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秦壹點網

    其實這是一大幸。因為性未堅,這種無為的境界很容易消磨意志,而產生蝴蝶效應。所以,暫時或永久放下,也不失為最佳選擇。接著,經歷了磨鍊、磨難,懂得了一些,腦海中會偶然出現一些思想,一些片段,它極盡符合此種意境,而偶然中,你遇到了這樣一本書,奉若珍寶。撇開所有的處世哲學,學習此道,但是最終會發現,它太單純了,單純的讓人厭惡出現的哪怕一絲黑暗,而結果可能是一個個屈原。   

    最後的那一階段。所有的東西存在的基礎是活著,也就是生命形式存在著。無論何種道理或禪機,沒有了人這種有靈魂的載體,都是夢幻泡影。所以,這個階段是真正的吸取各家精華,是真正的熔鍊自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它不同於弄虛作假,而是他已經有了不同的“自己”,他能適應任何的時間和空間,簡單說,就是“聖人”。所以呢,讀與不讀,都不是對錯。   人人皆聖,人人看人皆聖。

  • 2 # 終南山老狐狸

    大家都知道這本書是梭羅寫的。

    初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為它是一本純敘事類的小說,但是讀了之後才發現裡面包含了梭羅對社會和生活的種種思考,特別是在經濟篇中。

    特別強調的是,這本書讀的時候很容易走神,一不小心就會神遊天外,因為其極為枯燥。好在我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這種情況在我這兒不是很嚴重。

    這本書的晦澀艱深是有目共睹的,在豆瓣上有這樣一條短評:

    這是我讀過最艱難的一本書,正如徐遲到所說,再放忙的白晝他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他並沒有什麼好處,直到黃昏,心情漸漸寂寞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知道也很萬籟俱寂只是,就更為之神往了。梭羅是一棵樹,卻在瓦爾登湖的夕陽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此如果要讀這本書,我建議一定要是一個極為安靜的地方,最好是睡前,或者是起床後,這兩個時間段腦子是十分清明而靈澈的。

    題主所問的是《瓦爾登湖》給予我最大的感受是是什麼?

    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相信,倘若所有的人都像我當時那樣簡單地生活,偷竊和搶劫是不會發生的。發生這樣的事情,只是因為在各種社會里,一些人擁有了更多的東西,窮奢極欲,而另一些人擁有不夠,缺少吃喝。

    我個人麼並沒有什麼十分高深的思想境界,所能感受到的就是如諸葛亮所說的那種“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梭羅有點類似於陶淵明,不同的是,梭羅對於俗世的思想看法是有體系的,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追求完美的藝術家,有一天他想做一根手杖,他想,凡是完美的作品,其中時間是不存在的,因此他自言自語,哪怕我一生中不再做任何其它的事情,也要把它做得十全十美。他一心一意,鍥而不捨,目不他視、心無他想,堅定而又高度虔誠,在這整個工作過程中,他的同伴逐漸離開了他,都死去了,而他在不知不覺中卻保持著青春,最後當手杖完成時,它突然輝煌無比,成了梵天世界中最美麗的一件作品。

    做好一件事--這就是他告訴我們的。專心致志於你所做的事--這就是他告訴我們的。為什麼要急於成功?如果一個人跟不上他的夥伴,那也許是因為他聽到的是生命的另一種鼓點,遵循的是生活的另一種節拍。

    人啊,不要用世俗的成功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吧。而你卻要專心致志做好你要做的事--一輩子也許只是一件事。

    而這就要使你的心靈單純。生活越簡單,宇宙的規律也就越簡單,你要去弄清那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這往往是大自然慷慨提供給每一個人的。不要以複雜的方式來解決簡單的問題,不要以多餘的錢和精力去購買多餘的東西。

    那麼梭羅這種生活到底好不好呢?是否值得提倡呢?

    有位年輕人說他想過梭羅一樣的生活,梭羅立馬說別學我。

    正如從圓心可以畫無數個半徑,生活亦有無限的可能,每個人都應探索自己的半徑,梭羅寫《瓦爾登湖》,無意讓大家去湖邊搭木屋,他只是想大聲疾呼,讓大家醒醒,生活並非只此一條死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給不是女朋友的女孩子發紅包,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