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科學的糾纏態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知道颱風形成的條件是什麼。

    1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溼的大氣。熱帶洋麵上的底層大氣的溫度和溼度主要決定於海面水溫,颱風只能形成於海溫高於26℃-27℃的暖洋麵上。

    2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

    3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儲存在臺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並加強颱風暖中心結構

    4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颱風結構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向南北兩極增大,颱風基本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麵上。

    以上幾點可以看出渤海地區不可能有條件形成颱風。只能是低緯度的颱風北上到達渤海。

  • 2 # 影月當歌

    你要先知道什麼叫颱風,它是一種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在熱帶或者副熱帶水溫較高的洋麵上(>26攝氏度)形成之後會有移動,一部分登陸形成災害。

    影響中國的颱風形成在西北太平洋,影響到中國東南沿海一帶,較強時可影響到上海山東,但是一旦登陸由於水汽減少摩擦力加大,勢力就會減弱。

    渤海緯度太高,已是暖溫帶和中溫帶,離西北太平洋颱風的源地太遠,自身更不可能形成颱風。

  • 3 # 小農搞嘢

    其實東海渤海也是有颱風的,不過是由外海刮過來的。 不能生成颱風是由於其地理構造的原因,渤海灣和被日本夾著的東海,地理環境相對穩定!而且一個地方會形成颱風主要與它的熱量及水氣是否足夠,要成立這條件須在熱帶海洋上。而颱風的形成更需要幾個基本條件: a.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麵,這個洋麵不僅要求海水錶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麵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釐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供應。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颱風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颱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颱風裡這種海水翻騰現象能影響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溫度低於26.5℃的海洋麵上,因熱能不夠,颱風很難維持。為了確保在這種翻騰作用過程中,海面溫度始終在26.5℃以上,這個暖水層必須有60米左右的厚度。 b.在臺風形成之前,預先要有一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我們知道,任何一部機器的運轉,都要消耗能量,這就要有能量來源。颱風也是一部“熱機”,它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那裡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來源。颱風的能量是來自熱帶海洋上的水汽。在一個事先已經存在的熱帶渦旋里,渦旋內的氣壓比四周低,周圍的空氣挾帶大量的水汽流向渦旋中心,並在渦旋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溼空氣上升,水汽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才能促使颱風這部大機器運轉。所以,既使有了高溫高溼的熱帶洋麵供應水汽,如果沒有空氣強烈上升,產生凝結釋放潛熱過程,颱風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氣的上升運動是生成和維持颱風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條件則是先存在一個弱的熱帶渦旋。 c. 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極逐漸增大,故颱風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由於地球的自轉,便產生了一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在旋轉的地球上,地球自轉的作用使周圍空氣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而是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北半球)。 d. 在弱低壓上方,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在這種情況下,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容易積聚,從而增暖。氣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將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也就能進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區,氣候條件發生了變化,主要是高層風很大,不利於增暖,颱風不易出現。如下圖所示。 而渤海灣和東海第一不在熱帶。更不具備這些基本條件,所以不會形成颱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hinaDaily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