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慈史

    北韓作為清朝藩屬國,一直奉行事大政策,也就是尊奉清朝是宗主,而清朝對北韓一般也只是保持名義上的宗藩關係,本身並不干涉國內的內政外交等具體事務。但是隨著日本明治維修後國力迅速上升,開始謀求在東北亞的地位,這樣就挑戰了清朝在東北亞的宗藩關係,尤其是在日本吞併琉球之後,清朝開始對日本日益防範,尤其是在北洋編練的新式海軍也讓清廷有了一些底氣。

    而清朝關押北韓國王生父這件事情,也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發生的。在北韓的政治傳統中,有一種情況是皇帝絕嗣之後,旁支入繼,這樣就會產生一個問題,入繼的旁支宗室總是有父親的,這類似於我們明朝的爭國本的問題,但是北韓有明文規定,這樣的身份就會封為“大院君”。北韓歷史上一共有4個大院君,最後一個叫做興宣大院君李昰應。當年北韓國王年僅12歲,所以由大院君攝政,但是人都是貪戀權利的,時間一長這個大院君在國王到達親政年齡後依然不還政於國王。而當時的國王最寵愛的閔妃年紀雖然很小,但是深諳政治,她不僅不同意大院君閉關鎖國,攘夷安內的國策,同時又不滿大院君把握朝政。1873年,23歲的閔妃首先說服了懦弱北韓國王李熙發動政變,逼迫大院君李昰應下野。

    大院君閉關鎖國,而閔妃則主張開放,這包括大量引入了日本勢力,比如邀請日本擔任顧問,同時請求日本幫忙編練新軍別技軍,但是這些開放政策沒有從根本上加強北韓國力,反而因為日本的人進入加深了北韓百姓對國外勢力的憤懣。1882年,受旱災影響,社會矛盾激化,北韓部分左右營的軍人趁機發動政變,推翻了閔妃勢力,李昰應在軍隊的擁護下重新掌權。此事發生在壬午年,故史稱為“壬午兵變”。

    最後清廷派遣袁世凱等人鎮壓了這次兵變,大院君因而被清軍帶回中國囚禁在保定府。其實慈禧太后這次一反常態,關押大院君而非由北韓自行處置,一方面是為了維護清朝作為宗主國在北韓的權威,震懾北韓國內的親日派;另一點也是打擊國內的醇親王勢力,殺雞給猴看。因為當時的光緒皇帝和北韓國王一樣,都是屬於旁支如繼承大統,而醇親王就是清朝版的“大院君”,慈禧明顯是在敲打他這一邊的勢力,用大院君的事情警告他不要對皇權有任何非分之想。

    不過這個大院君被關押了3年之後就被放回去了,正如慈禧太后所說,此舉並不是和大院君有何仇怨,只是告誡天下所有人何為對錯。尤其是當時的北韓正好在日本和清朝勢力之間搖擺不定,清朝當然只承認和支援北韓惟一的國王,對於其他人不管持有什麼政策,都無法繼續維持宗藩關係。不過隨著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束,北韓和中國維持了幾百年的宗藩關係也正式走入了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氧感測器遮蔽器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