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簡醫之家我是半夏
-
2 # 只有營養師知道
等等你在逗我們玩吧?大夏天的排什麼寒,這麼熱的天寒早就被烤焦了吧!可真不是這樣,夏季炎熱,酷暑高峰我們是最容易因為炎熱而流汗的,人體表的毛孔大開,隨時等著寒邪入體,若是這段時間不小心著了涼,身體可能會比平時更難痊癒,若是染上咳嗽,可能能咳上一個夏天,連秋天也不能消停。很多在夏季愛吹空調愛吃冷飲的朋友秋天一到身體就開始虛弱,因為體表累積了不少寒氣,天氣一涼身體寒邪更甚,冬天更容易怕冷,四肢更容易冰涼。
不過毛孔大開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好處,那就是我們的寒氣也更容易被排除體外。有一些朋友在夏季,只要有時下雨氣溫一涼就覺得手腳冰涼,多穿衣服可能還不能緩解,還容易痛經、拉肚子、咳嗽,這也就是受涼了。所以在夏天,我們最好是順氣自然,少開點空調,少吹點風扇,少吃幾根冰激凌,儲存更好的陽氣對付冬天寒冷的到來。個人認為,在伏天裡可以“吃一粥、揉二穴、飲三茶”來保護我們的身體,幫助我們排寒,在秋季有更好的狀態。
①吃一粥夏季裡吃一些溫潤的食物可並不是阻礙我們降溫,幫助我們升溫,夏季我們總是在損耗自己的陽氣,比如吃冰棒,吹空調,路肚臍等,所以其實我們減少一些含量食物,多吃一些溫暖的食物是對身體的一種保護,伏天給自己住一碗溫潤的羊肉粥是不錯的選擇!特別是脾胃虛寒,受涼腹瀉的朋友可以做起來。羊肉有溫潤五臟六腑的力量,其中還可以加一些生薑,還可以搭配一些暖胃食物,如山藥、當歸、香菇等。個人也很推薦黃芪粥,在夏季覺得乏力的時候最適合食用,黃芪補氣益血,對於夏季一動就狂出汗的朋友來說絕對是有利的。
②揉二穴寒氣在入侵人體的時候很容易沿著脊椎走,所以我們可以按揉脊椎上的穴位,掌管背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有不少,比如大椎穴、胃俞、肝俞等等,我們可以主要按揉大椎穴,大椎穴是“純陽之穴”,陽氣從大椎穴出發,安抽大椎穴能振奮體內陽氣,排出寒氣。還可按揉足三里,足三里在我們的小腿部位,我們的小腿其實看去和血流無關,其實小腿掌握著靜脈迴流,小腿有利反而才能更好地泵血,按揉足三里能夠讓手指、膠質血管擴張,提升陽氣,排出寒氣。
③飲三茶紅茶、黑茶等發酵茶類其實是不錯的選擇,這些茶類其實屬溫性,含有較少的纖維素、茶多酚等成分,少了苦澀,多了一絲香濃,不過雖然少了茶多酚,但也多了不少發酵後的茶紅素、茶黃素,它們也是很好的活性成分。比如鐵觀音、金駿眉、苦蕎、大麥等都是很好的夏季茶飲。但一定要注意,這些茶都適合溫熱來喝,每天給自己泡杯茶,慢慢喝,暖胃健脾,對於夏天來說,真的是抵禦寒邪入侵的好方式。綠茶反倒適合冬季來喝,綠茶偏涼,冬季我們大吃大喝,堆積油膩食物的時候它是很好的排油解膩之選。
“豆蔻茶”是不錯的選擇,與其說它是茶,不如說它是熬出的杯熱湯水。在很多古籍中豆蔻水都有記載,比如在《攝生訊息論》中提到“夏季炎熱,宜豆蔻熟水”,熟水的意思其實就是用多種香料煮成的熱水,它們不像冷飲料那麼冰涼一下就撲滅我們的陽火,但它又帶有輕火去燥的功效,最適合夏季飲用。豆蔻是一種溫性食物,它能夠除寒燥溼,所以它能除寒還能去溼,有健脾和胃的效果,同時又能讓心情平靜,身體充滿力量。
烏梅湯雖然不是茶,不過它也可以作為花果茶作為夏季獨特的飲品。但不推薦像很多外售的烏梅湯那樣,冰凍了喝,我們常溫飲用其實就是很好的解渴去暑選擇。烏梅味酸,能夠生津止渴,解煩熱,在《雷公炮製藥性解》中就提到過,烏梅在夏季是很好的解熱食物。加上一起搭配的紅糖,兩者是甘酸結合,能“化陰”,為身體補足陰液;另外我們可以加入一些黃芪,大家都知道黃芪能補氣,對於夏季體虛,一動就出汗,吃飯沒胃口的朋友最適合。我們可以用烏梅、黃芪、紅糖結合,還可以撒一些幹桂花來,做成烏梅湯。
回覆列表
我知道的是食三粥,飲二茶,揉一穴。
所謂三粥:小米南瓜粥,山藥粥,紅薯粥
二茶:草本涼茶,大麥茶
一穴:中脘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