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馮佔江
-
2 # 無心情感諮詢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出生的時候本來就是一張白紙,最後繪製成什麼樣的畫卷,和父母有關,和身邊接觸的人有關,和生長的環境有關,和孩子收到的教育有關,還和孩子成長的經歷有關。
一個懂得感恩,品德優秀的孩子,又怎麼會忘恩負義?反之,一個是非不分,驕橫慣縱的孩子,又怎麼會尊敬和孝順父母呢?
家長有些時候往往會存在一些誤區:孩子小,不懂事;孩子小,犯點錯正常;孩子小,想要什麼就買;孩子長大了,知道我對他好自然就孝順了。可無心要說的是,小時候要是都不管,好好引導教育,長大了,你還能管得了麼?孩子最初的是非觀和道德觀在最初的時候都是模糊的,需要正確的引導,一旦走錯了路,誤入歧途,再想走回來就難了。不要一味地溺愛,那不一定是對孩子真正的好。如果你捨不得教育孩子,那等他長大了,因為不懂事被外人“教育”了,你會心疼麼?
為人父母總希望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給自己的孩子,可最好的東西不一定就是物質上的,或者是孩子年幼時喜歡的東西,須知玩物喪志。接受良好的教育,養成優秀的品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懂得珍惜,或許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才是最好的禮物。
一些父母對於孩子溺愛,千依百順,沒有絲毫約束。讓孩子習慣了對父母地付出無限制地索取,覺得理所當然,一旦得不到滿足,還會發脾氣,鬧彆扭,說父母不愛他了。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成為忘恩負義的白眼狼,怪誰去?
孩子沒有感受過飢餓,就不知食物的珍貴;沒有遭受過寒冷,就不知道溫暖的意義;沒有遇到過挫折,就不知道成功的艱辛。古人云:“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是有道理的。
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正確的引導,不要過分地溺愛,要知道對於孩子而言什麼才是真正的好。
-
3 # 不要不要不可以
想了一分鐘
同意,有擔當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差不點哪兒去?凡是沒底線的人那孩子就能再次突破底線,往往還是他們剋星;而且好多家庭沒有說樂意教育,孩子耳濡目染呆在骨子裡的,你當孩子面擠兌老人,你老了孩子一樣理所當然對你一樣,你注重公德孩子就知道垃圾不能隨意丟放,你說孩子忘恩負義,孩子不在場,他在的話會告訴你,你給的恩都是有條件的,你的義叫不叫義還兩可呢;
最近老家親屬去世,話說他家二孫子就沒來,孩子還小,孩子他媽不讓來,可能之前有過矛盾,眾人勸,孩子他媽說,要來可以,你們給十萬;最終也沒讓去,他大兒子從小爺爺奶奶帶大的,爺爺走了,自是極為傷心,對她媽極為不齒,你說以後如果這孩子不親他媽,算不算忘恩負義?有些事外人哪能全知道
-
4 # 略輸文采12
我認為,從兩個維度看這個問題:從“人之初,性本善”這個角度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其教育和影響非常重要。人們常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當然這不包括生物特性的共性,僅指行為的社會性。但影響孩子行為社會性因素很多,孩子一旦長大獨立,有自己的思考能力,懂感恩與不懂感恩的反射條件不侷限於成長中接受父母教育和影響的那個界限範圍了,此時我們把孩子不懂感恩的責任歸咎於父母於情於理都不合適;從“人之初,性本惡”的角度看,孩子懂不懂感恩的反射面就更多了,家庭、教育、社會等環境條件都會影響其行為規範。一個公平、正義、友愛、良俗的社會大環境才是造就孩子懂的感恩的基本條件。否則,人性本惡貫穿一生,生存的動物性從來都是忘記感恩的。這個層面看,孩子懂不懂感恩,父母影響微乎其微。
草根之見,不敢奢求大多認同,如有不妥,拜託指教
回覆列表
忘恩負義的孩子與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什麼樣的父母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從小就教育孩子懂得感恩,這是每個父母應該好好做的頭等大事。在筆者看來,孩子讀書如何是次要的,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和白眼狼沒什麼區別。
為了讓孩子有愛心懂感恩,家長一定不能忽視這方面對孩子的教育,越早教育越好,而且,家長一定以身作則,做好帶頭的榜樣。
忘恩負義的孩子沒人喜歡,到了社會人不招人喜歡,做事也會處處碰壁。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必須在這方面加以足夠的重視,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