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麗新農民

    兩歲孩子正是愛咬東西的時候,我寶寶兩左右愛咬我的肉,比咬衣服可怕多啦!正在身邊玩著呢?趴下就是一口,有一次把我咬的直掉淚!為此我還打了寶寶幾次呢!我感覺是不是這麼大的寶寶牙齒剛長齊是不是想試試這牙到底可以咬動什麼?。或者是寶寶感覺無趣中的樂趣,每次把我咬的直叫時他就特別開心!為了不讓寶寶再咬常常要放下最愛玩的手機陪伴寶寶一起玩或找他的小夥伴玩,這樣久了!寶寶就忘咬東西的毛病了!

  • 2 # 精緻優選

    簡單明瞭:就問題愛咬媽媽的衣服而言,個人分析,是需求母性的心裡。要是還愛咬別的東西的話,請給他吃點硬的水果,蘋果一類的(不要切碎,儘量大塊的)。如有錯誤可指正。

  • 3 # 教育秀秀看

    我們知道0到1歲的孩子是靠嘴巴來感受世界的。無論什麼東西,他都願意塞到嘴巴里去嘗一嘗、舔一舔、咬一咬,他的目的並不是吃這個東西,而是她想知道她吃的這個東西是什麼做的?是什麼作用?是用來幹什麼的?那這是他認知的一個過程。但是已經兩歲的孩子,他通常會用肢體動作來感受這個世界。也就是說他會打去推去捏去抓,用手、胳膊、腿、腳的動作,用肢體去感知這個世界,到底與他有關係的這些東西,都是什麼,是什麼材質做的,是幹什麼用的?我們這個親愛的媽媽很細心,發現了這個孩子平時就愛咬媽媽的衣角。

    很顯然這個孩子,他的行為動作是在零到一歲階段。那也就是他0到1歲階段,他的口腔期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就是吸吮的過程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他這個時候咬媽媽的衣角並不是想知道,媽媽的衣角是布做的,這是媽媽穿的衣服,而是伴隨著心理性的安全感缺失,他在找安全感呢。他咬媽媽的衣角就是希望在媽媽身上找到足夠的安全感,也就是一種母子依戀的那種感覺。那為什麼會這樣呢?一方面很可能媽媽母乳餵養的時間不夠,孩子吸吮的次數不夠,感知不夠導致的,他需要繼續透過吸吮來感知這種愛。讓我們這個媽媽可以反思一下,你是什麼時候給孩子斷母乳的。第二,如果你斷母乳斷的比較早,那麼孩子必然安全感缺失,他就用這樣的行為去尋找這樣的安全感。已經是這樣了,我們怎麼辦?平日我們可以用忽略的方式,當他咬媽媽衣角的時候,我們不能起到負強化作用。何為負強化作用?就是我們說“你不要咬媽媽衣角,這個髒,你怎麼又咬了?”這樣的語言表達,是在孩子大腦思維裡是辨別不清楚的,他只能理解的就是,我需要不停的咬。那我們怎麼說呢?我們就忽略不計,每次它咬的時候,輕輕的拿開衣角,拿出來,然後兩歲大的孩子,他的口腔是做什麼呢,一定是多咀嚼食物。嘴巴除了吃飯,就是語言去說。我們要更多的讓他去啃咬一些比較硬一點的食物,比如說,我們可以把水果都整個的給他,讓他去啃咬,讓他的咀嚼功能變得更好,讓他的吞嚥功能變得更多,可以讓他吸吮的東西更多一些,這樣可以滿足她口腔裡吸吮的一個過程。第二,對於已經斷了母乳的孩子安全感缺失,怎麼辦?孩子需要更多的來自於媽媽肢體方面的感知。也就是說,我們的媽媽一定要多多的擁抱孩子,擠壓我們的孩子,尤其孩子是剖腹產的,一定也會有這樣的行為。那我們更需要緊緊的擁抱,再開啟,緊緊的擁抱,再開啟,這叫“緊抱法”。同時一定要多撫觸按摩孩子,多擁抱孩子。晚上睡覺的時候,可以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陪伴孩子在床上睡覺,並且把一隻手放在孩子的後背上,或者小屁屁上,或者是用我們的手,抓著孩子的手,讓孩子深深的感知,有媽媽在,他是安全的。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多表達對孩子的愛。告訴孩子,媽媽是愛你的,爸爸是愛你的,並且呢,我們要用愛的模式,愛的陪伴。孩子此時需要做的一些遊戲和活動,我們跟他一起做,我們全心全意的陪伴,可以換回孩子的安全感知的。

    好親愛的媽媽可以試一下,我們的孩子斷母乳比較早的,那麼日後孩子都會莫名其妙的在他人生的某一個節點去尋找這種感覺,他會咬衣角,咬被角,他會啃咬其他的物體。他們出現這樣的行為的時候,大家要清楚的知道,這是安全感缺失,這是口欲期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的原因。我們需要一方面加強他嘴巴的吸吮的一些活動,再一方面就是要多給她安全感的輸入,多用肢體的擁抱,多用語言的表達,多用鼓勵和表揚的模式,讓孩子重新建立我們對孩子的愛的感知,相信孩子,這樣的行為就會慢慢的被糾正過來了。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走上社會後英語怎麼學呢?我學了幾次都中途放棄了,有什麼好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