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寶媽麗麗在修行
-
2 # 天天陪伴
二年級男孩不愛學習,不愛寫作業,可見學習習慣沒有訓好。
是老人帶的,但老人不應該背這個鍋。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生育了孩子,就有義務教導他。
把孩子帶回身邊自己帶,除此之外,別無他法。為什麼?
因為孩子是自己的,老人幫襯是錦上添花,父母對於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是沒有人能夠替代的。
再者,老人這麼多年的教育習慣已然成型,大多數老人只在乎孩子有沒有吃飽穿暖,並不會太多注重學習習慣培養方法,你不好強作要求。
另外,即便老人思想與時俱進,願意學,你一邊要重塑孩子學習習慣,一邊還要引導老人正確教育孩子,精力不允許。
最後想說的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帶,父母家長首先要透過自我學習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後再去引導孩子,成為孩子的榜樣,影響孩子,這樣營造一個學習成長型家庭,孩子潛移默化,學習習慣也會好起來的。
-
3 # 周文生WS
在我們這裡,大部分人家的孩子在上學期間都是由爺爺奶奶帶著的,在這期間,孩子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確實存在,主要原因有三。(1)、由於老人的原因,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由於老年人到了年老以後,產生了隔代親,比疼愛自己的兒女更甚百倍,一切以孩子為軸,處處替孫子們著想。穿脫衣服、背書包,都是爺爺奶奶揹著。我鄰居家的小男孩,已經上四年級了,每天的三頓飯仍由爺爺奶奶喂,恐怕孫子寫作業受累了,經常替孫子做作業,教師發現後,多次告誡也不見有起色,孩子成人後,難以適應社會。作為兒女一定要告訴父母,為了孩子的成長,決不能寵壞了,孩子自己的事要讓孩子親自做,絕不能替作。對於孩子的學習,一定要嚴格要求,不能有絲毫的放鬆。只有對老人家要求嚴了,才能教育好子女,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2)、二年級的孩子很小,如果對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事,會從內心深處厭惡,如果孩子的個性較強,大人越是批評,越是起到相反的作用。也就是說孩子對教他的老師不喜歡,會不喜歡老師所帶的課。在家長面前,又不敢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只能是不認真學習,不完成作業。如果家長對孩子進行了打罵,孩子依然如故。家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知道如何是好。面對這種現象,家長應該多和教師交流,讓教師多關心孩子、多在班級裡表揚,讓孩子知道老師對他的疼愛,改變孩子對老師的看法,從內心裡喜歡老師,也就是喜歡老師的課,逐漸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上課也認真聽講了、作業也能按時完成了。(3)、由於孩子的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接觸了一些習慣差的小夥伴,看到他們不認真學習和寫作業,跟著學,跟著一起打鬧。老師把這一現象告訴了家長,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也管不了。於是不想學習也不想寫作業。針對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告訴孩子什麼是對與錯,明辨是非,絕對不能打。把周圍成績好的學生告訴給孩子,讓孩子多與他們玩耍,跟著學習。平時把他們的作業,展示給孩子看,讓他找出自己的差距。一旦孩子在學習上有了進步就進行表揚,甚至進行物質獎勵。孩子嚐到了學習的快樂,學習的興趣就提高了。
總之,二年級的孩子以誇獎和鼓勵為主,一定不要喝斥,否則幼小的心裡產生抗逆的情緒,再想激發學習的動力,更困難。
回覆列表
這是孩子自我驅動不夠。作為大人要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正是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
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他。
1 幫孩子拆解任務來完成學習孩子不寫作業,可能作業對他來說有困難。一二年級的學生從具象認知到符號認知,多多少少都有些困難,所以,孩子們面對作業不想寫也是常事。
你可以試著幫孩子拆解任務。
分析一下今天的作業,要用多少時間寫完。然後把作業分成十分鐘十分鐘的任務。每完成一些就鼓勵一下孩子。
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一大堆作業頭大。而是一步步去啃掉它。幹事兒的人都是這種思維。長大對孩子也有好處。
2 獎勵機制做個積分表,如果今天做完作業就貼個笑臉,集齊五個笑臉,週末有獎勵。
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會養成寫作業的習慣,也不覺得這是難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