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名28008036
-
2 # 明月1940
三十年前的春節,年前必須要做一身新衣裳,初一早上鄰里相互拜年,放鞭炮,放煙花,敲鑼打鼓耍社火。雖然生活水平不高,但是人們都興高采烈,心情舒暢。
-
3 # 遊在水中
我30年前在上學,那時春節放假廣州到成都需要坐63小時的火車,腳都坐腫。火車過道上全是人,所幸學生票學校可以提前預定。
-
4 # 踏雪無痕7654381
“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月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首當年流行於農村的童謠曾勾起了我們對於兒時的春節多少美好的回憶。
30年前的我們,一年買不了幾件新衣服,好不容易熬到過年,衣服買了又不許穿,要等到大年初一早上穿著去拜年,那種內心的煎熬只有那個時候的我們才能體會到。現在的孩子發育快,衣服小了瘦了隨時可以換新的。
那個時候因為受經濟條件限制,對於肉的渴望也只有過年最為突出。每到臘月裡,農村家家戶戶開始殺豬,然後炒肉,那個時候的我們聞著滿屋的肉香味,估計口水都流到腳背上了。而現在,隨著諸如“三高”,隨著脂肪肝的如約而至,人們對於肉類食品已不再那麼敏感,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於年夜飯已不再那麼看重,或者說年夜飯正在慢慢的從春節文化的神壇上消失。
30年前我們根本不知道霧霾是什麼,每到除夕夜,滿村子裡到處都是鞭炮的聲音,於是,放鞭炮也成了我們過年的一大樂趣,什麼竄天猴,沖天炮,摔炮,二踢腳等等都成了我們的新年必備。那個時候2毛錢買回來一掛的小鞭捨不得一下子全放完了,只能小心翼翼的一個個拆下來,用香點著放,幾掛小鞭能從初一一直放到正月初五。而現在隨著一系列禁放或限放措施的實施,這一習俗也即將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
那個時候過年,對於我們來說拜年也是一大樂趣。因為除了有糖果吃,還有壓歲錢,那個時候的糖果記憶深刻的就是高粱詒,蝦酥糖,還有一些硬糖果。壓歲錢也從一元、五元到十元不等,這在當時已經是不小的數目了,尤其是對於孩童的我們來說,意味著又可以買好多糖果,好多鞭炮了,但最後都被父母以“代為保管”為由騙走了。而現在的壓歲錢已逐漸被紅包代替,我們也早已過了收壓歲錢的年齡,已有以前的“收”過度到了現在付出的年紀。
那個時候的春聯也大多都是手寫的,誰要是毛筆字寫的好,就成了那個年代的文化人了,在集市上,或者在家裡,一大群人圍著一個人在揮毫潑墨,總能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現在的春聯大多都是列印的了,雖然同為春聯,但味道卻變了。
那個時候人們的除夕夜還有一大期望,就是能看上春晚,我記得那個時候,家裡剛買了一臺黑白電視機,那種看上去笨重的,帶著手動調臺轉換按鈕的黑白電視機。吃完年夜飯,全家人吃著瓜子,圍坐在電視機旁,眼巴巴的等著看趙本山,趙忠祥,馬季出現,那個時候人們單純,演員們也是賣力的表演,看春晚也成了那個年代的人們除夕夜必不可少的“年夜飯”,而每到那個時候,我家裡總能聚集了一些來看春晚的鄰居,給本來熱鬧的除夕夜更增添了不少的歡樂氣氛。
30年過去了,時代也變了,整個社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春節也在悄悄的發生著變化,年味也在一天天變淡,我也不止一次的問過自己:到底是我們長大了?還是年已經變老了?
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回覆列表
30年前我正好小學畢業,過年的印象還是有點,那個時候鞭炮還沒有禁止所以過年第一反應就是玩鞭炮,大年三十那天你會聽到連綿不絕的鞭炮聲,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會放一些。
到了大年三十一般的人都會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那時這是標配,全家人聚在一起,現在想想還是很溫馨的時刻,都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家人總是聚不齊了。
那個時候大家還沒什麼錢,所以過年旅遊的人是很少的,放假幾天差不多都在走人戶,今天你家待客明天我家待客,基本上要從臘月二十幾吃到初幾,現在這個傳統好像也陸續的消失了。
那個時候趕車非常的艱難,汽車很少火車也是綠皮車,出門打工的人每年回家那真不是說說就能搞定的,擠著上車擠著下車不死也會脫層皮。
應該還有很多跟現在不一樣的地方,就不一一羅列了,拋磚引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