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rtt911

    有沒有可能是大氣中漂浮的新冠病毒,透過火箭進氣管道,進入火箭的肺部氣缸或發動機心臟,形成氣溶膠,考慮到新冠病毒超強繁殖能力,繁殖後,堵塞管路,影響火箭飛行,導致發射失敗

  • 2 # 深漂的桂人

    首先,各個航天強國都有火箭發射的案例,火箭發射作為一項尖端的技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的深度研究。火箭的構成零件有數十萬個,每個零件都要保證其工作的穩定性,才能成功的發射衛星和航天器。火箭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設計的領域相當多,其複雜的程度難以想象,中國的火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很多的科研工作者以及專家用,經過了幾十年的積累,才能成就今天我們火箭技術的強大!不管是美國的NASA,俄羅斯航天局還是歐洲航天局,都有發射失敗的案例,都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成功。

    3月16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長征七號甲運載火箭在發射任務失敗,此次任務的目的是將新技術驗證六號衛星送入預定的軌道,當天發射的長征七號屬於改款的中型運載火箭,在發射過程中發生故障導致發射任務的失敗。

    時隔25天的4月9號,在短短的30天內,中國航天又用技術相對成熟的長征三號增強型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此次任務屬於商業發射,最終在一二級發動機正常,卻在第三級火箭工作異常導致發射失敗。

    以上就是這兩次發射的基本過程。

    個人認為,中國火箭發射的最近20年,承擔了很多的發射任務,成功率也常年居全球全列。因此別的國家或者公司都會來找中國進行航天發射衛星等,這兩次火箭的發射失敗,會對中國航天在商業發射方面會有一定的影響,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們國必定要向深空探測方面做研究,火箭技術就是基本,沒有火箭,無法走出地球,也無法走到更遠,未來還要搭載的科學儀器更多,現在的失敗也是為未來做積累,發射失敗我們不願意看到,但是失敗了能讓我們認識到在技術上的不足,用的火箭也在一次次改進,要不技術怎麼發展,改進了就會有失敗的風險,我們要有做好失敗的心裡準備。失敗了更要迎難而上,面對更大的挑戰。希望中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繼續努力,總結經驗,發射前做好最充分的準備,即使失敗了,也沒有什麼遺憾的,畢竟不能每次都能成功。

    也希望我們的中國航天人能一直為我們祖國做貢獻。

  • 3 # 皇德華教授

    作為計算機通訊專業在讀博士,我看到“長三乙火箭發射失利”這個新聞,自己內心有些痛心。我來分析下這個問題吧。

    從技術可行性來說,這次發射應該比較穩,與前段時間出事的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甲不同,這次發射的長征三號乙是成熟的高軌道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率極高,按道理說,不應該發射失敗。從本人科研的經驗,我自己總結了幾點原因:

    1.可能是機器的隨機故障,大自然中隨機現象很常見(就連商鋪中買東西的人數都是隨機的,這個在學科名詞中叫做泊松分佈),比如我走在路上還有可能落到頭上鳥屎吶。所以這次很有可能是某個零件突然失靈造成的。

    2.可能是長三乙的第三級出了問題,什麼是第三級?可以通俗理解為第三次加速。火箭為了擺脫地球引力,需要一定的速度才能擺脫地球引力,第三級就是第三次增加火箭的動力。因為前兩次問題就是出現在第三級(2009年8月31日遙八發射印尼PALAPA-D通訊衛星,2017年6月19日遙二十八發射中星九號A通訊衛星)。所以這次有可能是這個原因。

    3.改進創新中出現了部分問題。發射的多次衛星中,名字都叫長三乙,但各個批次之間有累進的改進。本次發射的長三乙衛星,包含了5550kg的東方紅4改進型衛星,算是長三乙發射質量最大的一次。所以這個有可能是失敗的原因

    4.可能是疫情的原因。近期疫情等原因,有效勞動力減少了,大家都在為了打贏“抗擊疫情”這場大戰。可能多多少少有些影響,比如開專案進度會,技術交流等等都要受到限制。

    做事情要想把成功率從95%提高到99%,付出的成本可能是100倍,所以任何事情都是有失敗的風險,越想成功,可能越會失敗。我們不必苛責這次的失敗,相信下一次我們一定能夠做的更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企業如何處置違紀員工才夠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