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你小師妹
-
2 # 學習向上
說說我的看法,在一位有10多年班主任老師聊天,談到社會敏感話題——給教師送禮時,他說,現在老師沒有原來那麼窮了。收了人家的禮,還得照顧他的孩子,一次收那點禮,一學期甚至兩學期心裡都擱個事,心累。收了人家的禮吧,太關注這個孩子,對別的孩子不公平,什麼也不做吧,感覺對不起家長送的禮,還是不要送比較好!
這位老師還說:對我來說,最好的禮就是配合我的工作,在家裡把孩子管好。你不教育孩子,光給老師送禮,老師還是照樣打電話叫你去學校,說不定還給你臉色看,送的那點禮遠遠沒有讓老師省心來得實惠、實在。
出於真心想感謝老師也沒什麼不可以的。但是,如果因為攀比或顧忌老師不善待孩子的,沒必要,是家長想太多了。如果想送個禮而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推給老師,那就不太應該了。
其實,很多家長並非一味反感送禮。他們最反感的其實是極少數教師主動索要禮物的行為,或者平日對孩子一般,送了禮就立即變得客氣的做法。這樣的老師,行為已經偏離了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的本職要義。事實上,大部分的老師都不會以禮物輕重作為對待孩子的依據。
我想,家長們把孩子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在學校不惹事生非,對老師保有尊重,能讓老師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教育上,閒暇時間能有更多的私人生活,大概才是送給老師最好的禮物吧!
-
3 # 熊吃了你的三明治
大熊看到很多:
小賀卡都是小朋友們親手做的呢,一片真心感動了不少的老師,為老師送上了最真摯的祝福呢。
或許沒有任何禮物能比親手做的東西更能打動人心了吧!
-
4 # 門下流馬
我的看法是這個事情對青年教師的影響比較大。
身邊也有很多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面對相對敏銳的社會焦點——給教師送禮,他們普遍認為:“教書育人是本職工作,不應該收家長的錢。”年輕教師尤其反感家長把教育的責任都推給老師和學校,彷彿給了錢孩子還沒教好,責任不在老師在哪裡?
同樣家長也有兩個顧慮:1、別的家長都送了禮,我不送是不是不合群,畢竟這已經成為了社會潛規則;2、萬一老師真的就因為這點禮區別對待孩子,豈不是得不償失?
要相信專業的教育首先是教會孩子做人,而不是從小就相信“找關係”、“找熟人”這種成年社會的陋習。
其實,只要是個正直的人,想做一個有理想的教師,必然不會因為工作關係收受貴重的禮物,並以此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標準。
中國作為“人情社會”,送禮在所難免,但是教書育人沾染了銅臭,必然會汙染校園的純潔和教書育人的初衷。要讓青年教師保持初心不負,社會土壤同樣重要。
-
5 # 最美華服是校服
昨天教師節,我有個朋友是幼兒園老師,收到了家長和學生們送的花、大蛋糕還有購物券之類的禮物,事實上,送花、送蛋糕還算是禮輕情意重,而購物券,就已經出現了變質的跡象。
記得我們小時候給老師送教師節禮物的時候,都是送的自制的小賀卡,小手工藝品,幾乎不需要花錢,都是出自真心、手工製作。那時候老師都很開心、很欣慰。
到了上大學的時候,有一年教師節,我們班班長強制性組織大家集資給老師買了一塊價值1萬多元的手錶,直到現在,我都對這件事耿耿於懷,因為對於那些家庭困難的同學來說,人均分攤的幾百元,是他們半個多月的生活費。
當然,也許有很多家長會說,全班幾十個人集體送一塊1萬多元的手錶算個啥,人家有錢人家,動輒就送幾萬元的禮物給老師。
前段時間朗朗攜夫人青島音樂會門票千元一張,我有個朋友在小學當音樂老師,就有學生家長出手闊綽送了她好幾張。
其實不光是教師節,也不僅僅是針對老師,送禮之事,本來講究的就是一個“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心意,發展到後來,完全變了質,這種不正之風,理應制止。
-
6 # 蘇州口腔醫院牙醫陸博
孩子的幼兒園提倡無禮教師節,所以我們在家長群裡面集體感謝老師了。不過也可以做手工賀卡,但上班太忙,實在沒時間做。
回覆列表
我孩子今年讀高中,作為家長,我沒有給老師送過禮物,師生關係以及老師與家長的關係,不要那麼物質,還是純潔一點比較好,如果老師是價值觀正常的,你給他送禮物,會讓他覺得是負擔而且老師也不會收的,如果老師價值觀是不正常的,你送了也沒用,倒縱容了他的胃口。
我孩子是班幹部,給老師寫了教師節祝福的卡片,如此,剛剛好,表達了感恩,又不給對方增加心裡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