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雲的西瓜地
-
2 # 一壺濁酒飲盡世間浮華
一、王權打壓。士族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逐漸形成以家庭為核心的政治經濟軍事團體。而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豪族與世家,他們並不忠於皇室,而更加終於自己的家族利益。唐朝皇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採取了抑制世家的政策,包括培養軍事新興貴族、提拔庶族等等。而這種政策也正是士族衰落的主要原因。
二、科舉制度的興起。從人才政策角度,雖然原本中國的文化傳承是掌握在世家手中的,但是隨著科舉制的興起,更多的庶族加入到社會上流階層,庶族在唐朝中後期得以揚眉吐氣,使得這種文化壟斷的效果越來越差。科舉制度從而為人才選拔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基礎。這也造成了庶族越來越多人團結在一起,形成一股力量,此消彼長之下,庶族興起,士族逐漸沒落。
三、士族本身士族本身的腐朽化。唐朝中期後潁川荀氏八龍,琅琊諸葛兄弟,大多士族們自甘墮落,腐朽不堪,不思進取,像羲之獻之,謝安謝玄,裴矩李二長孫無忌這等頂級人才再也沒有從士族中出現了。沒有了領軍人物,就好比戰爭中士兵沒有了將軍,不知道該幹什麼,沒有人指引他們前進的方向,久而久之,慢慢墮落了。
科舉制度的產生庶族可以透過科舉考試進入國家上流階層,產生了一大批優秀人文雅士、治國理政的人才,興盛了文化,強盛了國家,影響了後世一千多年。
-
3 # 胖哥侃歷史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唐朝士族衰落,庶族興起的主要原因是唐朝沿用了隋朝的科舉制度。
在隋朝之前,選用人才的制度是察舉制和蔭庇制。察舉是鄉里士紳選取有名望,社會地位高的人報給上面。而掌控著這些名額的顯然是當時的士族。而蔭庇制度就更加簡單粗暴了。根據父輩的官職和任職年限,可以直接推薦自家子弟到朝中做官,父輩的官越大,可推薦的子侄就越多。
一直到了隋朝,這種情況才發生了改變。隋文帝楊堅首創科舉取士,考的是治國策略,行政方針。雖然考上科舉的大部分仍然是士族子弟,但平民庶族總算是有了進身的途徑。
但這一政策顯然損害了士族們的利益,隋朝末年,關隴士族紛紛舉事,最終,李唐王朝得到了天下。出身士族的太宗李世民對士族的強大影響深有體會,他也更加忌憚這一情況。於是在唐朝初年,便大力推行科舉制度,扶持庶族,所以才會造成唐朝士族衰落,庶族興起。
這一舉措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朝能如此興盛,和科舉制度不無關係。科舉制度在當時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士族把持朝政,自魏晉以來,龐大計程車族體系逐漸衰落,人才不拘於出身貴賤,都能為朝廷所用。
且科舉制度給了寒門庶族進身的機會,一方面起到了安撫民眾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激起了普通民眾學習文化知識,治國韜略的熱情。科舉制度一直延續到封建王朝末期,相對於察舉制度,無疑是一大進步。
回覆列表
士族制度是在地主階級中產生的,特別是到了東晉南朝時期,士族的勢力達到了相當強大的地步,甚至於皇帝都還得依賴於士族的支援。
士族的強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經濟方面,士族佔據大量的土地和勞動力。
在政治方面,士族擁有特權,士族子弟到了一定的年齡即可直接做官,且官職可以世襲。
在文化方面,士族崇尚清談,把持高階文官職位。
從以上幾方面我們能夠看到,士族的勢力那是相當強大的,所以,為了保持既得的利益和勢力,士族非常看重門第身份,與庶族保持距離,劃清界限:即不與庶族通婚、共坐,不與庶族穿同樣式的衣服,不與庶族來往。
由於士族生活的長期腐化和沒落,所以到了南朝末年的時候,士族的勢力就慢慢衰落了,庶族逐漸在政治上取得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