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沒紅包現

    金聖嘆所批《水滸傳》成書於崇禎末年,把七十一回以後關於受招安、打方臘等內容刪掉,增入盧俊義夢見梁山頭領全部被捕殺的情節以結束全書。只因這一腰斬,加上他評點此書所持奇談怪論,金聖嘆遂成一時風流,聲滿天下。是怪傑,還是人傑?是始作俑者,抑或是敢為天下先?是非功過自有評說。 金聖嘆(1608—1661年)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名採,字若採,明以後改名人瑞,字聖嘆。一說本姓張,吳縣(今屬江蘇)人,明諸生,入清後以哭廟案被殺。少有才名,喜批書.

  • 2 # 咖啡一壺酒

    先說最主觀最直接的一種結論,我們平時在讀小說時總會把自己也代入進去,有時甚至覺得結局不符合個人的胃口就自己動筆做修改,比如憨厚的浦島太郎偶然救了神龜,龍女贈送他一玉盒卻警告他不能開啟,但為什麼他回家後親人們都不在了,他自己開啟盒子也變成了老人?路飛為了救艾斯大鬧推進城,最後艾斯還是被赤犬殺了,太坑了啊。所以,大才子金聖嘆會不會也有此感受,不願意讓喜劇變悲劇,一幫義氣相投的人聚義之後過日子就好啦,招什麼安,受什麼罪呢?哈哈~

    在金批水滸本前有一段金聖嘆自述的話,他也向讀者們很隱晦的解釋了為什麼要腰斬水滸:

    夫身為庶人,無力以禁天下之人作書,而忽取牧豬奴手中之一編,條分而節解之,而反能令未作之書,不敢復作,已作之書,一旦盡廢,是則聖嘆廓清天下之功,為更奇於秦人之火,故於其首篇敘述古今經書興廢之大略如此。

    也就是說那個年代《水滸傳》和如今一樣是相當流行,但時值社會動盪,戰亂紛飛,朝廷為了鎮壓叛亂已是焦頭爛額,而《水滸傳》這本書恰恰極大的美化了盜賊間的綠林兄弟情,卻把朝廷寫成了無惡不作的地方,於是他可能覺得賊寇們配不上皇庭的恩澤,支配被斬盡殺絕,而梁山群盜們打出的替天行道口號也就變得惺惺作態了,於是在最後一章,金聖嘆大筆一揮,借盧俊義之夢設計了一出嵇康殺盡108人的橋段(也就是《蕩寇志》的第一章的前半部分)。

    有人認為,在那個特定的年代,金聖嘆有向朝廷獻媚的意味,但你不得不承認讀過金批後,你會由衷的佩服金才子的思維,也從那開始你能發現《水滸傳》裡好漢間絕不僅僅是表面的兄弟情,那些陰謀和心機才是我們真正要理解的東西還有人認為,其實金聖嘆腰斬後的《水滸傳》才該是它最原始的樣子,用盧俊義的惡夢告訴大家梁山不可能被招安,他們的結局只有被抹殺罷了。

    不過不管你金大才子如何評水滸,當時也沒有多少讀者們能真正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倒是書販子們都紛紛表示要拉黑金聖嘆,因為章回數被他砍少了,自然書的價格也低了~

  • 3 # Yk阿倫

    因為他年少時讀《忠義水滸傳》就有一種感覺,認為小說七十回以後的文字是他人(羅貫中)續作,文字不好,是“惡札”。所以他裁剪《水滸傳》,使其截止於排座次,在水滸事業達到巔峰時戛然而止,並以水滸全夥被抓的噩夢預示水滸未來的走向。胡適說:“他刪去《水滸》的後半部,正是因為他最愛《水滸》,所以不忍見《水滸》受‘狗尾續貂’的恥辱。”

  • 4 # 白居士點玄機

    金聖嘆空有滿腹才學,不聽從古聖賢教誨,不明因果,不解佛法,不知文以載道的道理,不把自已所擁有的知識用在傳播道德上面,反而專注於解釋、評說殺盜淫之書。例如,《水滸傳》中充斥著殺盜淫之描寫,作者施耐庵遭受惡報:子孫三代都成了啞巴;《西廂記》一書專門描寫男女偷情私會之事,極容易讓人引起邪思。作者王實甫,書未寫完忽然無故昏倒,自己咬舌而死;《金瓶梅》內容更是淫亂至極,作者蘭陵笑笑生子孫三代成為啞巴,後代均不成材,平庸低賤,五世後絕嗣。要知道,天道禍淫。邪淫最消福報,犯邪淫者,福祿、財富、健康、學位、名聲、壽命等會很快消盡,死墮地獄。宣揚邪淫情色者,其罪業更重更大。金聖嘆卻偏偏愛註解這三部書,現世即受斬首之報。世人只看表相,看不透內中因果,實為可嘆。正是:

    可憐金聖嘆,才華滿胸間;

    不傳聖賢教,不把道德宣。

    偏愛情色書,教人邪淫犯;

    因果實可怕,報應真乃慘。

    現世受官刑,腦袋被刀搬;

    正報在地獄,被囚在無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渤海灣很少有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