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PSM藥盾公益
-
2 # 老中醫王聖尉
“糖尿病足”的早期先兆症狀:
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現為足部發涼麻木、感覺遲鈍。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出現下肢肌肉萎縮、皮膚髮涼。還有一些患者因為下肢動脈閉塞比較嚴重,造成下肢供血不足,會出現走路之後足部疼痛的症狀,稱為間歇性跛行。這是糖尿病足的一個前期症狀。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種嚴重併發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最主要是血管和神經這兩種因素。
第一,糖尿病的下肢動脈閉塞或者是狹窄,造成供血不足,可以造成糖尿病足。
第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以導致下肢的感覺異常、防禦能力下降,共同作用產生糖尿病足。
-
3 # 博學養生
很多人都知道,得了糖尿病隨之而來還有很多患併發症的風險。在眾多併發症中,糖尿病足是致殘、致死較嚴重的併發症。關於糖尿病足的概念,簡單來說是因為糖尿病患者長期控糖不理想,從而使機體血管神經長期處於高糖侵蝕,引起下肢神經及血管病變,造成知覺喪失,導致很小的一個傷口,比如針扎,磨破都能快速誘發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狀:
1、間歇性跛行
就是患者有時走著走著突然感到下肢疼痛難忍,以至不得不一瘸一拐地走路。病變早期,體檢可發現下肢供血不足的表現,如抬高下肢時足部面板蒼白,下肢下垂時又呈紫紅色。
2、休息痛
是下肢血管病變進一步發展的結果,不只行走時下肢供血不足,而且休息時下肢也因卻血而疼痛。嚴重時患者可徹夜難眠。病情再進一步發展,下肢特別是雙腳可出現壞死,創口久久不愈,嚴重者不得不截肢至殘,這也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狀之一。
-
4 # 內科趙大夫
一般糖尿病足的徵兆可能會出現,早期感覺改變通常呈襪套樣表現,首先累及肢體遠端,然後向近端發展。輕觸覺、本體感覺、溫度覺和疼痛感知的共同減弱;有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腳的麻涼痛,區域性出現供血不足運動神經病變表現為足內在肌萎縮,出現爪狀趾畸形;自主神經受累表現為面板正常排汗、溫度及血運調節功能喪失,導致區域性組織柔韌性降低,形成厚的胼胝以及更易破碎和開裂。
-
5 # 糖尿病養生大講糖
糖尿病足是綜合性的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足是多種併發症一起作用的結果。一般出現糖尿病足往往患者已經出現遠端肢體的神經問題和微血管問題,普遍的糖尿病患者腳上的感知,比如觸覺、痛覺、溫度感知都逐漸減弱,出現腳麻,套襪感等表現。
而在高血糖的作用下,腳由於經常運動,如果鞋子穿著不舒服,透氣不好,季節交換,很容易導致腳受傷或者出現足癬等情況。而且糖友在高血糖的作用下傷口癒合慢,極易容易造成傷口潰爛等問題,從而發展成為糖尿病足。
-
6 # 鄭醫生百嗑
一 什麼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引發的周圍神經和血管病變,導致足部神經感覺障礙,血液迴圈明顯變差,反覆出現潰瘍和感染,難以癒合。甚至出現骨關節病變和骨折,最嚴重的需要截肢。
為什麼會出現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的出現,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的原因:
1 血管病變。
糖尿病人最容易出現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堵塞,尤其是下肢血管距離心臟較遠,又處於身體下垂部位,血液迴流速度也慢,所以血液迴圈最差。
糖尿病還會引起微血管病變。微小血管閉塞,導致區域性組織缺氧和營養成分供給不足,使得區域性組織變得抵抗力更脆弱,更容易受傷和感染。
2 末梢神經病變。
末梢神經病變使得足部感覺異常,對於痛覺、溫覺、觸覺等感知功能明顯減退。對傷害性的刺激,比如燙傷和物理損傷反應變差,足部更容易受傷。
植物神經病變會導致汗液分泌減少,面板柔韌性降低,導致面板乾燥、皸裂和易感染。且感染以後傷口難以癒合。
3 物理損傷。
糖尿病患者的神經和血管病變波及到全身,但是足部最容易出現感染和潰瘍。這是因為足部是全身承重最大的部位,負重、行走、摩擦、壓迫、凍傷、燙傷等所造成的物理損傷對正常人來講只要休息就可以修復,但是對糖尿病足患者來說,就是打垮身體防線的最後一擊。
糖尿病足有那些徵兆?1 下肢面板乾燥,色素沉著。面板溫度下降,彈性明顯變差,角化嚴重,易裂口。
2 足部感覺異常。面板感覺麻木、或者對針刺感覺遲鈍、甚至感覺喪失。不能感受冷或熱的刺激,易燙傷或凍傷。感覺異常的部位呈“襪套樣”分佈。有時有“踩棉絮”或“螞蟻爬”的感覺。
3 行走不便、間歇性跛行
行走一段距離後下肢出現麻木乏力,甚至疼痛,休息一會好轉,再次行走症狀又會加重。可能是下肢供血不足導致。
4 足部容易出現潰瘍、壞疽、感染,傷口難以癒合。
怎樣預防和治療糖尿病足?1 預防糖尿病足,根本就是控制好血糖。積極治療糖尿病。當已經發展成糖尿病足的時候,病情最多隻能控制,已經很難逆轉了。
2 已經成為糖尿病足患者,最重要的原則是預防足部受傷和感染。
(1)保持足部清潔衛生,保持足部保暖。
(2)避免長時間站立,行走等,要多變換姿勢,保證足部充分休息。
(3)剪指甲千萬小心,微小的傷口也可能造成嚴重感染。
(4)泡腳千萬要注意水溫,糖尿病患者感覺差,很容易被燙傷。
(5)經常檢查鞋子是否合腳,好的鞋子應該效緩衝足部應力並提供支援保護,不能有區域性擠壓或者磨腳。
(6)出現小的感染或潰瘍千萬不要馬虎,一定要儘早到醫院進行專業的治療。
-
7 # 藥事健康
糖尿病患者的腳最傷不起,糖尿病足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導致的嚴重併發症之一。從輕度的足部麻木,到嚴重的潰瘍、感染,糖尿病足的“殺傷力”不容小覷。那麼哪些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出現糖尿病足呢?他們都有哪些徵兆呢?
首先,患者的足部面板感覺會減退,這是有神經病變的傾向。糖尿病患者會感覺雙腳麻木,好像套著一層袋子,踩在地上像踩在海綿上,走路不穩,深一腳淺一腳,還可能會有刺痛、疼痛等,足部感覺遲鈍不靈敏甚至完全喪失,這都提示患者可能有神經病變的傾向,需多加關注血糖控制水平和足部養護,如管理不好很可能會引發糖尿病足。
其次,會出現下肢血管病變。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走一段路就腳痛,休息一下好轉,再行走一段路程又開始痛,這就是典型的間歇性跛行,這種現象就在提示糖友下肢血管可能出問題了,要及時檢查治療。
還會出現足部面板變差。如糖尿病患者出現足部皮膚髮紫、變暗紅,足部水腫,面板異常乾燥、脫屑、水泡、裂口,趾甲變厚,足趾間糜爛等,都屬於足部面板異常情況,要及時關注並就醫,如處理不好,易引起感染,最終導致糖尿病足。
足部溫度感覺也會減退。糖尿病患者的神經性病變不加管理,持續發展,最終痛覺、溫度覺均喪失,感受不到疼痛,冷熱,極易發生傷害,燙傷或凍傷或外傷,因無法察覺,最終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
回覆列表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多種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面板深潰瘍、肢端壞疽等病變總稱,是糖尿病最主要併發症之一。周圍神經病變與外周血管病變單獨或聯合創傷是糖尿病足部潰瘍的主要誘因。糖尿病足潰瘍通常是慢性傷口,極易出現足部感染。糖尿病足感染是糖尿病足發展惡化的重要因素,並且隨著多藥耐藥菌的增多,糖尿病足感染也變的更加難以控制,處理不當還會致使加重,嚴重者需要截肢,甚至死亡。
一.致病病因
1.潰瘍 糖尿病患者足部併發症主要是由感覺性神經病變及輕度的自主與運動神經病變引起。感覺神經病變合併過高的機械應力是引起足部潰瘍和感染的主要始動因素。地面、鞋子或其他鄰近足趾的壓力或剪下力導致潰瘍形成,由於缺乏正常的神經保護機制,潰瘍會加重。自主神經系統的病變造成面板正常排汗調節功能、面板溫度調節功能和血運調節能力喪失,導致區域性組織柔韌性降低,形成厚的胼胝以及更易破碎和開裂。此外,正常排汗能力的喪失阻斷了區域性組織的再水化,造成組織進一步破壞,使得深部組織更易於細菌定植。
2.感染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導致面板軟組織破壞,造成外源細菌侵入。化學趨向性改變導致白細胞反應效率低下。此外,高血糖、氧分壓降低和營養不良等可共同引發組織水腫、酸積聚、高滲和低效無氧代謝。此類環境適合細菌生長,並阻礙了白細胞的功能。此外,血管疾病可造成抗生素運輸受限,進一步造成細菌清除效率降低,導致區域性軟組織感染,甚至骨髓炎的形成。
3.足趾畸形 運動神經病變導致足內在肌的攣縮,造成典型的爪狀趾畸形。
二.臨床表現
1.早期
神經病變表現:糖尿病患者早期會出現面板幹而無汗、皮溫調節功能喪失,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覺減退或缺失,成襪套樣改變,行走時腳踩棉絮感,足內在肌萎縮,出現爪狀趾畸形。
下肢缺血表現:由於周圍血管病變出現導致下肢血供不足,面板營養不良、肌肉萎縮,面板乾燥彈性差,皮溫下降,色素沉著,肢端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患者可合併下肢間歇跛行症狀。隨著病變進展可出現靜息痛,趾端出現壞疽等。
2.後期 繼上述早期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引起的症狀外,還可出現潰瘍、感染、骨髓炎、Charcot關節病等。
三.糖尿病足的治療 糖尿病足的治療包括基礎治療和區域性治療。基礎治療包括控制血糖和血壓、糾正血脂異常和營養不良以及戒菸等。區域性治療包括抗感染、改善下肢供血、區域性減壓和促進創面癒合,嚴重足病需要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1.控制感染 感染會增加糖尿病足患病風險,尤其是足部潰瘍合併感染的糖尿病患者。這是應該對所有感染的創面進行抗感染治療,應在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的基礎上制定治療方案。
2.創面處理 清除已壞死組織至出現新鮮健康組織邊緣。根據潰瘍、感染不同情況採取不同處理方法。區域性護理應建立在血糖控制、感染控制、血液迴圈得到改善、尿蛋白減少、營養支援及其他對症治療等基礎上。
3.治療供血改善的方法 血管介入療法對改善糖尿病足下肢血液迴圈有較好效果,介入的主要方法包括PTA、支架植入以及血管內超聲消融。
四.足部護理建議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現足部病變,一旦出現糖尿病足會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除積極控制血糖外應注重足部護理,預防糖尿病足的形成。
1.每日用溫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腳,保持清潔。
2.洗腳前用手試測水溫(水溫度最好低於37℃,將水放至手背面板耐受為宜),不能用熱水泡腳(容易造成燙傷),避免面板破損。
3.洗腳後,用乾毛巾輕輕擦乾,包括足趾縫間,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而造成面板擦傷。
4.為保護面板柔軟,不發生皸裂,可塗抹護膚油、膏、霜,但不要塗抹於趾縫間。
5.腳出汗多時不宜用爽身粉吸水,以防毛孔堵塞而感染。不宜穿著不透風的尼龍滌綸襪。宜穿棉紗襪或羊毛襪。
6.每天要檢查足跟、足底、趾縫,有無潰破、裂口、擦傷和水皰等,如果發現足部病變應及時就診,尋求專業人士處理。
7.雞眼、胼胝不能自行剪割,也不能用化學制劑腐蝕,應由醫生處理。
8.鞋襪要合適、寬鬆,每天要換襪,最好有兩雙鞋子更換,以便鞋內保持乾燥。穿鞋前應檢查鞋內有無砂石粒、釘子等雜物,以免腳底出現破潰。
9.平直的剪趾甲,不宜穿尖頭鞋、高跟鞋、暴露足趾露足跟的涼鞋,切忌赤足走路或穿拖鞋外出。
10.忌用熱水袋、暖水壺或電熱毯保溫,以免足部燙傷。
11.足部皸裂不貼膠布,足部真菌感染要及時治療。
12.儘量避免足部損傷,防止凍傷、擠傷,選擇適當的體育鍛煉專案。
(以上由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藥學部 盧偉 提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