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投顧顧問趙志軍
-
2 # Blockchain思考
年內基金清盤數銳減五成,其實實際資料比這個可能更多,看看上證指數在最近一年半的走勢,跌幅快30%了,在此背景之下,基於國內管理者的水平,產品中80%比指數跌的更多,因此,如果大部分產品的盈利在-40%左右,當然,一般基金清盤在0.8;風險較高的在0.7,極端的高風險基金在0.6.這樣計算,現在國內的清盤的在5成以上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
當然,作為投資者,現在是很好的長線介入時期。亂世才有好機會嘛。因為很多股票都便宜賣了,還要打折很多。哈哈。。。。。。
-
3 # 愛看黃金聖鬥士
你的問題本身就不成立。誰統計的?這麼垃圾的市場,清盤的多了。別說5成了,7成都有。只是不敢報道而已。全部公開報道出來,還有那些踩雷的基金,底褲都虧掉了。基金公司在國內一隻新基金都發不出去。新股多個漲停板是誰拉上去的?全是基金左手倒右手,沒人接盤,就是自己死。在一個基金經理不需要為基金收益負責的遊戲規則下,基金經理什麼事不敢做?老鼠倉太簡單了,簡直就是明搶。有沒有發現一個奇葩現象,每個基金公司都有幾隻明星基金,其它只虧的一塌糊塗,還有清盤的。有的基金經理的操作讓人看不懂?高買低賣,這玩的是哪一齣。
-
4 # 趙自然10000
基金清盤的條件:一、基金連續60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達不到100人;二、連續60日出現基金的總資產淨值已逼近或已跌破5000萬元的;根據中國基金有關法規,在開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後的存續期內,若連續60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或者連續60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達不到100人的,則基金管理人在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後有權宣佈該基金終止。
-
5 # 讀毒獨財經
年內基金清盤數量銳減五成,怎麼看?先來看看基金被動清盤的觸發條件:
基金淨資產連續60天低於5000萬元,或者基金持有人低於200人。為什麼現在會有大量的基金觸發清盤條件?我們可以找出很多理由。
1. 基金規模本來就小
股市低迷,基金行業更不好過,很多基金公司想要透過新發基金、新發噱頭吸引客戶、吸納資金,但是根本就沒有用,很多新發基金的規模連1億都達不到,再加上市場的動盪,客戶的贖回,很容易就淨資產低於5000萬元。
2. 很多“迷你基”為機構持有
很多基金在成立之初,不僅規模小,連持有人也少,可能就是幾個機構客戶佔據了90%的資金,剩下10%才是由散戶投資。這就造成了資產規模和持有人數都是剛剛過線成立。運作一段時間後,賺錢還好說,一旦虧錢,機構很容易就退出,發生大額贖回,基金規模立馬大幅縮水,此時又因為虧錢狀態也沒有足夠的散戶願意接盤,所以也只有清盤這一條路可走。
3. 幫“明星基金”抬轎子
為什麼不論是好時代還是壞時代基金公司總要不斷地發行新基金?甚至是基金經理嚴重缺乏的時候也還要發新基金,根本原因就在於需要透過新發基金,吸引新的投資者,給“明星基金”接盤。
很多“明星”根本就不是真明星,不是真正透過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賺錢,而是整個公司的套路運作。你會發現,每個公司都會有一兩隻“明星基金”,還有無數只各種主題、各種風口、各種噱頭的基金,但其實你點進去看每隻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不難發現同一家公司的基金重倉股都差不多,這就是很明顯的“抬轎子”行為。
眾多的基金為一兩隻“明星”抬轎子接盤,“明星”賺錢了,“接盤俠”虧慘了,然後清盤成了退出方式。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清盤一隻,再來一隻!反正鐵打的“明星”,流水的“接盤俠”。基金清盤,已經成為了基金公司運作套路的一環。
綜上,我們平時在選購基金的時候,新基金不買,規模太小的不買,機構佔比過大的不買,與“明星基金”重倉股重合率太高的不買。
回覆列表
其實現在的基金數量已經非常多了,就是我們專業人士也看不清楚了。
但是有很多小基金的規模實在太小了,長久下去浪費資源了。自從第一隻小基金清算後,各大基金公司都不怕做清算了。
只要自己的業績做得好,我相信是不會沒資金跟的。規模小主要原因還是基金經理的能力有問題。