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普明在學
-
2 # 第三行星1
這個問題永遠也沒有另所有人滿意的答案,如同精神病院,有各種情緒的呈現,關在病房中的病人看外邊的醫生,護士才是瘋子也很正常,論到道家與哲學更不能得出統一認識,哲學本身有無定論一說,每個人都是哲學載體,就有60~70億個觀念,我眼中的哲學就是形成上學~世界觀――辯證法~方法論褒義評價――使人睿智。眼中的道家講的是本源,規律,境界――使人瀟灑。
-
3 # 質躍
智慧和幸福。看起來很智慧很幸福,是的,問題的用詞是“看”,看是視覺,由看而入於內心發出感覺。是你的感覺,感覺他們幸福智慧,但是,他們自己是否感覺自己幸福快樂;而你的這個“感覺他們幸福快樂”的感覺是於你當下是什麼感覺,是幸福智慧的嘛?於是想到了莊子的“知魚之樂”這個典故。
首先,關於你的感覺,先分兩種情況,一種你是感覺他們智慧快樂而他們也確實如此,你也心有同樣所感,這是,知交;第二種你感覺到他們的智慧快樂,而對比自己覺得自己不智慧不幸福,便感覺不幸福不智慧。大的方面說,無非此兩種情況。按道學看,無可置疑這兩種幸福智慧的感覺都是源於自己的知覺感受,是外界的事物作用於內心的知覺,
因此,幸福快樂無非是覺知的產物。
就問題而言的所謂哲學家與道學家無非都是善於覺知的人物而已。這便是他們幸福智慧的形象所在吧。
綜之,智慧幸福這二者都是基於人的主觀範疇的。世間並沒有絕對的智慧和幸福的。金剛經有言,凡所有相皆屬虛妄。一切有為法如露亦如電,如夢幻泡影,應作如是觀。
很顯然,究竟涅槃,無智亦無得,超越了一切主觀的感受之上。剛才已經推匯出了,所謂的智慧、幸福……是相對的,有其快樂就有不快樂的所在,有其智慧就有智慧的代價,有其享福就有其不幸福的折磨,
因其是相對的,所以,空境永遠是人無限趨向於幸福快樂智慧等形象感覺的歸宿。
覺悟吧,幸福智慧永遠產生於你自心的作用,就是吾心為悟。
再一個,就是,承認自己的無知,不惑於主觀感受上,一如蘇格拉底而言,我知我無知,做痛苦的人,不做快樂的豬。那麼,所謂的幸福不幸福智慧不智慧,它又在意和影響你的存在多少了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每個人包括一切事物的存在只是本然的客觀的存在著,何必那麼主觀的奴役自己呢……
一別上面二者的是,馬克思就不同了,他知道眼觀耳聽的那些事物影響了自己的心,是先有外物的所在,然後有了自己的覺知意識,於是乎,所以,馬克思是在自我解放中尋找智慧、幸福,實事求是解放自我成了智慧幸福的形象……
呵呵,或許,這就是哲學家與道學家的個性與特別所在吧。
體悟了上面的話,你就有了所謂幸福智慧的兩種創造方法,已經說的很明瞭嘍。自己總結出來吧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4 # 我乃天空
為什麼,所謂的哲學家和道學家,看起來都有一副很智慧很幸福的樣子?因為,他們都自以為找到了宇宙奧秘的真理,窺見了天地間的真象。其實,所謂的哲學家、道學者,也就是沉迷於迂腐經典論著的洗腦後,再陶醉於境界極有限的遐思神想,偏執於某種狹隘意境見解的假說遊戲者!他們表現出的所謂很智慧很幸福的樣子,不過就是自命不凡的迂腐學者,其驕傲本性必然決定的趾高氣揚、自鳴得意的幼稚本相而已!讓人類表現一定的思想能耐,並因此而自鳴得意的自我陶醉,這就是造化給人類遊戲人生趣樂世界的微妙安排!
回覆列表
智慧的源頭在人的自性。哲學家為什麼看起來有智慧,是因為哲學家愛思考。顧西方給哲學的定義是愛智慧。獲取智慧的方法是什麼呢?清淨安靜是前題。當然還有其它方法。一般人想獲得擁有智慧的創新的獨立的思想,就要經常不斷的對一個問題進行思考,這就是哲學家。當然你要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比較合乎自然規律的答案。然而道學家為什麼看起來有智慧?是因為他們經常處在清靜無為的狀態,再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說他們的思維是離本性和智慧的源頭最近的人。顧他們的所說所為是那麼有智慧。我們天天講智慧,一定要知道智慧的源頭在哪裡,否則不是空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