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逍遙谷逍遙
-
2 # 奇哥修真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是春秋末期人,大約生於公元前571年,曾經任周王朝的圖書館長,春秋末年諸侯王勢力越來越強大,周王朝越來越衰敗, 周王朝已經不再受到諸侯國的尊敬了,周王朝設定的一些官職當然也不起什麼作用了。老子任職的圖書館機構更是可有可無了。
據傳聞大約在公元前485年,老子九十歲樣子,他想出函谷關去雲遊。守關口的將軍尹喜知道老子是周王朝的官員,也知道老子的名聲,並且看見老子仙風道骨的樣子,他知道老子有道,於是懇請老子能夠傳授道術給他。由於尹喜態度誠懇,很想學道,老子沒有那麼多時間留下來慢慢教他,就破例寫了一本教材《道德經》讓他自己慢慢看,慢慢領會道術。傳說是老子花了七天時間寫五千字的《道德經》,在寫書閒暇時候,有沒有親口教尹喜道術,這個不得而知。老子寫完《道德經》就出關去了,從此再無音息,還有人說他去到尼泊爾教化胡人去了,有人說他去崑崙山修仙去了。
據史書記載,尹喜是周朝大夫,大將軍,自幼喜歡研究古籍,精通曆法,善於觀察天文,還會佔星術,能知道以後發生的事情。尹喜也可以說是一個高人了,尹喜拿到《道德經》後,除了自己按照書上內容修煉外,也把這本書傳播開來,一直傳播到現在。還有人說尹喜也隨老子出關了,這些都是傳聞了。
對於《道德經》到底是怎麼寫的,或者到底是不是老子一個人寫的,由於時間太久遠,現在只能靠傳聞來解釋,不管老子函谷關寫書這件事情是不是真實的,不用去細究,古代沒有錄影帶,一切只能靠傳說了。但《道德經》這本書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我們只需要靜心領悟其中精髓就可以了。
-
3 # 憑碰
因為老子姓李,我老婆也姓李,我老婆親口告訴老子的事情!
老子,圖書館理員是也,國家圖書管理員,一天沒事幹就是讀書,讀完書,掃地,掃完地,讀書,讀完書,掃地……,
周國圖書館,什麼概念,國家圖書館,後來的七國,都是周國的諸候國,周為天子,天子之國,諸候再厲害,也就一王罷了。
老子在天子的圖書館,讀書掃地,掃地讀書
讀書修性,掃地修行,一天天的
天子圖書館有什麼書呢?
周易,文王著,只此一本!對,孤本!周易!
老子讀啊讀,掃啊掃
讀懂周易,就沒有什麼要懂的了,掃好圖書館,天下沒什麼不能掃的了
道,可道,無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
你們難道沒聽說過,易經是誰做的,孔子。
知道為什麼叫易經,對,是對周易做註解。
這回該知道了吧,老子為什麼要寫《道德經》了吧!
有人懂嗎,我說的?
-
4 # V盟文史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這篇稿子來自於老包雜談。
老子是一個清醒的智者,他對人間富貴功名利祿沒有絲毫留戀,索性辭官歸去。他騎著板角青牛一路向西,將至函谷關時發生了一件影響了中國思想界數千年的重大事件。
當時函谷關的長官名叫尹喜,又稱關令尹,字公文,道教尊稱為尹真人、玉清上相等,也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據《三才圖會·人物》卷十記載,尹喜為甘肅天水人(現在來看,甘肅天水確實是個好地方,出的人物都是名垂宇宙響噹噹的大角色),當年他母親白天睡覺的時候夢到九天雲彩繞身,之後便懷有身孕。
等到尹喜出生的時候陸地自生蓮花,他長大之後身材頎長容貌豐雅,有神仙之姿,喜好研讀《三墳》、《五典》之類的書籍,樂善好施不求聞達,對於修仙遁世之道有著獨特的見解和思考,修為相當深厚。
又說尹喜是周康王時的大夫。他夜觀天象發現函谷關方向可能會有聖人路過,所以自動請願放棄大夫之職而去鎮守函谷關。他鎮守函谷關的時間最少不下三十年,一到任就命令屬下一個叫孫景的嚴密注意,只要有儀容不俗儀仗超凡的人,就一定得攔住。
先疏通一下故事的矛盾之處。《史記》中所說老子出關當在孔子問禮之後,孔子所處的時代大致為周靈王至周景王時期;《雲笈七籤》中記載老子出關為周平王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三才圖會》中說老子於周昭王三十三年七月駕青牛出函谷關,而尹喜卻是周康王時大夫。
這三者時間差距非常大,歷史記載和宗教記載之間有矛盾,宗教內部也有很大的出入。所以看這類故事就不能太計較時間問題。
老子騎著青牛優哉遊哉地走著,強大的氣場已經透過雲層反映到了大氣中。尹喜站在城樓一看,呀,一團柔和的紫光竟然大白天地出現在高空,這可是大大的吉兆,幾十年前預見的聖人這幾天終於要從此路過。他立即命孫景嚴密注意關前動向。
在神人手底下辦差也不容易,被迫盯梢一盯就是幾十年的孫景今天聽大人一吩咐來了精神,最近有望得到解放。孫景見到老子之後立刻意識到救星出現了,一面派人攔住老子去路,一面通知尹喜趕快出來查驗。尹喜站在城頭往下一看,板角青牛上端坐著一個鬚髮皓然精神矍鑠的老者,頭頂隱隱聚著紫氣,唉呀媽呀,這不是聖人誰是聖人。
尹喜箭步如飛從函谷關城樓上衝下來徑直撲到老子跟前,撲通一聲跪在了青牛腳下,激動地說道:“在下知道有聖人從此經過,所以日日留意,今天終於等到您出現了。”
老子微微一笑,問道:“你何以知之?”尹喜說道:“日來天有紫氣,東方有真氣狀如龍蛇自西來而變,此大聖人之徵。”老子頷首說道:“你知道我,我也知道你,且進關說話。”
一進關之後尹喜就再三請求拜老子為師學習道術。老子對這個未來的弟子本來就有些瞭解,加之他誠懇的態度,積極的探索精神都讓老子很受感動。但是高人收徒弟絕對不馬虎,老子也不例外,所以他就給尹喜出了三道技術性難題,結果尹喜以優異的成績通過測試。
接下來是對尹喜善心德行的考察,這是最重要的一關。卻說老子當時有一個跟班名叫徐甲,答應跟隨老子一同西去,每日工錢一百錢,歸來後一併結算。可是走到函谷關的時候徐甲怕老子一去不回賴了他的工錢,所以就跑去給尹喜訴苦,希望尹喜給他主持公道。
老子對徐甲說:“你跟隨了我二百多年,我應該結算你工資七百二十多萬錢。但是你賴以長生的是我給你的太玄生符!”老子說畢太玄生符就從徐甲嘴裡飛了出來,徐甲立時化為一堆白骨。
尹喜親眼目睹了一個人從生機勃勃到灰飛煙滅的可怕變化,變化速度之快超出了尹喜的想象,當真是生死懸於一念。他很快對徐甲的遭遇起了憐憫之心,希望老子可以施大神通救活徐甲,再者他也想看看老子到底有沒有起死回生的本事,所以當即說道:“老師欠徐先生的錢弟子當全部代還,只是希望老師能夠寬赦他的罪過救他活命。”老子聽完將手中的太玄生符往白骨上一扔,一個活生生的徐甲又站了起來。尹喜見狀心中的震撼和敬佩自不必說。
測試完全通過之後老子就在函谷關呆了一百多天,經常給尹喜授課,內容都是些修真引導之類的高深學問。尹喜在這一段時間內跟著老師學了好多東西,但是從來沒見過教科書和課本。尹喜感到非常遺憾,他想讓老子留下一些文字性的東西好教化後人,老子起先不肯,最後經不住尹喜的軟磨硬泡這才勉力為之,寫了一本書,名字就叫《道德經》。
《道德經》分《道》和《德》上下兩部分,原來《德》在前《道》在後,後來才逐漸形成今天的結構。《道德經》全文不過五千餘字,但是其文簡其意遠,遠到可以影響中國的過去現在乃至將來。《道德經》中提到的“道法自然”、“知其黑守其白”、“兵者不祥之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等等一系列重要的哲學思想一直在作用於我們的生活,指導著我們的生活趨於恬淡、和諧、自然。
據說《道德經》是老子和尹喜離開函谷關之後在樓觀臺寫成的。樓觀臺是尹喜的隱居之地,位於陝西省終南山北麓,道教聖地,號稱“天下第一福地”,自古有“關中河山二百,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名”的說法。尹喜辭官之後跟隨老子回到大本營開始潛心鑽研,最終寫出一部《關尹子》傳世。
老子出關之後的去向問題又是一大謎題以致於眾說紛紜。
司馬遷乾脆說自己不清楚,在秦獻公時期又出現了一個不清不楚的周太史儃的人,預言“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有人認為太史儃就是老子。
《太平御覽》引《蜀本紀》說老子在寫完《道德經》之後對尹喜說了一句話,“千日之後去成都青羊肆找我”,似乎老子最後又到了今天的四川青羊觀。
最有意思的一種說法是“老子化胡成佛”。這一說是道教許多理論高手為了打擊佛教而創新出來的理論,並且著有《老子化胡經》一書作為此說的理論基礎。之所以會有這種說法,就是因為當初司馬遷沒把老子的問題說清楚。司馬遷是個認真負責的人,說話很有分寸,沒弄清楚的問題絕對不胡說,老子其人的行蹤確實不好把握,世人也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所以他只好在《史記》中說“莫知其所終”。
恰好是這句充滿不確定的話給了後世那些崇通道教的信徒巨大的想象和發揮空間。到後來,佛道兩家因為這本書不知道搞了多少回辯論會,口水仗沒少打,最後或許是因為《老子化胡經》引起的爭議過大不利於宗教和諧而屢次遭到官方查禁打擊。
老子既然是太上老君的化身,道教的大仙們必然最終安排他以太上老君的身份回到天界,繼續統領萬神。此說既不觸犯佛教又能繼續保持老子的神聖性,相對來說是一種皆大歡喜的歸宿。
-
5 # 關注九哥
中國古代,老子為當時人人敬仰的大聖之人,所到之處當地人都要設壇講經,以教化天下人處世、做人、行事的道理。
老子一生學識淵博,講習無數信眾很多,所講的經文深入而淺出,把深澳的哲學思想以自然現象對比使大家很容易理解,因此,老子對當時社會影響很大,他的理論和講解方式深得人們的喜愛。就這樣一傳十 十傳百,幾十年下來,老子大名天下皆知。
《道德經》出現以前,老子的經論早己在民間多是口口相傳,但是沒有一個權威的藍本。隨著老子講經說法內容的深入,思想體系的建立,經文內容與敍事構成的內在邏輯關係日趨複雜,有些東西如果不是作者本人,光靠聽眾口傳心授,已不能準確的傳播《道德經》的真實內涵。
在《道德經》八十一章版本出現前,或者口頭流傳或片段式文字記錄,不管那種形式都能獲得民間的追捧。講經說法已成為當時文化人“先生”們賴以生存的一種職業。
可以想像尹喜已經聽過或者看過流傳於民間的《道德徑》,並且收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見到老子的重要性在於將那些流傳的東西彙集起來,請原創者校正併成文。顯然經過老子校準、校正、校訂過的《道德經》更加系統和純正其價值珍貴無比,成為了中國古代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
事實證明文字的可流傳性,內容的準確性遠遠高於口頭流傳,因此,才有了影響中國幾千年的《道德經》。一直延續到今天。
這裡我們真的要感謝一個人,他就是尹喜。
-
6 # 李子正傳
我們這些後來人尤其是道教徒子徒孫,都得感謝當時函谷關關長尹喜。為啥呢?
話說有一天,尹喜正在訓關,忽然一團紫氣自東而來,尹喜料定必有貴人經過,要大家嚴把關口。檢查吩咐妥當,尹喜就下關喝茶去了。剛一坐下,就聽關員來報,有一老者騎一青牛自東邊而來,頭上有紫氣一團。尹喜一聽,立馬進關立關門守望。待老者騎青牛來到跟前,尹喜大喜,原來是大名鼎鼎的老子。尹喜趕忙趨前,扶老子下牛,引進門裡。原來尹喜是一個十足的老子粉絲,問明老子要西去再不回來,尹喜感嘆不已。這麼個大學問家就這麼離開了,咋辦?於是計上心來。
尹喜向老子說明,凡是離關不回者,都得留下錢財之類的,否則我這幫弟兄們喝西北風去啊。老子說,我只有青牛一頭和幾件衣服,其餘皆無。尹喜說青牛你要騎,衣服你得換,這就難辦了。不過,依你滿腹經綸,一肚子才學,要不你就住這裡十天半月,寫點東西作為抵償,留下你的墨寶,如何?老子說也只好如此了。
於是乎,尹喜親自招待老子,好吃好喝,十天半個月,老子《道德經》寫好,交給尹喜。尹喜又親自恭送老子出關西去。
從此以後,老子道德經譽滿天下,幾千年依然!
-
7 # 古月言扁
老子是周朝圖書館館長兼檔案館館長,一生飽讀詩書,自己也參悟出宇宙萬物的規律。在目睹周朝衰微,加之年紀不小了,老子便請辭,騎著老牛過函谷關。關令尹喜久慕老子學識,強行扣留下老子,不許通關,要求留駐著書後方可離去。
老子等於是迫於無奈之下,甚至可以說是被逼的情況下寫了5000餘字的《道德經》。整篇81章,分為《道經》和《德經》。老子道經裡主要闡述了道,有些話語高深莫測,有的話語比較簡單明瞭。開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直接就把尹喜給整蒙圈了。不過,他還是通過辯證法來講述,宇宙之間的對立,有為和無為對於世界的影響,他認為一切高位之人,都應該具有水一樣的品質,利於萬物而不爭功。
《道德經》包含的內容太深厚博大,幾千年來,以往的聖人都在解讀,儒家、兵家、釋家、陰陽家、法家等等都在解讀。尤其是道家將《道德經》推崇為“聖經”。故此,道教成立後,老子也就變成了太上老君,成了一個神仙。而史書也記載,在著書立說後,老子騎牛在終南山消失,有人猜測老子在此得道成仙。
-
8 # 心香照進生活
老子應該是一位天人。天人者,超越社會紛爭,領悟天理大道之人。中國哲學家馮友蘭的人生四境界中的第四境界是“天地境界”,老子就達到了這個境界。
老子生活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社會的轉型期,奴隸社會走到了盡頭,封建社會即將拉開序幕。這個轉型期是以諸侯爭霸開始的,連續不斷的戰爭破壞了奴隸社會的舊秩序,給人們帶來災難和痛苦。在這個過程中 ,新興地主階級力量不斷壯大,他們在各諸侯國展開變法活動,封建制度逐漸建立。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社會背景下,天人老子給出了他關於“天,地,人,國家,社會”等巨集大命題的終極思考,這便是他的《道德經》。戰亂紛爭起,無為智慧生。大道無情,以天地為芻狗。老子雖然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但老子依然是一位智慧的仁者。戰亂之秋,把天道自然的內在秩序講出來,希望聖人庶眾依道而行,少戰亂,少塗炭。可那個剛剛走過童蒙時代的人類怎麼能領會到老子的“良苦用心”和他思想的浩渺深廣呢。聖人資策,聖人不睬。遺後世炎黃子孫“天,地,人”終極智慧之書。
-
9 # 張翼遠
《道德經》不過五千言,卻涵蓋了很多妙用,告訴我們許多法則。幾千年前過去了,老子和他的《道德經》一直活躍在我們身邊,有關老子的話題一直研究不完,解釋不盡,老子研究幾乎成了一個世界性的公共話題。
《道德經》這部著作的內容就是講解“道”和“德”。道是萬物的始祖,生命的源頭,是萬事萬物的規律。德是自然社會所有生命和諧共存的根本。總的來說,是為了幫助人們認識自然和社會。從《道德經》書中可以猜想老子的良苦用心,老子想引領後人走正道兒!走合乎自然規律、社會規律、生命自身規律的道。
老子書中不但闡述了宇宙大“道”的內涵,還闡述了符合道規律的“德”,以及“仁、義、禮”的內涵,他給了我們做人,做事,修煉的最高標準,這些標準都是他自己所學、所悟、所行經驗的總結。
從字裡行間,我們能讀出老人家殷切的期望,能讀出他真的不放心世人啊。
他老人家的話,今天依然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如同面對面說給我們每一個人聽,每個字我們都該細細體會,研悟,更該踐行。
很幸運,中華民族有《道德經》這部箴言,很幸運有老子這樣一位大智者,大聖賢來指引大家為人做事的方向。
-
10 # 無名觀
《呂氏春秋•先識》記有:“夏太史終古見桀迷惑,載其圖法奔商;商內史向摯見紂迷惑,載其圖法奔周;晉太史屠黍見晉公驕無德義,以其圖法歸周。”
中華民族在神州大地生息繁衍幾千年,雖遭受各種天災人禍,其文明卻能薪火相傳。而每次歷經劫難之時,當時太史則以華夏文明傳承為使命,擇君而侍。但在春秋之末,天下戰亂幾百年,神州大地各個諸侯國沒有一個能像之前那樣可以繼任天子之職。老子之時又恰逢王子朝之亂。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記曰:“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宮囂奉周之典籍以奔楚。”
面對新的歷史危機,處理不好對於文明傳承就是一場災難。而確實,王子朝之亂之後很多典籍在歷史上消失。
所以我認為,老子是為了延續中華文明,而將上古典籍濃縮為一部經書,方便流傳。
如果像道藏那樣的大頭部書籍,很好的流傳很難,而且,世間大道本沒有太多本質差異,掌握其精髓和靈魂,結合實際,就可以解決當下問題。否則,即使讀完天下所有的書,又能如何。
詳細可參考我文章,《老子道德經成書於沛澤》和《老子化胡的真相》
-
11 # 好玩的國學
按照老子的清靜無為的觀點,老子大可以躲在一個山清水秀沒人的地方,享受隱居的快樂。後世的那些隱士,就是這麼做的。而老子卻洋洋灑灑寫下了《道德經》五千言,從治國理政之道、為人處世之道,從天人合一之道、辯證法之道等方面,闡述了他的哲學思想。
老子在前人的基礎上,創立了道家學派,從而也創立了與儒家、法家、墨家等思想學派完全不同的思想學派。道家思想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文化,影響了華人的文化心理結構和價值觀。
可以說,老子創立的道家學派,為一貫積極焦慮慌張的華人的心理,注入了緩和劑,他告訴我們,宇宙萬物的根本是道,而道是高於天的,高於一切的,是推動世界萬物執行的根據。人在宇宙萬物中,雖然是萬物的靈長,但也要遵循道法自然的規則,要無為。但是這個無為還不是什麼都不做的意思,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意思,也就是說是正確地為的意思。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折騰。
老子本來是周朝圖書館的館長,博覽群書,學問十分淵博。他看到了歷史的興亡治亂,看到了人間的悲歡離合,他看到人間興亡的背後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不根據自然法則來行事,而是根據自我的好惡,根據人的慾望去爭奪,所以,老子要把他一整套的治國和治理社會的理論寫出來,以有益於天下。
傳說中,老子寫道德經是被迫的。他因為看透了周朝的腐敗亂象,看透了世態炎涼,乾脆自己就走吧,隱居在黃沙大漠之中,從此不再過問世間之事。而把守函谷關的長官尹喜很敬佩老子,聽說他來到函谷關,非常高興。可是當他知道老子要出關去雲遊,又覺得很可惜,就想設法留住老子。於是,尹喜就對老子說:"先生想出關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
老子聽後,就在函谷關住了幾天。幾天後,他交給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後就騎著大青牛走了。據說,這篇著作就是後來傳世的《道德經》。
其實,這個就是個傳說,根本就沒有可信度。
為什麼說老子的道德經,其實是一部治國的方略呢?我們從道德經中涉及到政治治理等方面的內容,可以看出。
第一,老子的政治主張是無為。那麼作為一個國家,理想的狀態是小國。老子最喜歡的國家狀態是小國寡民,這樣就可以實現上古那種理想的田園狀態——雞犬之聲相聞,而老死不相往來。老子還說,“小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第二,老子主張統治者應該無為,不要一天到晚瞎折騰。老子說,“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像自然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一樣,讓百姓自生自息。
第三,統治者要學習一種最高境界的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就是: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第四,統治者要穩定民心,要倡導一種樸素的沒有爭鬥沒有機心的生活,也就是他所說的愚民政策。老子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並讓百姓“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回覆列表
老子是中國古代具有理性思維的哲學家和養生學家。他的哲學思想和養生學說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的道德經中。
此書為道家學派的開山之作,也是迄今為止被譯成外版最多的中國古典著作,在世事的發行量與聖經相同。
道德經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千百年來,為道德經作注者不計其數,在戰國時期,韓非子便寫了解老喻老篇。
漢代以來又有河上公章句,嚴遵老子注,王弼的道德真經注,陸德明老子音義,成玄英道德真經義疏等數千本註疏行世。
老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史記老子韓非子列傳中說: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
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
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
強為我著書。
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這是司馬遷寫的有關老子的一段事,記於史記中。
這段事就是發生在公元516年,周朝政局變亂,老子為周朝柱下史(國家圖書館館長),老子辭官歸隱,騎青牛出函谷關,函谷關令尹喜,少時好修養之學,修養深厚,一晚登樓觀臺觀天象,看紫氣東來,知有聖人至,心想莫非老子將至,於是打掃道路焚香迎接老子,關令尹喜執弟子禮,請老子住樓觀臺,寫道德經五千言。
從這可知老子道德經是寫給他第子關令尹喜的,而老子和關令尹喜都是修道之人,由此,可知老子寫道德經的本意是為了修道養生的。
所以註釋道德經應以修道為主,偏離了修道就偏離了老子的寫作目的。
老子認為治身,與治國同理,身者,國也。民者,精也。冶身要保精,治國要安民。民安國富,精足神旺。所以老子道德經是一部修道之作。
因為道德經中有關宇宙天地萬物起源,與哲學所研究的東西一致,道德經也是一部哲學之作。
治國與治身同理,有人認為是帝王面南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