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法的農民工
-
2 # 看聽走想
說起媽媽的心緒,自己做了媽媽最有體會。
孩子小的時候,因為大多都是媽媽悉心照料,往往跟媽媽是最親的。
那個時候,其實是作為媽媽最辛苦也最開心的一段時光。天天陪著自己的寶貝,看著他(她)哭,看著他(她)笑,給他(她)做最愛吃的食物,帶他(她)去最好的遊樂場玩,那些歡聲笑語裡,帶走了一天的疲憊,只有滿心歡喜,滿心的期冀~~~
轉瞬就是少年,叛逆的少年。每天拿著媽媽給的零花錢,聽媽媽再三囑咐不要買垃圾食品吃,不要去網咖上網,不許打遊戲,好好學習......真心煩躁,這麼嘮叨的媽媽,你少說幾句好不好!
終於孩子長成了翱翔天空的鷹,有朝氣,又衝勁,毫不猶豫飛離了媽媽的身邊,飛向他(她)朝朝暮暮憧憬的外面的世界~媽媽還站在那裡,萬般不捨又給孩子萬般祈福:只要你好好的,孩子,媽媽就足夠了。
可是,可是,什麼時候開始,打電話時孩子會說:“知道了媽,你真囉嗦!”教媽媽學著用智慧手機時,會說:“哎呀媽,你這個笨!”當手上工作忙心裡煩時會說:“算了算了,我真不愛跟你說話!”……跟自己的媽說話可以口無遮攔,因為我們深知,什麼也改變不了媽媽對孩子的最無私的愛。可是,可是,媽媽的心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變得敏感,開始擔心會成為孩子的負擔。所以很多時候,當孩子隨口而出的嫌棄時,儘管無心,媽媽也會有些傷感,慢慢有些沉默,再慢慢的,也或許不再理你。
朋友,我們都有老的那一天,多給媽媽些理解和溫情吧。等有一天過馬路,她可能不經意間緊抓你的衣襟,就像小時候你緊緊抓著她的手一樣,可能與她相伴的日子已經不會太長了...願我們的陪伴讓她們心安,願我們的呵護能讓媽媽時時感到溫暖……
主要還是和媽媽溝通的少啊。多陪媽媽談談心說說話,你有什麼開心不開心只管找找媽媽述說,多關心媽媽的生活,聽媽媽的教導,問問媽媽的想法,不管媽媽的想法意見說的對與不對認真的聽,自己確實有不好的習慣和問題要虛心改正,向媽媽請求原諒自己不經意的惹媽媽生氣的事【不管對與錯】,多去討好媽媽,幫媽媽做事情【不管會不會】,向媽媽保證不再惹媽媽生氣。多去開導媽媽不要生氣,不管是什麼事,有兒子【女兒】頂著,告訴媽媽任何事不要放心裡,找兒女述說。總之一句話,不管怎麼樣也不要惹媽媽生氣。即使生氣了也要趕緊哄開心。 我想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為兒女操勞一生,時常把兒女放在首位,到老也操心不完,我想他們的初心沒有那個父母不愛,不向著自己的孩子的。可是當今社會為了掙錢過好生活,為了兒女忙碌奔波,有多少人忽視了自己的父母?歌星陳紅唱的一首【常回家看看】當時火遍大街小巷正是唱出了多少父母的心聲,兒女的無奈愧疚? 我的母親是個典型的老實本分農村婦女,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在家操勞農活家務,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勤勞一生。回憶成長的經歷:記憶中媽媽的懷抱永遠是溫暖的,永遠是早上起床最早的,做的飯永遠那麼香,永遠把好吃的留給我們自己不捨得吃,永遠是忙忙碌碌的,即便閒下來手裡也拿著針和線,父親在責罰打罵犯錯的我後永遠能看到媽媽心疼的流著眼淚用安慰的手撫摸著我的痛處,,,,,,我的童年是快樂的正因為有媽媽時常陪伴在我身邊;我的青年是叛逆闖禍的,受到過很重的傷,惹得媽媽操碎了心,永遠還是媽媽在我身邊鼓勵安慰照顧我,媽媽永遠不嫌棄不拋棄自己的兒子,不管有沒本事賺沒賺到錢,做錯了事。我想媽媽的恩情我永遠償還不完。媽媽在15年前腦出血偏癱了,我為了讓家裡過的好些把媽媽拋給父親和愛人照顧遠走他鄉打工去了,只過年回家一次整整5年。5年後媽媽病情復發差點就失去了,孩子也差點不認得我,我毅然決定辭去工作回家守著媽媽孩子,我在家附近找了點工作,一晃10年了我媽媽70歲了,病情很穩定,現在很樂觀。她每天離不開的要做的事就是和我說說話。媽媽成為我多年來的堅強後盾,精神支柱。我也曾經不經意惹媽媽生氣,我總是纏著媽媽告訴我原因,然後想著法哄媽媽開心,後來我怎麼也惹不著媽媽了,她變得開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