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知者無畏1

    民國元年(1912)國民政府強行推薦公歷,政府各部春節等節日禁止放假,但千年民俗怎麼能一踘而就,老百姓該過什麼節過什麼節,政府官員執行力度也十分消積(1934)年宣佈廢除了事。

  • 2 # 歷史三日談

    當然,就“春節”二字出現早晚的時間來看,的確也就是百十來年,近代以來古老的中國被西方殖民列強強行帶到世界共同體的軌道,中國很多傳統的禮節習俗,要麼被當成三俗消滅掉,要麼就是改變形式繼續存在。

    像中國的歷法,在民國以前一直都是夏曆,也就是傳統上的農曆,在農曆的一月一號,在民國以前一直都是中國的“元旦”,也就是一年之始,一年的歲首。

    但在民國以後隨著與世界交流的加深,農曆由於與世界通行的“陽曆”有差別,便在農曆上做了變通,那就是把原來華人過的“元旦”改為“春節”,同時把元旦與世界上通行的陽曆歲首並軌。

    但不能因此說中國的春節就百十來年的歷史,這是對歷史對民族嚴重褻瀆的提法,就像一個人,心靈美才是真的美,看的就是本質,而不是徒有其表,“春節”到底有多少年曆史,不能從它的名字上來看,還是要從春節的內容上來看。

    春節不是空洞的兩個字,它是由很多在華人心目中不需要任何規則就認同的儀式組成的節日,像貼春聯、守歲、拜年、放煙花爆竹以及河南人的餃子、湖南的年糕、福建的麵條等等,這些儀式在宋代的時候都已經成熟完備,這些要素共同構成了春節的儀式和文化,而不是簡單的“春節”二字代表了春節,有點本末倒置了!

  • 3 # 謀士說

    古代也過“春節”只是,那時不叫“春節”古代的“春節”曾專指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到正月十五(上元節,現在稱作元宵節)新年才結束。古代的“春節”在漢武帝時期之前,日期並不一致,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曆(農曆)正月為歲首,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直到今天。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民國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法律規定公曆1月1日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也就是說,現在所說的“春節”,到現在只有一百多年,只是古代不叫“春節”罷了。但是“春節”歷史絕對是很悠久的,估計有幾千年的歷史!

  • 4 # 漫步史書

    如今的老老少少一說到過年,自然是萬分歡喜,畢竟過年能夠有七天的假期,這在尋常的節日中並不常有,勞累的一年的人多少也能趁著這個好時候好好休息一番。春節這個提法,是民國時期才有的,以前也不這麼叫,而且在古代不同的朝代裡面,過年也不僅僅指農曆正月初一。上古時期,由於那時候人們還沒有月份的概念,所以在採用的干支紀年法中,把立春定為歲首,這種紀年方式被稱為是中國陽曆。而作為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夏朝,第一次做出改變,將春季一月定為正月,商朝時將冬季十二月定為正月。秦國一統天下以後,秦始皇又定下以冬季十月為正月。在漢以前,那時候人過年基本上是不固定的,跟著統治者習慣走,有的定十二月為正月,有的又重新定一月為正月翻來覆去,而漢以後才逐漸的固定標準不變,並隨著慢慢的發展,夏曆也逐漸的完善,並於1970年以後正式改為農曆,以正月初一為春節。而辛亥革命以後,引進了西方的歷法,1912年元旦,由於採用了公曆紀年,因此將公曆1月1日定為歲首民國二年,1913年7月,民國政務總理朱啟鈐上奏總統袁世凱,請求擬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每個人都可以休息,但袁世凱並未同意,他認為端午、中秋等節日都是漢族節日,不利於當時五族共和,因此只批准陰曆元旦(也就是正月初一)為春節,也被成為夏曆歲首。據說民國初年,由於推翻了舊封建時代,一度曾提倡只過新年,而不過舊年所以從這個來看,春節這個提法只是從1914年以後才陸續叫開的,因此算是有100多年的歷史吧。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華人民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決定採用公曆紀年,公曆1月1日為元旦。而如今中國現行的歷法,大約是陰陽曆,兩種曆法並行,我們元旦也過,春節也過,二者都不耽誤,代表中國文化同世界各國文化緊密聯絡的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飛機上為什麼不設定飛行員無法關閉的通訊設施,以便於實時監控飛機的位置與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