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
2 # 張家小智兒
我覺得原因是多方面的,我簡單說一下自己的想法,如果有什麼錯誤之處還希望大家批評指正,畢竟我也只是個愛好者,不是從事相關專業。
首先,我認為在適宜的環境中,生物總是趨向於體積更大,因為這樣的話,生物個體更強大,更容易獲得食物,更容易繁殖後代。所以只要環境支援,生物體應該會主動進化的越來越大。當然了,這種進化並不一定完全正確:過大的體積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食物來維持生存,以至於食物稍微變少一點就容易死亡甚至滅絕,對於高等級食肉動物來說情況更是如此。也許正是由於這種原因,在史前較長的一段安全時間裡,生物個體體積進化到很大,但一點環境變化就導致它們全部滅絕了,只留下那些體積較小的動物生存下來,繼續繁衍、進化,如果環境允許、時間足夠,他們可能會再次進化到那麼大的體積。
其次,史前大氣中充足的氧氣和溫暖溼潤的環境也為動物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維持大體積的環境,對於一些蟲子類來說更是如此。 因為生物體積越大,體內氧氣的輸送就相對更困難一些。昆蟲類由於呼吸方式的不同,對其限制更加明顯。這也是為什麼史前可以出現幾米長的千足蟲,現在卻只有幾釐米十幾釐米。可以說大氣氧含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動物體積的增長,現在的大氣氧含量,如果體積增加可能會由於供氧不足而憋死。
最後,地球歷史上體積最大的動物實際上就生活在現代,生活在大海中,它就是藍鯨。只不過因為在水中的話,浮力可以為其抵消絕大部分體重的壓力,因此它只能在水中生存,如果在陸地上,巨大的體重會瞬間壓壞它的內臟和骨骼。因此,就陸地上來說,體積大的生物隨時隨地要抵抗自身的重力,相對而言活的比較辛苦和危險。可能這也是大體積生物更容易滅絕的原因吧。
為什麼有這麼多史前動物——猛獁象、恐鱷、巨犀和許多恐龍體型這麼巨大。
長期以來,環境因素,如空氣中較高的氧含量和較大的陸地面積(即更大的空間)被認為是它們體積大的原因。柯普法則是另一個被普遍接受的解釋,它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動物會進化得越來越大。人們認為史前動物在大規模滅絕之間的數千年間進化,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大。當下一次大規模滅絕發生時,巨大的動物被消滅了,新的更小的動物取而代之,變得更大,直到下一次滅絕。
柯普法則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今天沒有巨大的陸地動物,至少按照史前的標準是這樣。自上次滅絕恐龍的白堊紀大滅絕以來,已經過去了6600萬年。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在柯普法則下,生物變得巨大還不夠長。
然而化石研究對這兩種理論都提出了質疑。這些研究表明不同大小的恐龍同時存在。在某些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變得更小而不是更大。
基於這一證據,出現了一種新的解釋,解釋為什麼有這麼多巨大的恐龍。它指出了它們骨骼和肺的生理學,這與鳥類相似。最大的恐龍,樑龍等恐龍被認為重達45噸,大約相當於7頭非洲象。它們的骨頭中空,這減輕了體重,防止它們變大時骨折。它們也有非常高效的肺,所以它們的呼吸和熱交換可以更好地支援更大的體積。它們產卵並能相對較快繁殖的事實可能給了這種較大的動物繁殖優勢。
然而,巨大的動物不僅僅是史前的領地,事實上樑龍等恐龍是陸地動物,阻止了它們成為地球上最大的動物。事實上,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最大的動物。45噸重的樑龍在藍鯨面前看起來像個小個子。藍鯨估計有33米長(很難測量水下如此巨大的生物),重達181噸。在水中的生存增加了它們的浮力,使它們的器官不會被體重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