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取代,更是進步。
首先,鴻蒙系統本是華為為未來的物聯網而開發的統一的全新作業系統,適用於華為為未來的萬物互聯相關的所有硬體平臺。鴻蒙本來不是計劃優先安裝於智慧手機的,當然完全也可以用於智慧手機。因為去年出現了國際市場安卓不能使用這個情況,華為不得不加快了鴻蒙系統在智慧手機上的開發和使用。
華為早已開始研發鴻蒙多年,在出現安卓使用受限這個問題之前,2017年華為就已經開發了鴻蒙核心1.0版本,2018年開發了鴻蒙核心2.0版本;2019年出現安卓使用受限後,榮耀(華為)智慧屏已成為成功安裝應用鴻蒙系統的第一個落地產品。按照2019年12月份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Quattroporte王成錄最新表態,2020年華為除了手機、平板和電腦,其他終端產品將全線搭載鴻蒙系統,並在海內外同步推進。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資訊,鴻蒙系統的全面開源將在2020年8月正式開放,這將非常有利於提高應用開發者的積極性。目前為止,華為仍未確定鴻蒙應用於手機、平板和電腦的具體時間點。因為2019年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提到過可能會在2020年春季釋出的p40系列上使用鴻蒙,所以目前普遍猜測近幾個月應該會能看到鴻蒙開始應用到智慧手機。
作為之前主要使用安卓系統的華為智慧手機,未來很可能逐步都要替換到鴻蒙系統,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長,但這就是個逐步取代的過程。當然,這個取代主要是華為(榮耀)自家品牌手機,華為之外的手機廠商會不會使用鴻蒙作業系統,暫時未知,這在安裝使用上沒有技術方面的障礙,是個商業問題。
必須要說,取代的過程將會非常艱難。為什麼?最大的障礙還是生態問題。眾所周知,目前全球最流行的兩大移動作業系統iOS、安卓(Android),前者在蘋果自有生態下封閉使用,而安卓則是開源的移動作業系統,蘋果之外的大多數手機都使用安卓系統。在整個市場上作業系統裝機量上看,iOS僅佔10%多一點,而安卓則佔80%以上。但這二個系統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各自都有豐富、龐大的應用生態。每個系統下都有上百萬開發者和豐富的應用生態。安卓作為開源系統,所以包括華為在內的很多廠商也都貢獻了安卓的很多優秀功能。
目前以華為的技術能力,鴻蒙在技術上完全不存在任何大的障礙,但是系統生態上,則非一日之功。為解決生態問題,以及作為替換谷歌GMS的根本方案,華為加大了HMS(華為移動服務,類似於谷歌的GMS)在全球的開發支援力度,已經吸引了眾多開發者參與。但這畢竟只是剛剛開始,華為Quattroporte任正非去年12月2日接受加拿大《環球郵報》採訪時,明確提到生態建設和替換需要二到三年時間,可見至少要2021年才能達到生態較為完善的時候。
畢竟安卓長期積累的生態優勢短期內難以撼動,普遍猜測華為鴻蒙將全面相容安卓應用,如果確實能實現相容安卓應用,將會大大有利於鴻蒙系統的發展起步,這能否可行我們還需繼續觀察。或許華為的方舟編譯器將能完成這個使命。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華為專為應用開發廠商研發的統一程式設計平臺,包含編譯器、工具鏈、執行支援等關鍵部件。該編譯器支援多種程式語言、多種晶片平臺的聯合編譯與執行,徹底拋棄了安卓程式邊解釋邊執行的低效方式。 2019年8月31日,華為方舟編譯器開源官網正式上線。
一、鴻蒙是未來統一的物聯網作業系統,是和谷歌正在開發的fuchsia同屬一代的產品,比安卓系統更適合於未來的物聯網場景。目前看鴻蒙不但已經領先安卓,而且也已經領先於谷歌Fuchsia了。
二、鴻蒙系統有很多華為自己研發的新技術、新功能,在安全性、速度、執行方式等諸多方面都比安卓系統先進很多。
最好的是相容,讓安卓可以在鴻蒙系統框架下執行,是生態最高境界。
鴻蒙應站在最高層次,更高的維度,成為平臺。
就像菜鳥網路之於中通,申通……
既是取代,更是進步。
鴻蒙系統(HarmonyOS)簡介首先,鴻蒙系統本是華為為未來的物聯網而開發的統一的全新作業系統,適用於華為為未來的萬物互聯相關的所有硬體平臺。鴻蒙本來不是計劃優先安裝於智慧手機的,當然完全也可以用於智慧手機。因為去年出現了國際市場安卓不能使用這個情況,華為不得不加快了鴻蒙系統在智慧手機上的開發和使用。
華為早已開始研發鴻蒙多年,在出現安卓使用受限這個問題之前,2017年華為就已經開發了鴻蒙核心1.0版本,2018年開發了鴻蒙核心2.0版本;2019年出現安卓使用受限後,榮耀(華為)智慧屏已成為成功安裝應用鴻蒙系統的第一個落地產品。按照2019年12月份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Quattroporte王成錄最新表態,2020年華為除了手機、平板和電腦,其他終端產品將全線搭載鴻蒙系統,並在海內外同步推進。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資訊,鴻蒙系統的全面開源將在2020年8月正式開放,這將非常有利於提高應用開發者的積極性。目前為止,華為仍未確定鴻蒙應用於手機、平板和電腦的具體時間點。因為2019年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提到過可能會在2020年春季釋出的p40系列上使用鴻蒙,所以目前普遍猜測近幾個月應該會能看到鴻蒙開始應用到智慧手機。
取代作為之前主要使用安卓系統的華為智慧手機,未來很可能逐步都要替換到鴻蒙系統,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長,但這就是個逐步取代的過程。當然,這個取代主要是華為(榮耀)自家品牌手機,華為之外的手機廠商會不會使用鴻蒙作業系統,暫時未知,這在安裝使用上沒有技術方面的障礙,是個商業問題。
必須要說,取代的過程將會非常艱難。為什麼?最大的障礙還是生態問題。眾所周知,目前全球最流行的兩大移動作業系統iOS、安卓(Android),前者在蘋果自有生態下封閉使用,而安卓則是開源的移動作業系統,蘋果之外的大多數手機都使用安卓系統。在整個市場上作業系統裝機量上看,iOS僅佔10%多一點,而安卓則佔80%以上。但這二個系統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各自都有豐富、龐大的應用生態。每個系統下都有上百萬開發者和豐富的應用生態。安卓作為開源系統,所以包括華為在內的很多廠商也都貢獻了安卓的很多優秀功能。
目前以華為的技術能力,鴻蒙在技術上完全不存在任何大的障礙,但是系統生態上,則非一日之功。為解決生態問題,以及作為替換谷歌GMS的根本方案,華為加大了HMS(華為移動服務,類似於谷歌的GMS)在全球的開發支援力度,已經吸引了眾多開發者參與。但這畢竟只是剛剛開始,華為Quattroporte任正非去年12月2日接受加拿大《環球郵報》採訪時,明確提到生態建設和替換需要二到三年時間,可見至少要2021年才能達到生態較為完善的時候。
畢竟安卓長期積累的生態優勢短期內難以撼動,普遍猜測華為鴻蒙將全面相容安卓應用,如果確實能實現相容安卓應用,將會大大有利於鴻蒙系統的發展起步,這能否可行我們還需繼續觀察。或許華為的方舟編譯器將能完成這個使命。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華為專為應用開發廠商研發的統一程式設計平臺,包含編譯器、工具鏈、執行支援等關鍵部件。該編譯器支援多種程式語言、多種晶片平臺的聯合編譯與執行,徹底拋棄了安卓程式邊解釋邊執行的低效方式。 2019年8月31日,華為方舟編譯器開源官網正式上線。
鴻蒙系統比安卓的進步主要體現在二個方面一、鴻蒙是未來統一的物聯網作業系統,是和谷歌正在開發的fuchsia同屬一代的產品,比安卓系統更適合於未來的物聯網場景。目前看鴻蒙不但已經領先安卓,而且也已經領先於谷歌Fuchsia了。
二、鴻蒙系統有很多華為自己研發的新技術、新功能,在安全性、速度、執行方式等諸多方面都比安卓系統先進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