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六父

    我是七月財人,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關羽被俘虜,表面上看是東吳的背盟、糜竺的背叛、江防預警系統的失靈各偶然因素引起的,但我認為是必然的,有三點:

    1.劉蜀集團對總體戰略局勢判斷失誤,認為只要孫吳與曹魏還處於敵對狀態,即使他劉蜀集團與與孫吳聯盟不穩固,孫吳也不會擅自出兵攻打荊州。

    2.關羽低估了孫吳奪取荊州的決心,因為在“三郡衝突後”,東吳與曹魏還在大戰,如張遼威震逍遙津,孫曹對峙濡須口都發生在這時,孫吳此時不可能背棄盟約進攻荊州。

    3.關羽是在劉蜀政權錯估總體戰略形勢下,發動襄樊大戰的,且採取的進攻方式,而孫吳在濡須口之戰後,襄樊之戰發起前,就與呂蒙確定了攻略荊州。

    4.呂蒙善用間,早在襄樊之戰前,就派遣細作潛入了荊州,包括各個烽火臺,得到了豐富的情報,使得糜芳和博士仁投降,導致烽火系統失靈。

  • 2 # 背後有光的人

    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關羽被俘虜,表面上看是東吳的背盟、糜竺的背叛、江防預警系統的失靈各偶然因素引起的,但我認為是必然的,有三點:

    1.劉蜀集團對總體戰略局勢判斷失誤,認為只要孫吳與曹魏還處於敵對狀態,即使他劉蜀集團與與孫吳聯盟不穩固,孫吳也不會擅自出兵攻打荊州。

    2.關羽低估了孫吳奪取荊州的決心,因為在“三郡衝突後”,東吳與曹魏還在大戰,如張遼威震逍遙津,孫曹對峙濡須口都發生在這時,孫吳此時不可能背棄盟約進攻荊州。

    3.關羽是在劉蜀政權錯估總體戰略形勢下,發動襄樊大戰的,且採取的進攻方式,而孫吳在濡須口之戰後,襄樊之戰發起前,就與呂蒙確定了攻略荊州。

    4.呂蒙善用間,早在襄樊之戰前,就派遣細作潛入了荊州,包括各個烽火臺,得到了豐富的情報,使得糜芳和博士仁投降,導致烽火系統失靈。

  • 3 # 中高考備考與研究

    本人認為,關羽失荊州,是否必然,並不好說。因為這裡面確實涉及了一定的戰術問題和機運成分。但從戰略上講,如果荊州有變時,東吳襲取荊州,一定是必然的。因為,荊州對於東吳集團而言,比對蜀漢集團更為重要。換言之,如果孫吳沒有荊州在手,也沒能把蜀漢徹底推出荊州的勢力範圍,那麼自己政權的整條西線都將處於一個危險的狀態。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裡,就凸顯出了,諸葛亮《隆中對》裡的一個規劃矛盾。即“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跨有荊、益”與“外結好孫權”,是很難同時實現的。但這裡,並不是說諸葛丞相錯了,因為這其中除了地理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他因。即,北方有著一個強大的曹魏勢力,正在虎視眈眈。孫劉聯合,是自保的唯一道路。而關羽“威震華夏”的北伐,聲勢過於浩大,使得在那一階段,這個他因被打破了。東吳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就成為了必然,即便沒有曹魏的挑唆,隨著關羽北伐的進行,東吳也一定會藉此機會襲取荊州,來確保自己政權在未來的穩定。同時,整個孫吳集團對荊州覬覦,是自始至終都存在的。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三國志•吳書•魯肅傳》

    “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寧已觀劉表,慮既不遠,兒子又劣,非能承業傳基者也。至尊當早規之,不可後操。”——《三國志•吳書•甘寧傳》

    “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朝堂上下,文臣武將,都一心想要佔據荊州。再結合地形上,荊州如同孫吳的命門一樣,決定著其政權能否穩定存在,即所謂利害存亡皆繫於此。

    因而,無論身在荊州的蜀漢最高領導人是誰,無論蜀漢決定何時動兵,東吳都一定會從背後出兵攻打荊州。即便關羽沒有中計,呂蒙的盤算也沒能成功,孫吳也將聯合曹魏夾擊,解決掉關羽的這次軍事行動。三國,之所以是三國,就因為他不是二打一,也不是兩國單挑+一國看客,他是三個國家的博弈。

    所以,也許關二爺的運氣真的不好。但無論怎樣,東吳的出兵都不是歷史的意外,而是歷史的必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個月的寶寶每次睡覺都要哭,而且睡著了也睡不踏實,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