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
2 # 雷達說歷史
我們在回顧二次大戰當中的時候,當然德國是戰敗的一方,而且納粹德軍是邪惡的一方,希特勒是一個殺人狂魔。但是在這個歷史的背景之下,並不妨礙德軍打過很多勝仗,甚至在打敗的時候,也是它的傷亡比蘇軍要低得多,那是不是就可以說的國軍隊比蘇聯軍隊強呢?或者說因為德軍敗於蘇軍之手,就此可以說明蘇軍更勝一籌呢?顯然,這並不能這樣單純的比較,那德軍與蘇軍在二戰時期誰更強一點呢?我們先來看一看德國的實力。
一,裝備情況。首先,我們來說說德軍的裝備情況。當時的德軍武器裝備,屬於世界前列,但並非世界領先。槍械方面,德軍的MG34/42機槍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98K步槍卻遠遠不如美國的加蘭德半自動。坦克方面,德軍虎式,豹式坦克效能優良,但對比盟軍的坦克優勢並不是特別突出。虎王坦克雖然強大,不過數量太少,而且可靠性和機動性都不足。飛機方面,德軍的活塞式戰鬥機ME109,FW190要勝過英、法,噴氣式飛機上不如美軍。海軍方面,德軍潛艇部隊世界第一,但水面艦艇實力大不如英國。可以看出,當時的裝備情況德軍是要遠勝於蘇軍的。
二,軍事素質。德國擁有一支高度職業化的軍隊,軍官和士兵的素質都較高。德軍戰術先進,還擁有一批非常優秀的軍事指揮官。這些優勢在當時其他國家都是不具備的。德華人的個性嚴謹,守紀律,喜歡按規矩辦事。這種性格特點在戰爭時期尤其重要。此外,德國軍人擁有強烈的民族榮譽感,他們以自己為普魯士軍人的後代為榮。一戰的戰敗經歷始終成為他們心中難以癒合的傷口。從而使得整個德國自上到下都有著強烈的恥辱感和復仇的慾望。納粹集團也就是抓住了國民的這一點大做文章。使得德華人民空前團結,狂熱地支援發動戰爭。正是這種強烈的信念和瘋狂的熱情,讓德軍戰鬥力又有了大幅的提高。
綜上所述,正是因為擁有了先進的武器裝備,高素質的軍隊,優秀的軍事指揮官,以及強烈的民族榮譽感。從而使得德軍在整個二戰中都具備了非常強大的戰鬥力,即便到了二戰末期,德軍的頑強抵抗也讓盟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如果說德國軍事實力這麼強大,那為什麼在二戰中輸給了蘇聯呢?其實德國是輸在了綜合戰爭潛力上,而不是什麼天氣和一兩場關鍵戰役上。換而言之,正是因為德國的綜合戰爭潛力低於蘇聯,天氣和關鍵戰役才能對它起到不利的作用。蘇聯在工業產量,人口數量和戰略縱深等各方面都要強於德國。雖然它的軍隊因大清洗而導致戰鬥力下降,但其人口數量完全抵消了德軍的質量優勢,並且隨著戰爭的進行,蘇軍的兵員素質也逐漸成長起來,而德軍在主力精銳部隊被消耗殆盡後,新補充計程車兵戰鬥素質大不如前。在物質資源方面,德國所獲得的也遠少於蘇聯,下面是1944年各主要參戰國的坦克產量。德國:17800
蘇聯:29000
英國:5000
美國:17500
而1944年時的飛機產量則是
蘇聯:40300
德國:39807
並且德國的飛機和坦克無法全部用來對付蘇聯,在一場持久的,大規模的戰爭當中,擁有更多資源和生產能力的國家(或國家聯盟)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
3 # 撫長劍兮
二戰時的德國能用閃電戰摧垮敵人,足以說明德軍的實力和戰略思想的跨時代性。而蘇聯的勝利很大程度離不開冬季的寒冷,和蘇聯交通不便。
先來介紹勝利者蘇軍,蘇聯在開戰前經歷大清洗,損失了眾多將領,人才缺失。蘇軍在最多是擁有近一千五百萬兵力,但是士兵水平有限(僅開戰前的幾個月,蘇軍就損失400萬兵力)。蘇聯對於歐洲國家來說擁有最多的兵力。蘇聯當時就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蘇聯的戰爭潛力十分巨大。但是因為主要的軍工工廠在西部,沒有來的即後撤,所以質量粗放,數量巨大。二戰間生產數量:步槍1.2千萬支,衝鋒槍6百萬,輕、重機槍1.5百萬。火炮83.4萬。坦克、自行火炮10.8萬,飛機15.8萬。同時英美也向蘇聯志願大量武器。最有名的波波沙衝鋒槍雖然不如德軍裝備精良,但是在蘇聯複雜情況下,波波沙衝鋒槍可靠性非常高(例如ak47)。 喀秋莎可謂是威震一時
戰敗方,德軍。首先德國要面對的不只是蘇軍,幾乎是整個盟軍。德軍在快速打下幾乎整個歐洲後開始入侵蘇聯。德軍和蘇聯相比正好相反,德軍數量不佔優勢,質量上高於蘇軍,蘇德士兵戰損比越為2.3:1。雖然經歷了一戰後嚴苛的限制,德國依然保持著高水平的軍官部隊(例如日本自衛隊)。全面入侵蘇聯時,德國兵力550萬坦克4300輛火炮47200輛,戰機4980架。二戰間生產數量不及蘇聯一半(德軍坦克生產的確存在難以批次化問題)。在現代戰爭中,裝備質量的優勢遠大於人數優勢,以及德國戰略戰術上的優勢是跨時代的。不過在戰爭中,德國的密碼遭破譯,而且一直未做更改。 虎式擁有同時期所有坦克都無法貫穿的裝甲和可以打穿所有坦克裝甲的主炮
從蘇聯最重要的三大戰役來看,即使蘇聯佔據守方優勢,德國(而且德軍並不是全部在蘇德戰場)離勝利也只差一線,如果不是蘇聯足夠深的防禦縱身,以及糟糕的環境,結果可能就大不一樣。不過德國過於輕敵,準備不充分,使自己陷入深深的泥潭。同時蘇聯強大的生命力也使自己戰勝強敵。
-
4 # 西秦懶仙
謝謝邀請!二戰時德國比蘇軍強嗎?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的客觀看待,這是因為在戰爭初期,德軍確實要強於蘇軍。一戰後,隨著希特勒的崛起登上了德意志共和國總理的寶座,為了實現其稱霸世界的夢想,他首先加快了德國納粹化的步伐,並大力發展經濟。使得一戰後的德國,從經濟到工業都得以全面發展。從而也極大地促進了其科學技術和軍事工業的基礎研究。很快納粹德國就取得的強大的軍事科技實力,主要體現在其火炮、發動機、材料、導彈、潛艇等技術方面。另外,在經過一戰的洗禮後,德國的軍事核心並未受到多少損失,一大批優秀的指揮人員也被保留下來。如當時赫赫有名的納粹德國三大名將: 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里安。 特別是古德里安創造了機械化的閃電戰。因此在二戰初期,納粹德國綜合實力十分強大,可以說是遙遙領先於世界。而在歐洲爆發大規模工業革命的十九世紀後期,俄羅斯帝國貴族和精英們還處在紙醉金迷之中。因此,才導致了20世紀初俄羅斯帝國遠遠落後於歐洲幾大強國。而在一戰爆發前,俄羅斯帝國才從昏昏欲睡中猛然醒來。儘管新生的蘇聯做出了許多努力,但相較於軍事實力強大的納粹德國軍隊,蘇軍確實遜色不少。你認為對嗎?
-
5 # 寰球視野新觀
德國與蘇聯相比,孰強孰弱,具體還是看時間段吧。
二戰之前,德國的工業生產能力排世界第三,第一是美國,第二名就是蘇聯,蘇聯經過斯大林的一系列經濟改革,促進了經濟發展,尤其是重工業,這為日後戰勝德國奠定了基礎。此時德國是比不上蘇聯的。
德國透過慕尼黑會議,成功吞併蘇臺德地區,進而佔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領土面積雖小,但是五臟俱全,尤其是工業實力極為強大,可以裝備上百萬德軍,而且武器質量很好。
德國透過進一步戰爭,成功吞併了幾乎整個西歐,綜合國力上面,尤其是工業生產能力已經可以與蘇聯比肩。但是另一個不足就暴露出來了,德華人口數量較少,同時資源嚴重不足,尤其是石油,一直依賴羅馬尼亞油田。
此時德國的綜合實力已經弱於蘇聯,只不過在戰爭前期,德軍發功閃電戰,蘇聯猝不及防,所以敗的很慘,但是等到蘇聯反應過來之後,德軍就已經敗局已定了。
-
6 # 斯圖嘉特
二戰時期,德軍的戰鬥力要強於蘇軍。下面進行一下對比:
一、軍事歷史及傳統對比
克勞塞維茨
1941年入侵蘇聯時,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官馮.博克元帥出身於有著400年曆史的軍事世家。其祖輩都是普魯士軍隊中的高階將領。可以說他的血管中流淌著治軍的傳統,戰爭的血液。著名軍事理論——《戰爭論》的作者克勞塞維茨效力於普魯士的軍隊。打贏了普法戰爭。並把總參謀部從幕僚機構改組為指揮機構的馮.毛奇等等。 不可小覷的是一個連年征戰的軍事強國所具有的優良軍事傳統。一戰,德國雖然戰敗,但軍官團裡保留都是精華中的精華。 這些人除了軍事素養過硬,還有著豐富的戰爭履歷和卓越的帶兵能力,如馮.博克、馮.曼施坦因、馮.克魯格等。
布瓊尼
蘇軍中的高階將領,來自於蘇聯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戰爭實踐。在蘇維埃政權建立過程中,他們東擋西殺屢建奇功,為蘇聯的建立以及軍隊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有著豐富的戰爭經驗。但缺乏系統高深的軍事理論指導和成熟的部隊訓練方法,又是他們的普遍弱點。戰爭經歷和戰略視野相對較窄。比如布瓊尼、鐵木辛哥等。雖然斯大林十分重視蘇聯的軍隊建設,不斷總結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經驗。但這畢竟是一隻年輕(到二戰爆發建軍只有20幾年)的還不算太成熟的軍隊。更何況在1937年開始的"蘇聯大清洗"運動中,富有經驗的高、中、低級別軍官損失嚴重。因此戰爭開始時,蘇軍的戰鬥力是極低的。這一點在德軍將領的戰爭回憶錄中也有體現。
閃擊戰
二、軍事理論與指導思想對比
二戰前,德軍與蘇軍的戰爭指導思想皆為進攻性的。德國是以"閃擊戰"思想為理論指導。而蘇軍是以"大縱深"理論作為理論指導。德軍的思想基礎基於一戰經驗。蘇軍戰爭思想基於國內革命戰爭。兩種理論均強調進攻的重要性。但德軍將坦克集中起來做為突破的方法在蘇聯早期大縱深理論當中是沒有體現的。看來古德里安的著述《注意!坦克》並沒有引起絕大多數蘇聯高階將領的注意。大縱深理論還是基於傳統戰爭形態的理論產物。因此戰爭指導思想上德軍優於蘇軍。在防禦戰方面,德軍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長期陣地防禦作戰,有著豐富的防禦經驗。而蘇德戰爭早期,蘇軍則沒有這樣的經驗。
戰鬥中的芬蘭軍隊
三、戰爭實踐對比
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參加過蘇芬戰爭。眾所周知蘇軍呈現出的整體戰鬥力以及在戰爭中的表現可以說是很差勁的。反觀德軍征戰波蘭,橫掃法蘭西,打敗英法聯軍,征服比利時、丹麥、南斯拉夫等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兩隻軍隊的戰鬥力孰優孰劣,也是明擺著的。
蘇軍少尉
四、軍官和士兵的專業化程度對比
相比之下德國軍官的專業化程度和帶兵經驗方面要比蘇軍高出不少。這主要得益於優良的軍事傳統對軍官的嚴格教育和訓練上面。德國軍官的專業化水準都比較高,打起仗來也都恪盡職守身先士卒。蘇軍軍官雖然也受過系統的軍事教育,但軍事教材刻板、僵化,不能與時俱進,直接導致了軍事指揮靈活性不足和現代化作戰手段的奇缺。士兵方面,德軍的文化程度高於蘇軍,對士兵的訓練方面也是如此。每一名德國士兵都要經歷三個月的培訓期,再送往前線作戰。而由於戰爭形式緊迫,大部分蘇軍沒有這樣的經歷。直接表現為單兵戰鬥力比較差。另外,蘇軍是靠數量規模取勝,這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同一個戰役,即使人員和裝備的戰損率比德軍高出許多,也同樣視為勝利。蘇軍領導層認為一旦進入消耗戰就是德軍的噩夢。而德軍在希特勒不許撤退的命令下,卻常常做著這樣的噩夢。
蘇軍取得最後勝利
基於以上分析,戰爭的勝負不僅僅在於軍隊的戰鬥力強弱。還表現在天時,地利,人和等等方面。德軍戰鬥力雖強於蘇軍。但在蘇聯莫斯科城下的嚴酷冬天裡,在進攻蘇聯泥濘的道路上,在蘇聯保家衛國同仇敵愾的決心上,在希特勒與德軍高階將領意見的不和上,還是功虧一簣,敗下陣來……但拋開其他因素不談。單單論戰鬥力德軍還是強於蘇軍的。
-
7 # 硯田劍影
謝邀請。二戰前,德軍的戰略縱深多兵種協同作戰的理論是蘇聯的圖哈切夫斯基元帥首先提出來的,德國的經濟排在蘇聯後面,斯大林積極扶持全蘇的國民經濟,力主軍工企業優先發展,在當時的環境下,無疑是一步高棋,希特勒上臺後,把一戰的戰敗國德國迅速發展成了僅次於蘇聯的政治經濟軍事的歐洲強國,因德國忌憚圖哈元帥。使用反間計借斯大林之手作掉了圖哈元帥及一大批軍事將領,使整個的蘇聯軍隊戰鬥力一厥不振,群龍無首的蘇軍實力大打折扣。反觀德國厲兵秣馬陳兵百萬強將如雲,運用圖哈的縱深立體多兵種協同作戰體系,一道閃電撕破了蘇軍的防禦體系,使蘇軍潰不成軍敗走千里,德軍直接攻到了僅離莫斯科三十公里處,兵臨城下,斯大林為鼓舞士氣秘密舉行了悲壯的短短二十多分鐘的閱兵式,隨後奔赴戰場,一場突奇如來的嚴寒使德軍戰車無法前進,將士凍死凍傷無數,沒有了戰鬥力後勤保障完全成了過眼望雲隨風漂走,蘇軍趁機打反擊,後方的兵工企業馬不停蹄生產剛研製的多管火箭炮喀秋莎和AK47衝鋒槍立即裝備蘇軍,乘著勝利的號角,勢如破竹血洗德國柏林城。憤怒的喀秋莎毫不留情地全殲了舉白旗殺害卓婭的德軍97丨師全體官兵一個不留,奮力突破德軍的層層防禦體系,第一個將勝利的旗幟插在總理府上。
-
8 # 歷史長流水
影響一場戰爭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戰略決策、單兵素質、武器裝備、後勤補給、氣候天氣等原因,只有天時地利人和加一塊,這一場戰爭財可以打得贏。
我想題主應該問的是單兵素質這一塊,在二戰中,從總體實力來看,德國軍隊的單兵素質確實要比蘇聯軍隊強的多。
其實在蘇德戰場的前期,如果說是蘇軍猝不及防,未來得及做好防禦準備而慘敗的話,那也只能說是在大前期是這樣的。其實在斯摩稜斯克戰役、基輔大會戰等戰役中,蘇軍已經是在有組織、有準備的防禦下進行的。由於斯大林的錯誤決斷,還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思維來考慮蘇德戰爭,於是在中央集團軍群推進到斯摩稜斯克時,南方集團軍群推進到基輔時,蘇軍就分別進行了反攻,只不過兩路戰役均已蘇軍的失敗而結束。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也是德軍和蘇軍的正面對抗,蘇軍還是不敵德軍。
到後來的莫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來說,蘇軍在兵員和後勤補給、天氣等因素方面就逐漸佔據了優勢,德軍才會相繼敗北。
即使到1944年的三路大反攻時期,蘇軍全面佔據戰略主動,雖說在大量收復失地、接連勝利,但是蘇軍都是以傷亡超過德軍的損失,來拿下戰役勝利的。值得一提的是,德國黨衛軍的骷髏師、帝國師和維京師,在北方戰線上的德米楊斯克戰役中被包圍,在德軍群途末路的時候,憑藉其超強的戰鬥力,依舊能突圍成功。
直到日薄西山,戰火燒到德國本土時,德軍都能發動像阿登大反攻這樣的戰役,雖說是杯水車薪,但是還是能體現德軍的戰略指揮的優越性。在最後的柏林戰役中,德軍還能造成蘇軍犧牲30萬人的代價,不得不說整個二戰中德軍的戰鬥力強大到勝於任何一國的軍隊。無奈由於其他的因素,德國還會輸掉這場戰爭。
-
9 # 饞嘴肥貓鏟史官
陸軍以德國滿分100為標準
德軍100
蘇軍50
美軍40
法軍20
日軍15
英軍10
共軍 8
國軍 5
意軍-100
為什麼意軍是負數,因為他和德軍一配合作戰,就把德軍戰果全部歸零了。
海軍以美國滿分100為標準
美軍100
日軍60
英軍50
德軍40
法軍20
蘇軍10
國軍 5
意軍 -10
意海軍還是不行,起反作用。
空軍以德軍滿分100為標準
德軍100
英軍50
蘇軍50
美軍40
日軍20
國軍20
法軍10
意軍-50
意軍原因如上。
-
10 # 大偉140797056
二戰德國比蘇軍強嗎的疑問,放在二戰歐洲戰場的三個階段進行分析比較恰當:
第一階段:
德國把捷克,波蘭,丹麥,挪威,比利時,荷蘭,法國打敗並佔領,德國此時用了閃電戰,佔據每個國家最多用一個月時間,蘇軍同時期曾對芬蘭開戰,戰果難看,兩相比較,德國強。
第二階段:
德國發起巴巴羅薩戰役,以550萬大軍分三路攻入蘇聯,用飛機猛烈轟炸蘇聯機場,軍隊集結地,交通樞紐,戰略後方,以效能優良的坦克組成叢集,用鉗形攻勢打擊蘇軍,殲滅蘇軍幾百萬,佔領白俄羅斯首都,佔領烏克蘭首都,德國的武器裝備使用效率也比蘇軍高,兩相比較,德國強。其特點是速決戰打得好。
第三階段:
在第二階段的末期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蘇軍採用持續久戰戰術,蘇軍組成多軍兵種聯合作戰,組成民兵參戰,與德國打巷戰打陣地戰而不是打運動戰消耗德國的武器優勢,不失時機動用後備力量進行反包圍取勝,蘇軍後來發揮戰略縱深廣,人員和物資資源配備多(包括女兵),國際援助多的優勢,不斷消耗德國有生力量,最後攻入德國本土,兩相比較,蘇軍強。
就總體實力比較,蘇軍強
回覆列表
這個不應該有疑問吧?蘇德戰爭剛爆發時,蘇聯軍隊把德國軍隊迅速打殘了,工業也基本被摧毀了,德國打了幾個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殲滅戰,蘇聯軍隊整個軍整個軍的被滅了,蘇聯跟德國比較能夠站在同一個層面上作戰,是已經到了諾曼底登陸之前的一段時間,那時候納粹德國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可是即便那樣,蘇聯還是要依靠美國的糧食和軍火,它的工業也要依靠美國提供的裝置和技術。
負責任的講,即便是二戰之後,如果東西德合併的話,蘇聯的軍事潛力也就大概跟德國差不多,比德國強了一點,但不是數量級的差距,不像德國跟美國之間那種數量級層面的差異。所以才會出現在冷戰時期,美國露出要重新把西部德國解放出來,讓西德發展武力,替美國分擔蘇聯的軍事壓力,蘇聯立即就跳了起來要求跟美國和談,根據後面的資料顯示,蘇聯的領導層非常害怕,他們是經歷過二戰的人,深知德國的厲害,一旦德國重新武裝,那麼蘇聯就很可能被趕出東歐和中歐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