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此箋

    秋浦,在唐朝時屬於池州郡(今安徽貴池西),是李白曾經遊歷五次的地方。李白在這裡尋幽訪勝,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

    其中,組詩《秋浦歌十七首》,如今已經成為秋浦歌這個景點的文化靈魂。這十七首詩,寫於天寶年間李白第二次遊歷秋浦時期。當時李白離開長安已經十年之久,徜徉山水之間,寄予自己當年因受同僚讒言而遭受到排擠的際遇之痛。這種痛苦,更多的是自己濟世救民這種政治理想的幻滅之痛

    尤其是天寶十二載(753),安史之亂爆發前夕,李白在北遊幽薊之時,已經親自看到了安祿山勢力的膨脹,唐朝的大患已經養成。李白由此產生的身世之悲、流離之苦還有家國之愁,在第二次遊歷秋浦之時,變得尤其濃烈與深沉。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李白寄情於景,寫了這十七首《秋浦歌》。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提到李白的《秋浦歌》,不得不提這組詩歌中的第十五首,流傳最廣,盛譽最多。“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一個“愁”字,奠定了全詩的情感情調。“白髮三千丈”則以大膽而奇特的誇張,極言詩人的愁之深重。

    這樣誇張的比喻,將無形而抽象的愁苦化為具體而實在的白髮,讓一切變得真實可感。一個滿頭白髮、容顏憔悴,滿腹愁緒的人物形象,就立刻呈現在讀者面前。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則進一步刻畫了詩人愁緒之濃烈與深重。詩人對鏡自照,一個”不知“,一個”何處“,盡顯白髮增添之突然和迅速,側面說明愁苦之濃烈與急劇。

    以“秋霜”代指白髮,形象而貼切。不僅寫出了華髮顏色之白,更是增添了秋季白霜所揮之不去的寂寞蕭索之氣,進一步渲染了詩人內心的愁苦與悲憤。

    這樣的愁苦與悲憤,正是對輔佐明君成就海晏清河盛世之政治理想的李白,對於黑暗現實中報國無門和懷才不遇所作的激憤之語,痛切之語。

    另外十六首,李白從不同角度詠頌了秋浦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和山川景象。在表達對秋浦的熱愛和讚美之情的同時,或多或少、或濃或淡地流露了自己的家國之愁和際遇之悲

    這就是李白,縱使“一生好入名山遊”,流連於湖光山色之中,也終不忘自己匡扶大業的凌雲之志。得意時盡歡,失意時盡興,即使朝如青絲暮成雪也難改其碧血丹心。

  • 2 # 90後廣漂哥

    首先,《秋浦歌》是李白在遊玩來到秋浦這個地方,處境生意豪言寫下了一組詩句,總共有170首,但是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句話用了及其誇張的手法,描述了自己當時憂愁的心情。

    1、背景:秋浦是在今安徽省貴池縣,李白在遊歷到秋浦的時候,看到當時的景色秀麗,以及農舍田園生活油然而生,加之當時的李白因被貶離開長安長達十年之久,在這10年時間裡,李白四海為家,到全國各地漂泊流落他鄉。途中快樂與苦痛只有他自己清楚,並在途中結識了許多大家好友,把酒言歡。但是在秋浦的時候,他的心情失落,當時國家衰落,帝王昏庸無道,他原本極力報國卻不得意,懷著悲憤的心情流落各地。

    2、內容:《秋浦歌》總共分為17首,全部都是五言詩,其中的4首和15首是寫他自己的內容,其他都是寫所見所聞所感,田園生活。

    名句“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句以誇張的手法寫了頭髮有三千長度,這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可想而知本來就是誇張或者想象自己的一個樣子,證明當時的李白愁緒不斷,愁煩到連自己的頭髮都白了,如此之愁難以消解,唯有頭髮千丈,當時躊躇滿志,國家衰落不得志的心情。

    整體上,這首詩是李白遊歷期間,思緒國家衰落,政治腐敗帝王昏庸無道,百姓生活凋零。所以以眼前見到的景色,又寫到自己的遠大志向與當前國家的政治不一致,充滿了悲傷憂慮。從側面也反映了李白希望報國的心,與當下的政治背離的痛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不出文章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