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繩武

    除了玩命,成龍電影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武打是生活的一部分。

    成龍的形象註定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大俠,大俠一般動不動就和天地較勁,動不動就向空氣發功,最後誰也不敢靠近,弄得好像找不到對手似的。

    揮劍四顧,大家一鬨而散。

    成龍不是這樣,他的武打場景,都非常市井化,平民化,娛樂化。你會發現,成龍特別喜歡在武打中加入各種生活元素:《警察故事》系列中,在旱冰場打,在商場打,在鞭炮廠打,在飯館打,在煤廠打,在水族館打,在唐人街打……五花八門,哪兒都能打。

    地方是哪兒都能打,東西呢,成龍是什麼都能拿來用,比如《A計劃續集》裡,用辣椒抹敵人眼晴;《我是誰》裡,用木鞋踢敵人屁屁;《醉拳2》裡就更甭說了,什麼洋酒,洋酒不夠味、不帶勁,工業酒精也是可以拿來喝一喝殺殺敵的。

    隨手一拿,日常用品,都是武器。雖然沒做過統計,但成龍打鬥時用過的輔助工具,多了去了。

    至於打鬥時的一些搞笑的小橋段,讓人覺得成龍就跟小孩子過家家一樣。比如《警察故事4》裡,他在海洋館內用刀子劃破敵人手指,希望引起鯊魚的注意;在《玻璃樽》裡,與小個子拳手搏擊時展示“花樣滑冰”式託舉……類似的場景在成龍電影中也比比皆是。

    這背後,武打生活化的背後,其實是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完美設計。

  • 2 # 影城81號

    龍叔的每一部電影都是動作喜劇片,能文能武,喜得觀眾的喜愛。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在他的電影事業當中他是一個非常敬業值得敬佩的演員,別人不敢做的他都做了,拍攝的《警察故事》系列當中,裡面的危險動作都是由他親自完成的,沒有用替身,每拍攝完一部電影,渾身都是遍體鱗傷。2017年9月30號上映的《英倫對決》劇照中,龍叔這次所飾演的角色形象與之前有著很大的不同,少了幾分戲謔、幽默,取而代之的是滿臉的嚴肅與凝重。

    不管怎樣我對龍叔的電影從來都不會缺席。

  • 3 # 聊聊他她它的事

    看成龍的電影,我第一感覺就是幽默了,不管是武打片還是警匪少,或者就是神話片,對我來說都很有安全感,所以我挺喜歡看他電影的。他的電影也適合跟朋友看,跟家人看,跟小孩子看,總感覺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挺好。

    就因為他在內心的印象已經根深蒂固,所以他如果特意去演反面角色,我會不喜歡的,可能不會去看這樣的電影。有時候我懂這是電影塑造角色而已,也是挑戰自我演技的過程,但我就是很難接受,我不反對他演,只是我不特意去看罷了。目前龍哥的電影也沒有一個是讓我覺得比較反感的角色,反正第一感覺就沒有,呵呵。

    突然間我想起李連杰,有些反面角色,我真的不愛看,特意不去看,害怕他在我心裡會變味。對於那些電影,屬於我個人看法,個人選擇,不刻意跟別人辯論,不影響別人看法,我覺得不算什麼吧。看來,我還是比較喜歡積極向上的電影。一個明星名氣越大,我也希望他們選擇的角色更小心,更有正能量。

  • 4 # 時蝕散人

    每個出名的動作演員都有自成一派的風格,成龍自出名一來就被打上了功夫喜劇的標籤。其實一開始成龍剛被羅維發掘出來是準備打造成李小龍第二的,但是一直不慍不火,直到1978年《醉拳》和《蛇形刁手》兩部電影令成龍一舉成名,並分別斬獲當年香港票房榜第二和第八名,從此成龍也正式確立了自己功夫喜劇的電影風格。

    除了功夫喜劇這一感受外,成龍的電影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武器隨手就來,能夠充分使用所在場地的一切物件,而且絲毫沒有違和感。《A計劃》裡面的那段腳踏車巷戰、《鄰家特工》中那段廚房對戰和《我是誰》中那段木屐鞋大戰都是印象深刻的經典,而且也正因這一特點也取得了意外的“笑果”。

    此外,成龍電影還有一大特點就是不再是無人能敵的英雄,反而演繹的是一個有血有肉,也知道疼痛,也會有打不過的敵人的小人物。相信大家對成龍和敵人對打後,揉手揉腳,面目猙獰的畫面並不陌生吧。而且很多次成龍也不是一開始就能打敗對手的,反而是藉由了一些“外力”的作用從而戰勝對手。例如《師弟出馬》中利用裙襬智鬥對手以及《醉拳2》中在大街上喝了酒之後反制對手的畫面都歷歷在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希望娶個普通的女人辛苦養家得到尊重,還是娶有錢的女人揹負吃軟飯的罵名衣食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