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趨勢為王
-
2 # 足球小腳丫
每一個寶貝都覺得自己有個敵人,那就是大人經常說的“別人家孩子”,其實每個媽媽又何嘗不是呢?!
“別人家孩子那麼聰明,別人家孩子什麼都一學就會……為什麼我家孩子學東西那麼慢呢?”
很多媽媽總說孩子是未來的希望,培養孩子是自己最最重要的責任,恨不得拔苗助長。可是發現了孩子學東西慢,卻找不到原因,遇到了困難,卻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其實,很多時候,媽媽們不妨換個思路想一想,孩子學東西慢並不一定是智商有問題!
一、到底是什麼決定了孩子學東西快?
有句俗語叫做“心靈手巧”,細心的家媽媽可能會發現,孩子如果學東西快,不光是“腦袋靈”,手也更加的靈活。
早就有醫學研究表明,人體的各個部分均在大腦有相應的區域來支配,而支配雙手的腦區域是最大的。雙手靈巧的人其相對應的大腦區域就較發達,結構較複雜。
也就是說,孩子學東西的快慢,不光與“腦”有關,也和“手”有一定的關係。
二、精細動作訓練,一定要從小做起
寶寶在3歲之前,腦部的發育速度最快。如果從這個時期開始,就給寶寶進行科學的精細動作鍛鍊的話,那麼,寶寶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精細動作,顧名思義,就是指小肌肉動作,是由小肌肉群所組成的隨意動作。
嬰幼兒的小肌肉動作實際上主要指的是手的活動,包括眼手協調、手指屈伸和指尖動作等區域性活動。
當我們要完成一件事情,需要我們手的抓握、捏起、穿等動作,以及眼睛和身體各個方面統一的配合才能完成,所以精細動作是大動作的一種延伸。
越小培養精細動作,越有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大腦發育的好,自然學東西就快!
三、0-1歲分階段訓練,事半功倍1、0-3個月的寶寶
寶寶出生後不久,就會發現他們具有原始的抓握反射。當用手指放在寶貝手心的時候,他就本能的緊緊抓住它。這其實就是一種正常的條件反射。
那如果父母在這一階段給寶貝做足了強化反射,比如經常和寶貝一起做一些觸控抓我的遊戲,儘量拿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小玩具,來豐富寶寶的觸覺經驗,鍛鍊手的抓握本領。
2、4-6個月的寶寶
一般來說,4個月的寶寶就會有意識的去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而且喜歡用手撿起來放進嘴裡。這說明寶寶已經開始對自己的手和腳感興趣,這是認知發展的基礎。
這個階段,爸爸媽媽們要給寶寶準備一些懸掛型別的玩具,刺激寶寶伸手去夠,或者也可以放置一些玩具讓寶寶自己去抓。
3、7-12個月的寶寶
半歲之後的寶寶,已經可以超級熟練的拿捏玩具。而且由於也開始添加了輔食,寶寶也慢慢學會了用手拿東西給自己吃。這個階段的寶寶,特別喜歡模仿大人,對能夠動的玩具很感興趣。
所以,這個階段需要給寶寶準備音樂玩具和電動玩具,還有就是木質積木類玩具。這些都能夠鍛鍊寶寶手的靈活性。
養娃是一件大工程,從來不能偷工減料。精細動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爸爸媽媽們用心陪伴,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精細動作的培養,需要重複重複再重複。不能因為單調和枯燥,就淺嘗輒止。這是寶寶日後“學得快,學得好”必須經歷的過程!
回覆列表
誠邀。這個不是智力差,這個只是大腦反應慢,是可以透過訓練來提高的。
《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學什麼都比較慢,但最終在他的勤學苦練下成為一代武林高手,並且還能背誦《九陰真經》。可見,學東西慢並不是智力問題。學東西慢的人可以多下點苦功夫,俗話說:“笨鳥先飛”嘛。你平時多吃些DHA補充大腦必需物質,也稱“腦黃金”,在豆類、蛋類、魚類和堅果類裡富含;也可以藉助諸如jint的全腦速讀記憶訓練工具來訓練提高大腦反應能力,特別針對大腦反應慢的人有用;平時多注意休息好,保持愉快心情,加強體育運動,這些對提高大腦反應能力都會有很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