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悅華侃娛樂
-
2 # 明軍教育
義倉始建於於隋朝開皇五年。隋朝時期,由於倉庫設在"閭巷",由"社司"管理,所以也叫做"社倉"。 義倉又叫義廩,在封建社會時期倉儲制度民辦糧倉的一種,為官督而紳辦。民辦糧倉分為義倉和社倉,義倉在縣級政府所在地設定倉廩而社倉則普及範圍較大,一般在村鎮設倉。
例如贛榆縣的明清義倉設置於縣城城裡一處,青口一處。
義倉的主要作用有,國家政府的一種稅收,增加財政收入;用作戰略物資儲備;用於天災人禍。宋代的曾鞏 在《本朝政要策·義倉》中說出了其作用:“使歲穰,輸其餘;歲凶,受而食之:故義倉之法自此始。
江蘇贛榆縣的義倉在清光緒時期的江北大災,就救活了數十萬老百姓。
-
3 # 惡名裡
義倉,古時用於存量備荒的場所。圖為現存的杭州京杭大運河旁邊的富義倉。位於京杭大運河與勝利河的交叉口,是大運河沿岸儲存較完整的古代公共倉儲建築群,見證了歷史上米市、倉儲和碼頭裝卸業等業態曾經的發展、繁榮。富義倉始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原有四排倉儲式長房,現有3排尚存,卸貨的碼頭仍在。
古代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戰勝災害和克服意外事故的能力很差,為了維持正常的生活和社會秩序,人們需要在豐年和歉年之間進行調劑餘缺,儲糧備荒、以豐補歉的思想和主張便應運而生。
中國古代的倉儲制度雖興廢無常,且在各朝各代都發生過官員管理不善致使糧食黴爛浪費或被貪汙中飽等現象,但它確實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和救荒、濟貧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儲糧救荒思想和倉儲賑災措施的傳承沿襲,使歷代統治者都明白,要求得國泰民安,政府必須承擔起舉辦公共保障事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