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七月流火,空穴來風。
5
回覆列表
  • 1 # 夢初dreamer

    成語是中國獨有的傳統文化形式,它們有固定的結構和固定的說法。成語就因為有一個故事或典故它才叫成語,在平時我們可能會誤用很多成語,但上面題目中所說將曲解意收錄詞典的成語我認為沒有也不應該有,那些將曲解意收錄到詞典中的不應該是成語,只可能是詞語。不然這就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不尊重。

    雖然沒有找到將曲解意收錄詞典的成語,但我還是要分享幾個我們常用又經常用錯的成語。

    ①改頭換面:這是一個貶義詞,表示只改形式,不該內容,不能用於表達中性意思。

    ②左右逢源:即指處事圓滑,又指做事得心應手,不得用於言談。

    ④石破天驚:這是用來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的一個成語,你是不是還用它來形容驚人訊息呢。

    ⑤振振有詞:表示理由似乎很充分,是貶義詞,與理直氣壯要分開。

    ⑥危言危行:危,是正直的意思,不能理解為危險。

    ⑦身臨其境:不要與設身處地混淆。

    ⑨汗牛充棟:只能形容書多。

    ⑩如履薄冰:表示自己主觀心態。

  • 2 # Jo美感Bs

    被曲解的成語很多,有的成語意思甚至是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下面介紹價格。

    1.衣冠禽獸:古代指地位很高的官員,五品官以上文官衣禽,武官衣獸,衣冠禽獸就是很有身份地位,本意是讓人羨慕的一個成語,後來李汝珍《鏡花緣》裡寫道“既是不孝,所謂衣冠禽獸,要那才女又有何用。”之後意思被慢慢更改,形容一個人品行惡劣。

    2.人盡可夫:原故事出於春秋時代,一個女人的丈夫要謀反可能危及其父, 女人問其母親該怎麼辦, 母親說: 父親只有一位, 丈夫者, 人盡可夫. 所以應以父為重。但是後來慢慢的這個詞就演變成女人不守婦道,與很多人關係親密。

    3.呆若木雞:原本是指一隻雞經過訓練以後,面對敵手,可以保持冷靜,像一隻木雞一樣,原本是褒義。後來變成了形容一個人不夠活潑,有點傻。

    4.空穴來風: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原本是說一些傳言是有根據的,因為有一個空穴,所以才有風來。現在卻指傳說是毫無根據的。

    5.無奸不商:原詞,無尖不商。 古代賣米的商人在賣米的時候都會把盛米的容器放滿而且有尖,用來招攬和取信於顧客.原本指的是有誠信,然而現在更改以後卻用來形容商人沒有誠信。

  • 3 # 八磚學士

    正本清源的著作歷代都有,不過今天專門的辭典倒是不多見。上海辭書出版社的《漢語成語大詞典》,是紬繹《漢語大詞典》的成語編集而成的,比較可靠,裡面也講了“習非成是”的成語現象。

    如果要集中瞭解哪些被誤用過的,下面這本《漢語成語考釋辭典》勉強算一本吧:

    對於“習非成是”的語文現象,還是要正確認識,雖然正本清源是有必要的,但一方面也要正確認識這些變化,畢竟語言的特徵是約定俗成,一旦新的用法出現了,也不要揪著不放,那樣反而耽誤溝通。

    古人這方面的著作:

    一、《匡謬正俗》。

    唐人顏師古編。顏師古的學問很好,給《漢書》做過註解,還跟孔穎達一起給五經做過註解。這本書裡面一共羅列了182條前人對古籍的誤解,並訂正了書籍傳抄的錯誤和俗語、俗音。這類書其實在唐代以前還比較少,到了宋代,就以筆記的形式大規模出現了。

    二、《復古編》。

    宋人張有編。宋人喜歡亂講文字音韻訓詁,王安石就是代表。此書就是為了糾正王安石《字說》而作。據《說文解字》以辨析諸字正、俗、訛各體,正體用篆書,而注別體、俗體於其下。清人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說,其書辨正極嚴,筆畫小異,概以俗謬斥之,雖或失之太拘,然有功小學甚大。不過這個主要是糾正漢字。

    三、《訂訛雜錄》。

    清代胡鳴玉編。這個書其實跟《匡謬正俗》差不多,一共10卷,考證了常見文字的謬誤和古書用典以訛傳訛的情況。這個書還引用了顧炎武《日知錄》和王士禎《居易錄》的一些說法。

    四、《訂訛類編》。

    清代杭世駿編,同上。主要取古人行事與古書謬誤處,參互考訂,訂訛糾謬,且以類編輯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8個月,正常奶粉過敏,醫用奶粉買不起,現在營養不良了,應該怎麼補充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