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肥仔農經

    農村養雞的朋友應該不陌生,好多人喜歡將雞進行散養,白天放出晚上就自動回窩。然而有的時候雞卻遲遲不肯進籠,直至後來我媽告訴我,雞遲遲進籠與天氣有著很大關係,甚至還說出“雞早宿窩天必晴,雞晚進籠天必需”這句類似順口溜的農村俗語,那麼下雨天前晚雞為什麼遲遲不肯進籠呢?

    其實這跟雞的本身有很大關係,因為雞沒有汗腺,自身又缺乏散熱功能,所以它們也比較怕熱。而夏季也是雷雨頻繁的季節,天氣也非常悶熱,更別談又矮又小的雞窩,所以說悶熱的天氣,再加上潮溼的環境,這些也自然讓雞遲遲不肯進籠。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以前在沒有天氣預報的時候,往往會透過動物的一些動態來判定未來的天氣變化,例如燕子、蜻蜓低飛、螞蟻搬家等等都是要下雨的徵兆,所以說雞遲遲不肯進籠也是雨水即將到來的預兆,這些都是動物們的特性及本能反應。

  • 2 # 長江老農

    農村有句諺語“早宿雞,天必晴,晚宿雞,天必雨”,在過去農民沒有天氣氣象資訊的情況下,農業、農村、農民只能靠諺語識天氣了。雞、鴨、鵝傍晚不願進圈舍,說明大氣環流異常,天氣可能有變化,明天八九成要下大雨。

    禽類可能對環境細微變化有敏感,人類無法感覺出來的,在天氣悶熱、空氣溼度大,雞反而比較活躍,不願進圈舍。我也經歷過雞不願進舍,無論怎麼趕,也趕不進圈舍,彷彿圈舍有天敵似的。每當如此,母親總是說:“明天可能要下大雨”。雞不進圈舍,可能明天要下雨,是農民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老一輩人也說不出為什麼來,我認為是天氣悶熱,氣壓下沉,空氣潮溼,人都感覺象洗“桑拿”一樣,雞、鴨、鵝可能也是感覺不舒服,想在戶外多逗留一下吧。我曾經在養鴨場放過鴨,每當“做天變”的時候,鴨子趕不進圈舍,在野外不願回養鴨場。雞不願進籠多發生在春、夏、秋季,發生強對流天氣雞表現敏感,老農民根據雞進籠晚來判斷明天、後天天氣,合理安排農業生產,安排農活,減少極端天氣對農業生產產生不利,農產品晾曬帶來不利,做好極端天氣預防災害發生。有些自然現象人類無法感知,但動物不一樣,感覺器官可能比人類敏感,其實人類也能感覺天氣可能會有變化,農村人身體有老毛病、舊傷等人群,在下大雨前也會復發,感覺不舒服,渾身疼痛,說明近期要下大雨。雞不進舍,可能身上有羽毛不能散熱,又沒有汗腺,悶熱環境下,雞舍裡會更悶熱,戶外,傍晚時分涼快一點,所以不願進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個健身房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