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存希齋書法

    “書法就是寫字的法度嗎?初習書法者有捷徑可走嗎?”說書法就是寫字的法度應該說是對書法二字的準確理解,但是隻是書法的一個方面,書法還需要有文化內涵和氣韻,人們往往說學習書法不走捷徑便是最好的捷徑,在我看來這是說學習書法不要一味地去找捷徑,但是學習書法還是有捷徑存在的,也就是好的方法,所以初習書法者是有捷徑可走的。

    針對以上兩個問題,我們一一來進行分析。

    第一,書法不光是寫字的法度,還要有文化內涵

    書法,古人怎樣解釋的呢?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裡說:

    著之竹帛謂之書

    可見,書其實就是寫的意思,法也就是法度,所以說書法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寫字的法度。

    著名古典文化學者周汝昌先生說:“書法說到底還是一個“寫”字”,可以說,從古至今只要是真正懂得書法的人都認為書法就是寫字的法度,這比說書法是藝術要好得多。

    然而,書法歷史源遠流長,書法人物帶帶不窮,書法經典浩如繁星,書法又不是寫字的法度所能簡單解釋得了的,“寫字的法度”著重強調的是書法的技法問題,而書法不僅僅是技法問題,它更是一門文化,一門包羅永珍,博大精深的文化。

    宋代大書法家蘇東坡曾說過:

    “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

    這就說明書法並不僅僅只是寫字的法度,書法中還有如許多蘇東坡所說的以上的這些內容,並且蘇東坡強調五者闕一不可,我們細看蘇東坡的書法,也確實如他自己所說,不光是技法,更是文人氣息的流淌,才氣、閱歷的展現,所以說宋代的書法強調突破唐人書法深嚴的法度壁壘,強調寫出自己的意趣,而蘇東坡則是“宋人尚意”的代表人物。

    蘇東坡自己曾說過:

    “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

    這說明書法不僅僅是技法的表現,也就是說書法的內容絕不僅僅只是寫字的法度,同時還有學識,見識等方面的因素。

    黃庭堅在評價蘇東坡書法時說:

    “餘謂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爾。”

    所以說,書法的高低和優劣不僅僅只是技法的簡單表現,而是純熟技法和豐富文化內涵的集中體現。而蘇東坡就是一個典型性的人物。

    而縱觀歷代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等等,無一不是紮實的技法和內在深厚文化涵養的結合才創作出了流傳後世的書法傑作。

    我們說書法就是“寫字的法度”,這句話無疑是對的,但是並不全面,準確來說,書法應該是寫字的法度和深厚文化內涵的結合。

    關於“初習書法者有捷徑可走嗎?”這個問題,我前面也說了,是有一定捷徑可以走的,下面我就來介紹幾種切實可行的捷徑:

    第一條捷徑:初習者當先學習楷書

    我為什麼要主張初習者要先學習楷書呢?甚至說先學習楷書是第一條捷徑呢?因為楷書是初學者學習書法入門的最好的書體。

    蘇東坡曾說過: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

    蘇東坡這句話就說得很明白,同時也強調了書法初學應該先學習楷書。因為楷書就像我們人的站立一樣,如果站都站不穩,又怎能快速行走甚至於跑和跳呢?這顯然是要循序漸進的。

    從實際的技法來說,楷書也是初學者應該先學的,因為楷書筆筆要求書寫到位,書寫速度雖慢但是筆法要求卻很高,打好了筆法基礎對於以後的提升學習和學習其他書體都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說蘇東坡說:

    “真生行,行生草”

    先學習楷書便可觸類旁通,初學者尤其是如此。打好楷書基礎可以說是終生受益的。

    第二條捷徑:要精準學習

    我所說的第二條捷徑就是要精準學習,這句話包含了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要精準臨帖,二是不要頻繁更換字帖。

    精準臨帖:

    趙孟頫可以說是領略了精準臨帖的大書法家,他說:

    “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臨之,便可名世。”

    意思就是說學習書法“貴精不貴多”,欲速則不達,貪多嚼不爛,如果能夠做到精準臨帖,那麼雖是幾行字都可以達到名世的地步,而如果不能夠精準臨帖,那麼寫上幾百本字帖也是於事無補的。

    中國漢字有十萬之多,這些字都要學習嗎?其實並不然,就算是常用的一千多字也是有學習方法的,那就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當然前提是能夠做到精準臨帖。

    例如我們只要寫好了“三”字,“王”“玉”這些同類字也就解決了,寫好了“之”字,那麼“泛”“芝”這些字也就能夠寫好了,這就是高效的學習方法,也就是書法學習的捷徑。

    不要頻繁更換字帖:

    頻繁更換字帖是學習書法的大忌,這就好比猴子搬包穀一事無成,不要今天學顏,明天學留,後天又學歐了,更不要今天學習顏真卿的《多寶塔》,明天又換了他的《顏勤禮碑》了,這樣做,對於書法學習來說就是一曝十寒,枉費了精力和時間,得不償失。

    現代著名楷書大家盧中南和孟繁禧先生,在學習歐楷的時候都是緊追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不放,直到完全學到手之後再融入其他的書體精華。所以他們成為了正統型、實力派的書法家代表。

    所以,通過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精準學習是書法學習中的第二條捷徑。

    第三條捷徑:著重對筆法進行分析

    我所說的第三條捷徑就是不要著急地去寫很多字,去寫很多作品,寫出來再多的作品,一個字也不合格有什麼用呢?所以還不如老老實實著重對筆法進行分析,才能登堂入室,進入書法的大門。

    筆法是學習書法的第一要義,特別是對於書法初學者來說,筆法不過關就更不用談以後的結構和章法了,沒有入門又怎能走得更遠呢?

    筆法內容豐富多彩,值得分析,也是有志者必須要做的事情,筆法學習好了,對於書法的學習只會有益而無弊,所以,著重對於筆法的分析是書法學習的又一重要捷徑。

    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曾說過:

    “書法以用筆為上”

    他強調的就是筆法的重要性,而筆法的要領又體現在起筆行筆和收筆之中。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我們看上面的這個顏體字的捺畫,分為三個步驟書寫完成,就是起筆行筆和收筆的過程。

    起筆用藏鋒起筆,一起筆就進入了筆法的法則要求階段了,繼而是行筆,行筆一定要用中鋒,顯得飽滿厚重有立體感,中鋒用筆也是筆法的根本大法,最後是收筆,收筆過程既有頓筆也有提筆,既有輕重也有緩急,起行收三個動作共同完成了筆法內容。這就是筆法對於書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於書法的分析離不開對於筆法的分析。只有深入分析筆法,才是學習書法,由點及面地進行學習,才是書法學習的捷徑。

    因此,著重對筆法進行分析理所應當是學習書法的一條捷徑,尤其是書法初學者一定要強調對於筆法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書法不僅僅是“寫字的法度”,這樣說不足以全面概括書法的所有內容,因此,書法一方面是寫字的法度,一方面是文化內涵的現展現,同時,書法也是有捷徑可走的,第一條就是應當先學習楷書,第二條是精準臨帖學習,第三條是著重對筆法進行深入分析,掌握了這三條捷徑,書法學習便可以如魚得水了,書法難題也可以迎刃而解了。

  • 2 # 出於幽谷

    下面從何謂書法概念,初習書法途徑談談個人管窺。

    首先,什麼是書法?《辭海》關於書法的概念:中國傳統藝術之一,指毛筆字書寫的方法。主要講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分佈等方法。如執筆要指實掌虛,五指齊力;用筆要中鋒鋪毫;點畫要圓滿周到;結構要橫直相安,意思呼應;分佈要錯綜變化,疏密得當,全章貫氣等。《辭源》關於書法的概念為:漢字的書寫藝術。南齊書周顒傳:少從外氏車騎將軍臧質家得衛恆散隸書法,學之甚工。而《現代漢語詞典》定義為:文字的書寫藝術。特指用毛筆寫漢字的藝術。等等。綜上,《辭海》的定義內涵更詳盡更豐富。

    其次,學習書法途徑。一句話,書法學習,沒有捷徑可走。究竟如何學習?以成人為例,途徑為:一是認真臨帖。這是學習書法的千古不易之規律。要想駕馭這門古老的藝術,必須老老實實臨帖。二是耐得寂寞,守住初心,堅持堅持再堅持,唯有長期堅持下去,才可能探得書法藝術門徑。也是學有所成,不二法門。三是拜師學藝。時下,要想在書法藝術上有所建樹,拜師學藝,這是一條不錯的途徑。周圍有些人在國家級刊物平臺上獲獎露臉的,都是拜當代省城京畿等書協的名家為師。四是進入圈子。書法是門藝術,也是修身修養。這個圈子內,平臺有大有小,但不管在哪個層次的平臺,都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促進,互相啟發,因此,對學習書法,提升藝術水平,會有很大幫助。

  • 3 # 彭鬆悟語

    之所以中國稱用毛筆寫字為“書法”,就是因為中國把這種書寫作形式作為一種具有法度傳承的藝術型式。

    中國的繪畫藝術是書法基礎上的更進一步的藝術提升形式,所謂“書畫同源”,繪畫的藝術發揮範圍比書法更寬廣,繪畫語言大於法度,所以中國畫稱為山水畫、花鳥畫、仕女畫等,而不稱為“畫法”。因此只有書寫稱為“書法”,說明了書法更講究法度傳承。

    為什麼中國書法講究“法度”?這是因為毛筆是中國傳統的書寫工具,西方的書寫工具則是硬筆。中中國人的哲學思想講究的是“中庸”,進退適中有致,而毛筆是軟筆,從筆尖到筆根,由軟至實,在提按之間可以產生無盡的變化,同時毛筆簇具有較飽滿的儲墨空間,有利於中中國人的書寫效果的持續性變化。所以因為中國特有的毛筆而產生了書寫的豐富的藝術變化。然而只有豐富變化而沒有法度約束必然形成混亂。知進退的中國先人在不斷的藝術探索中總結歸納了合理、美觀、可識別性強的書法規範,這就是“寫字的法度”。

    中國書法有一個寫字法度的演化過程,從甲骨文到大小篆、再到隸化楷形,都有一個逐步的過程。初學者怎麼快速學習書法呢?1、初學期大部分精力都用於臨習古代名家書貼;2、可以先臨一部分篆書熟悉執筆穩定方法和中鋒運筆;3、臨習隸書魏碑,體會中鋒轉向,熟悉靈活使管轉筆;4、臨習真楷,再習行書和草書結字語言。

    總之臨習時間長短是決定書法層次的關鍵。沒有短期的捷徑可言,有一個書法大家說過“書法學習的一萬小時”法則,就是這可能就是捷徑吧!

  • 4 # 俺是阿藍

    對該問題沒有研究,且對“書法”屬於“外行者看熱鬧”水平。但常話說沒吃過豬肉,卻聽過豬叫。我認為,“書法”作為中國博大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自有它的起源、發展和演變。從象形文字開始,上自帝王,下至平民,已莫不將“書法”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種生活軌跡,從出土文物,到儲存流轉在國家館藏和民間的海量書法作品,均可得以一見。因此,我認為:

    首先“書法”是有“法度”的。既然能稱之為“書法”,自有其內在規律,即橫撇豎捺點勾的組合安排結構規律。如書法“臨帖”這一“實臨法”書法入門,就是橫在每一位研習書法人前無法躍過的一道溝坎。一位想在書法上有所發展並取得一定造詣的愛好者,研習書法,怎麼會不從“臨帖”開始。正如北宋蘇軾在其《論書》中所言:“凡世之所貴,必貴其難。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大字難於結密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由此,既然是“書法”,當然無“法”不成“書”。否則,沒有一定的書之規距,“書法”作為藝術的一種美,也就蕩然無存。其次,“書法”雖講究法度,但也不能完全照葫蘆畫瓢。前述北宋蘇軾的《論書》,已經把如何把握“度”說的很明白了。當然,所謂“書法”,也不能自由發揮到當下以醜(書)為美的地步!毛澤東主席的書法,應當是既堅持“法度”,又傳承發展的典範。他在繼承古代名家書法藝術風格基礎上,跳出了傳統藩籬,形成了包容兼蓄的獨特書法風格。他的書法超凡脫俗,行雲流水;筆力遒勁,氣勢雄渾,這可從他的大量手書詩詞作品中見得一斑。

    總之,書法有度,度是標準;無度則無書法,萬變不離其宗。

  • 5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把書法理解為是“寫字的法度”沒有錯,但是,真正進入訓練的時候,並不是照著字帖寫就完了,是有規定程式的。每一個訓練科目都有具體的操作方法與技術要求……由若干個小法則組成衡量書法美的準則與尺度,即所謂法度。

  • 6 # 廣州未已齋

    初學者的捷徑,就是有一個好老師引路。至於書法的法,大概跟佛教有關。最早是南梁武帝蕭衍提出,而梁武帝是個佛教的超級實踐者和推廣者。中國的書法,與日本的書道、南韓的書藝,都是一個道理。

  • 7 # 墨中緣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有幾千年的歷史,歷經篆草隸楷演變過程。現在成人比較適用行書,而學生要求楷書。從本人實踐來看,接觸小到剛會寫字的兒童,大到高中乃至成人。這裡的訓練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把方法理解透才能真正把字和作品結合起來,方法越精細,效果越好。比如常寫點筆畫,要求點的起筆運筆收筆三個環節的控制。還要控制點的大小、方向、在方格中位置等等。由一定方法加以訓練,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書法是有一定的法度,初學者只有勤學苦練才能成功!

  • 8 # 伴生時光

    書,就是寫字;法就是書寫的法則。書法的法度基本包括筆法中的起筆、運筆和收筆。還有結字、結體、墨法、章法等等等等,沒有多年的書寫功夫和研習是不會有所體會和熟練掌握的。

    有書三千年,有法一千年,書法自古傳習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方可延續。但不知時下的“射墨”甚至“背書”等醜書都是從哪裡得到的出處,借用書法威名蠅營狗苟出名賺錢也就算了,問題是誤導了青少年一代誰來負責?敢問一幕幕鬧劇的上演是誰給他們提供了舞臺?

    老祖宗沒這樣教導他們過啊,這已經不僅僅是有辱斯文了!誰能回答醜書的法度何在???

  • 9 # 後山左夫

    書法就是書寫的方法,即然是方法就有多種多樣。賞心悅目自然流暢,不做作不怪異,被廣泛認同由其是有出處,符合基本章度的就可以叫好了,書法是需要一定功力的,但不是練的越久越好,書法如果說有捷徑的話,那就是要有高人點撥,以及廣泛的知識的積累,個人修養的提高,最最最重要的是天資。當都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拼的就是天資了。

  • 10 # llttj

    可以這麼說,但是,絕不僅僅是書寫的法度問題。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內涵和文化個性深邃,博大。一句話作者以文人具多,通過書寫形式,文字線條表達思想,情感或抒發志趣的綜合表現形式。不同的書法作品,有不同的審美標準,深厚的文化根基是書法品位高低的基礎!

  • 11 # 貓型鋼絲球

    書法的捷徑,是走直路,而不是浪費大量練習時間走彎路式的瞎練。

    捷徑辦法

    一 找到真正好的明師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所以老師怎麼樣,決定你能不能進門的事。很多人練習書法不得法,花了時間精力卻跑偏,幾年練習下來,門的影子都沒看到,全是江湖書法的作品。書法領域裡面,很多的定義有其精準的理解,有老師的好處就是不容易理解偏差,找到對的方向。思維正確與否,則導致學習結果不同。

    所以,學習書法先進門,再找路,沒有明師是不行的。

    二 買到對的好用的筆

    初學者常常不會買筆,也挑不出來適合自己的筆。差的筆,手感不對難找筆鋒,一旦用習慣,那以後可能就會習慣偏鋒寫字,這個學習書法的大忌。因為書法講究的就是中鋒用筆。初學者本身就處於對筆性的熟悉掌握階段,而很多筆質量不過關,寫寫就變形掉毛,書者還以為自己的問題,而變的沒有信心。其實筆不好,筆畫筆意就很難表現,對初學是極其不利的。

    三 選出最適合自己的貼

    每個人性情不同,手的力量不同,對於審美愛好也不同。所以一定要再書法歷史中找到一個,最接近自己性情的字帖,會更容易接受和深入。初學者可以多試試比較,看看喜歡靈動的行草,還是比較穩重的篆隸。找到喜好就在這個字體範圍內,再精準臨習,則事半功倍。

    初學者剩下的就是,大量的不走彎路的練習,順其自然則最終水到渠成。

  • 12 # 千尺井

    閒情逸致之人每以無累之神合於有道之器,或藉諸琴,或藉諸棋,或藉諸書,或藉諸畫。操琴之人,逸氣繞指而生;弈棋之人,逸氣盤子而生;作書之人,逸氣潤筆而生;作畫者,逸氣沁墨而生。藝術欣賞每遇佳作或稱“神品”,或稱“妙品”,或稱“能品”,而當數“逸品”者鮮矣。從藝者眾,逸興自得者寡。逸氣化作逸趣之時即“無累之神”與“有道之器”相合之際。琴者自臻其境——弦與指合,指與音合,音與意合。書者亦然——墨與筆合,筆與書合,書與意合。畫者亦然——墨與筆合,筆與畫合,畫與意合。逸興所至,天性使然,故“惟樂不可以偽”。得諸心而應諸手,聽其音而得其人;得諸心而應諸筆,觀其書(畫)而得其人。由此而觀,所謂書法,唯道是行。書法即書道,書道即書法。所謂筆法,唯器是執。書法見筆法,筆法非書法。

  • 13 # 正果豈能靠修

    沈鵬與啟功他倆各遵從的什麼法度?歐陽中石與盧中南他倆又遵從的什麼法度?二田和王鏞沃興華他們又是什麼法度?懷素、孫過庭與劉洪彪、胡抗美他們又是什麼法度?寫的好和鬼劃符難道都有法度?中國文化中國漢字太神奇了,寫不好就是寫不好,中國漢字傳承幾千年,靠的正統書寫傳下來的,不是那些鬼劃符傳下來的,寫字是要天賦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足的實力提升不起來,主因是不是沒有好的教育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