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模範團

    又是中國主導的世界,美華人不能拯救地球不高興。

    不過最後消除國家概念了,實現全球大同,應該還是可以接受的。

  • 2 # 愛看電影的蝸牛君

    就算不按原著拍,也可以在美國上映呀。

    只要拍的好看,不是非要跟原著一模一樣的。拍電影成本是很高的。

    而且《流浪地球》口碑爆棚,即使在好萊塢科幻片裡面也是中上水準。所以對於美國觀眾來說也是很有吸引力的。畢竟中國也能拍出好看的科幻片了,難道他們不想看看是啥樣的?

  • 3 # 燈哥物語

    我是職業編劇,來給你說說。

    不可能按照原著拍攝的。但經過合理改編後可以在美國上映。《流浪地球》不就在美國上映了嗎?

    劉慈欣的科幻有說極為難改,因為他的小說重心是創意和情節,人物只是表達創意的載體。電影恰恰相反,電影劇本的關鍵在於人物塑造。電影劇本和小說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藝術形式。二者解讀如下:

    1.比如《流浪地球》,一共就抓取了小說的兩段左右內容。那是因為一部電影只能講一件事兒,所以挑選了木星這一段。小說卻可以講很多事兒。這個具體來說,《阿凡達》講的是男主阻止人類對潘多拉星球的強拆;《肖申克的救贖》講的是銀行家男主被冤枉入獄而想盡辦法越獄的故事;《戰狼2》講的是男主在非洲與敵對武裝戰鬥協助撤僑的故事;《流浪地球》講的是劉啟劉培強父子攜手拯救地球的故事。都是一件事。

    2.電影里人物也是重做的,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也是小說中完全沒有的。

    觀眾被《流浪地球》感動,完全是其中人物命運所帶來的悲愴情感,而不是小說中浮光掠影的人物描寫。劉啟因為母親的死對父親劉培強心生怨念,劉培強危急關頭犧牲自己保全地球,讓劉啟重新認識了父親,父子關係和解。這個人物情感的處理是小說中完全沒有的,但這卻是支撐整個電影的基礎。

    3.另一方面,劉慈欣小說時間跨度大。幾十年,幾百年,還有幾千年的。但電影劇本更多的是遵循古希臘戲劇的“三一律”,就是時間地點人物的高度集中。所以你看《流浪地球》的文字時間,也就是幾天而已。綜合前文所述,一件事兒、幾天、幾個主要人物,這就是電影劇本。但這也造成了電影改編對小說片段式內容抓取的原因。

    望你能瞭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百香果樹下適合種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