起的梗阻性腦積水和慢性顱內壓增高所致。
還有一種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童、嬰幼兒常見的腫瘤。有資料顯示,有將近一半的神經母細胞瘤發生在2歲以內的嬰幼兒。神經母細胞瘤屬於神經內分泌性腫瘤,比較神奇的是,有少數可自發性地從未分化的惡性腫瘤退變為完全良性腫瘤,。
-
3 # 中大腫瘤郭琤琤醫生
神經細胞是人體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會長腫瘤,甚至癌變,成為惡性腫瘤。
人體內有神經系統,神經系統可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神經系統(也稱周圍神經系統),其中,中樞神經系統是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包括位於顱腔內的腦和位於椎管內的脊髓,外周神經系統則包括腦神經和脊神經。所以,神經系統腫瘤有中樞神經系統(CNS)腫瘤和外周神經系統腫瘤之別。
目前,在腫瘤學裡對神經系統腫瘤的綜合治療主要是針對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包括腦、脊髓多見腫瘤。外周神經系統腫瘤的治療也有,不過外周神經系統發病的腫瘤相對少一些,例如惡性神經鞘瘤,發病率比較低。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依據細胞的起源可分為不同的種類。有膠質細胞起源的膠質瘤,生殖細胞起源的生殖細胞瘤,髓上皮起源的一類罕見的髓上皮瘤,來源於室管膜細胞的室管膜瘤,還有鞍區腫瘤、垂體瘤、腦膜瘤等,根據細胞的起源不同,分了不同的種類。以上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原發性腫瘤,中樞神經系統腫瘤還有一類轉移性腫瘤。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最常見的是膠質瘤。在臨床治療中,轉移性腫瘤更為常見。
事實上,神經系統腫瘤的分類,猶如人體神經一樣,也有複雜的分類,下面是WHO對神經系統腫瘤做的分類:
-
4 # 大鵬愛讀書
如果我們從神經細胞發育分化的角度來看,就會比較好懂了。從左側開始的共同前體細胞(祖細胞),分化為兩種細胞:神經細胞前體和膠質細胞前體。
1)神經細胞前體,它能夠發育為神經元,我們思考、記憶都是靠神經元的正常功能。如果發生異常,這條路線上的神經細胞前體就有可能發育為髓母細胞瘤。
2)膠質細胞前體繼而再次分化為:少突神經細胞前體和星形細胞前體。這兩種細胞主要是起到支撐、滋養和輔助神經元細胞的作用。
(1)少突神經細胞前體正常情況下可以分化為少突神經膠質細胞,如果發生異常情況下,膠質細胞前體、少突神經細胞前體、少突神經膠質細胞這三者都可能轉化為少突神經膠質瘤。
(2)星形細胞前體可以在正常情況下分化為星形膠質細胞。在異常情況下,膠質細胞前體、星形細胞前體、星形膠質細胞都這三者有可能發育為膠質母細胞瘤或星形細胞瘤。
膠質母細胞瘤是最常見和最有侵襲性的膠質瘤變體,其中位生存期只有15個月。雖然該病的化療在防治兒童髓母細胞瘤是比較成功的,5年生存率為70%–80%,但是長期化療的副作用是很嚴重的。
髓母細胞瘤是典型的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這被認為是未成熟的神經元前體細胞在小腦出現,與組織學特徵的緊密排列的圓形的藍色小細胞,通常表現出明顯的有絲分裂活動。其臨床表現更為複雜,不同的亞型會有差異巨大的治療結果。
參考文獻:
Jason T. Huse. Targeting brain cancer: advances in the molecular pathology of malignant glioma and medulloblastoma. Nature reviews, cancer. Volume 10 | May 2010 | 319
關注大鵬,每天一起讀文獻,擴充套件醫學健康視野。
回覆列表
神經細胞瘤是少見但是存在的一種神經來源的腫瘤,以下以中樞神經細胞瘤為例,簡單瞭解一下神經細胞瘤。中樞神經細胞瘤屬於原始髓上皮的神經細胞腫瘤,臨床十分少見,以20-40歲多發,臨床症狀以頭痛、視力改變、嘔吐為主,而尤以頭痛多見。少數患者還存在感覺異常、共濟失調以及嗜睡等現象。其原因或許與腫瘤引發的腦積水有關。但值得一提的是,中樞神經細胞瘤大多為良性腫瘤,預後良好,只有少數存在癌變傾向。但也有一些中樞神經細胞瘤雖然是良性腫瘤,但症狀上卻與惡性腫瘤表現相似,故臨床上需加以鑑別。目前臨床可使用的影像學診斷包括CT、MRI、血管造影以及MRS。治療上,手術全切是目前最佳的治療方式,效果最佳,複發率較低,預後較佳,而且可以獲得明確的診斷,重新構建腦脊液迴圈通路,而對於術後是否放療或進行化療治療,則仍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